走近“克隆人”
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在苏格兰出生,此后科学家们又成功地进行了老鼠、猴等动物的克隆实验。新世纪伊始,“克隆人”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先是英国议会通过解禁克隆人体早期胚胎的决议,接着又传出美国、意大利两国科学家准备联手克隆人的消息……“克隆人”似乎正快速向我们走来。那么,什么叫“克隆”?
不要交配的繁殖
什么叫“克隆”?汉语词典里找不到这个词汇,这是个外来语,所以中国人听起来感到非常别扭,难以理解。有人说“克隆就是无性繁殖”,这种说法还是不够大众化。说得再通俗点就是“克隆是不须交配的生育”。
一说交配,成年人几乎都明白。人类没有男女交媾,就不能生孩子;动物没有公与母的交配,也不能繁殖后代;就连植物没有雄蕊雌蕊间的受粉,都不能结出果实。具体点说,就是所有高等生物的繁殖都必须从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开始,雄性的精细胞与雌性的卵细胞结合叫做受精,受精卵便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这种自然的由两性结合的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 百拇医药
而克隆技术的繁殖,却是不要交配,不要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结合,也就是说不要两性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就可繁殖后代,所以叫无性繁殖。
受精是染色体集体“结婚”
就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样,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实际上,每个细胞就是一个大家庭,细胞核中住着23对“已婚夫妇”,那就是配对存在的染色体,称为双倍体。与体细胞不同的是,在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中,住的全是“单身贵族”,精子内有23个“光棍”,卵子核内有23位“单身小姐”,这种染色体的减半都是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叫做单倍体。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受精过程,就是给这46位“单身”染色体按号配成23对,并举行“集体婚礼”。这个新组成的家庭就是“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就像人们常说的“成家立业”一样,“单身”的染色体只有配对“结婚”之后,这一对对的“小两口”,才分别拿出各自带来的遗传基因图谱,相互参考着设计出新生命的蓝图,并指挥着这个受精卵定向分裂,形成胚胎,发育成胎儿、婴儿直至成人。
, 百拇医药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性生殖(或繁殖)是从“单身”染色体配对成双的“新婚蜜月”开始新生命的。
克隆是“老夫妻”乔迁新居
受精卵分裂倍增时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生物本领,叫做有丝分裂。具体地说就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倍增,然后一分为二,有规律地分配在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后来无论有多少体细胞,每个体细胞中依然居住着23对染色体,就如上面所说,体细胞是双倍体。
科学家们发现,体细胞的生命蓝图(基因图谱)与受精卵的图谱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体细胞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个体呢?可能是它们居住的环境不同。于是有人想出了给他们换个新居的办法。搬到哪里去?当然是与受精卵相似的卵细胞。可是卵细胞核里原来的23位“单身小姐”怎么办?对不起,先请“她们”搬出去,然后再请体细胞的23对“老夫老妻”搬进来。没想到,这新居焕发了“老夫妻”的青春活力,“他们”也展开了生命蓝图,开始缔造新的生命。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和后来的克隆鼠、牛、猪乃至克隆猴就是这样育成的(当然动物的染色体不一定是23对,但与此同理),现在克隆人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用科学术语下个定义就是:“克隆技术即是核从体细胞转移到去核卵细胞内的技术。”具体做法可用鸡蛋孵出小鸡打个比喻:一般人都知道要用公鸡母鸡交配后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现在不用公鸡的精细胞,只从鸡身上任何一个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放置到去掉蛋黄(即细胞核)的鸡蛋中,这样孵育出的小鸡,就叫克隆鸡。
编后: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读者们已经对“克隆”的含义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那么,在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出来的“克隆人”身上又将发生哪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请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的“克隆人”系列话题。(编辑:刘闽军 美编:薛继业) 435, http://www.100md.com
不要交配的繁殖
什么叫“克隆”?汉语词典里找不到这个词汇,这是个外来语,所以中国人听起来感到非常别扭,难以理解。有人说“克隆就是无性繁殖”,这种说法还是不够大众化。说得再通俗点就是“克隆是不须交配的生育”。
一说交配,成年人几乎都明白。人类没有男女交媾,就不能生孩子;动物没有公与母的交配,也不能繁殖后代;就连植物没有雄蕊雌蕊间的受粉,都不能结出果实。具体点说,就是所有高等生物的繁殖都必须从两性的生殖细胞结合开始,雄性的精细胞与雌性的卵细胞结合叫做受精,受精卵便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这种自然的由两性结合的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 百拇医药
而克隆技术的繁殖,却是不要交配,不要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结合,也就是说不要两性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就可繁殖后代,所以叫无性繁殖。
受精是染色体集体“结婚”
就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样,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实际上,每个细胞就是一个大家庭,细胞核中住着23对“已婚夫妇”,那就是配对存在的染色体,称为双倍体。与体细胞不同的是,在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中,住的全是“单身贵族”,精子内有23个“光棍”,卵子核内有23位“单身小姐”,这种染色体的减半都是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叫做单倍体。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受精过程,就是给这46位“单身”染色体按号配成23对,并举行“集体婚礼”。这个新组成的家庭就是“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就像人们常说的“成家立业”一样,“单身”的染色体只有配对“结婚”之后,这一对对的“小两口”,才分别拿出各自带来的遗传基因图谱,相互参考着设计出新生命的蓝图,并指挥着这个受精卵定向分裂,形成胚胎,发育成胎儿、婴儿直至成人。
, 百拇医药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性生殖(或繁殖)是从“单身”染色体配对成双的“新婚蜜月”开始新生命的。
克隆是“老夫妻”乔迁新居
受精卵分裂倍增时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生物本领,叫做有丝分裂。具体地说就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倍增,然后一分为二,有规律地分配在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后来无论有多少体细胞,每个体细胞中依然居住着23对染色体,就如上面所说,体细胞是双倍体。
科学家们发现,体细胞的生命蓝图(基因图谱)与受精卵的图谱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体细胞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个体呢?可能是它们居住的环境不同。于是有人想出了给他们换个新居的办法。搬到哪里去?当然是与受精卵相似的卵细胞。可是卵细胞核里原来的23位“单身小姐”怎么办?对不起,先请“她们”搬出去,然后再请体细胞的23对“老夫老妻”搬进来。没想到,这新居焕发了“老夫妻”的青春活力,“他们”也展开了生命蓝图,开始缔造新的生命。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和后来的克隆鼠、牛、猪乃至克隆猴就是这样育成的(当然动物的染色体不一定是23对,但与此同理),现在克隆人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用科学术语下个定义就是:“克隆技术即是核从体细胞转移到去核卵细胞内的技术。”具体做法可用鸡蛋孵出小鸡打个比喻:一般人都知道要用公鸡母鸡交配后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现在不用公鸡的精细胞,只从鸡身上任何一个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放置到去掉蛋黄(即细胞核)的鸡蛋中,这样孵育出的小鸡,就叫克隆鸡。
编后: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读者们已经对“克隆”的含义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那么,在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出来的“克隆人”身上又将发生哪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请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的“克隆人”系列话题。(编辑:刘闽军 美编:薛继业) 43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