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大牙成了“替死鬼”
牙痛10年,都是脑血管惹的祸
广州消息:10年前,49岁的谭某突然开始牙痛,每当讲话、喝水时稍不小心,牙齿就会像针刺一样剧痛。他到某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牙齿病变”,拔掉了三颗大牙。可牙痛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厉害了。后来谭某辗转几家医院治疗,仍无济于事。
近日,谭某来到某医院求治。该院经过详细检查,发现祸根在大脑。由于三叉神经受脑血管压迫导致牙痛。前日,该院神经外科为其实行了“开颅三叉神经根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压在神经上的血管分开,并在两者之间垫一块特制“棉片”。术后患者牙痛立即消失,第二天就可进食。
摘自《广州日报》
(编者按:看了这则新闻,读者可能会犯迷糊:先是牙痛,然后又发现是“脑血管惹祸”,紧跟着又冒出个“三叉神经”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请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苏镇培教授的分析文章。)
三叉神经痛,大牙成了“替死鬼”
是三叉神经痛,不是牙痛
谭某拔掉了三颗大牙,可牙痛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厉害,显然这已不是牙病所能解释的了。问题是牙科医生和谭某本人为什么一直按牙病来治,一而再、再而三地拔牙?原因就是支配牙齿感觉的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痛可以放射至牙齿,使人觉得牙齿痛,于是牙齿就成了“替死鬼”。
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牙痛是牙病引起,一般同时有牙病的其他表现,而且牙病不除,牙痛不止,持续时间较长;而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如闪电,似刀割,使人难以忍受,但每次痛的时间短,反复发作。痛的范围常为三叉神经三支的其中一支或两支,多为上颌支或下颌支,比一般牙痛的范围宽。
有经验的牙科医生当有怀疑时常请患者到神经科检查,往往能得到正确诊断。
血管病变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什么原因引起三叉神经痛?可以说,凡是三叉神经病变都可导致三叉神经痛。但是,这些三叉神经痛都伴有相关的三叉神经受损害的感觉运动症状和体征,所以临床上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谭某的三叉神经痛,除疼痛外无任何三叉神经受损害的感觉运动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前也找不到病因,直到1959年葛登(Gardner)首先发现解除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1962年,他提出了血管神经根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说。1976年,另一位医生详细论述了血管压迫神经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认为三叉神经痛和偏侧面肌痉挛,都是由于相应颅神经根部受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
新闻中的标题《牙痛10年,都是脑血管惹的祸》,容易使人以为三叉神经痛都是由脑血管病引起,更易联想到脑中风、脑动脉硬化等是否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其实脑血管引起不等于脑血管病引起。脑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确实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相反,也有些血管病变甚至肿瘤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却没有三叉神经痛。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机制未明,但推测与受压的三叉神经根部髓鞘脱失痛觉纤维和非痛觉纤维发生短路与否,以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是否发生激惹有关。所以,三叉神经痛是血管与神经相互作用引起,并非单纯为脑血管惹的祸。
三叉神经痛,不一定要手术
按照新闻中的报道,是否三叉神经痛都要做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呢?能不能只吃药不做手术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该手术是开颅手术,需要麻醉,要冒一定风险,医疗开支也不菲,所以目前大多数三叉神经痛都由神经内科治疗。临床常用卡马西平缓解疼痛,效果好,也可用苯妥英钠、巴氯芬等。由于三叉神经痛本身就是反复发作而不是持续性疼痛,应用这些药物能有效止痛。虽然不能根治,但也为大多数患者接受,尤其是高龄患者。
部分较年轻、疼痛症状严重、也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患者,可选择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彻底治好该病。但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虽然是由于进入脑干的神经根长期受血管压迫引起,但据文献报道,也有20%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所以,术前明确是否真正有血管或肿瘤压迫三叉神经根部,非常重要。目前,国内某些医院有三维体积扫描飞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三叉神经出脑区及近段神经干,及其邻近动脉等的形态和走向,以及与三叉神经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