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名声”不好疗效好
一直以来,抗精神病药物的“名声”就不太好。最近,日本发生了“疯汉”狂戳小学生的事件。据悉,此人行凶前曾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神智已不清。这起“疯汉”事件不禁让人对药物治疗精神病产生种种怀疑……
药物使患者告别“铁窗牢笼”
尽管近百年来,人们从临床症状、心理、遗传、神经内分泌、生理等多方面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仍未发现精神分裂症——这一世纪顽疾的真正发病原因。
由于病因未明,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内分泌腺的移植、切除部分空肠、放血疗法、去除化脓病灶、发热疗法、精神分析等发展到今天采用抗精神病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经历了漫长的曲折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氯丙嗪并取得成功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才迈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分裂症病人才告别了“铁窗牢笼”与锁链。尽管从人们已使用了50年之久的氯丙嗪到目前国内使用时间不长的利培酮(维思通)、再谱乐等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为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预防复发和防止精神残疾,使病人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融入社会,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值得的。
, 百拇医药
目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可靠的、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其他治疗方法(如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从氯丙嗪开始的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强安定剂,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从50年代出现的氯丙嗪开始至今,已发展到十余大类,大致分为:①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较强,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躁动或冲动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幻觉、妄想的作用,包括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再谱乐等。②镇静作用较弱或无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较弱或无镇静作用,但治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作用较强,或可较好地改善病人的淡漠、退缩、被动等症状,包括奋乃静、三氟拉嗪、利培酮、舒必利等。
上述划分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一般说来,兴奋躁动或有冲动行为的病人应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其目的是尽快控制兴奋躁动或冲动行为,防止病人出现衰竭、伤人、毁物及扰乱社会治安等行为。而淡漠、退缩、被动、懒散的病人则不宜使用镇静作用较强的药物,而应选用有一定激活作用的药物。
, 百拇医药
维持治疗,3~5年甚至终身服药
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症状得到控制以后,许多病人对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感到厌倦,往往自认为病情已控制而自行减药或停药。此时,应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以剂量减到最小、副作用最小但又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而不出现复发为标准。抗精神病药的维持量因人而异,一般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1/3~1/5,少数病人可减至1/10,但个别病人的维持量与治疗剂量相差无几。
维持治疗时间长短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不进行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为70%~80%甚至更高,所以维持治疗的时间要足够,一般在急性期康复后维持治疗3~5年,部分患者要终身服药。也有人认为,小剂量或间歇性治疗是较好的维持治疗方法,但采用时应十分慎重,因稍不注意易导致病情反复。
副作用,小心但无须惧怕
, 百拇医药
与任何药物一样,抗精神病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①精神神经方面的副作用,如过度镇静、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抑郁、癫痫样发作、锥体外系症状等;②心血管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口干或流涎、体温低或发热、呕吐、恶心、视力模糊等;③内分泌系统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闭经、性欲改变等;④肝功能异常;⑤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常见为粒细胞缺乏症;⑥皮肤方面的副作用,如色素沉着、药疹、接触性皮炎等。
抗精神病药物有致畸作用,故在妊娠头3个月禁止使用。另外,哺乳期也不宜使用抗精神病药。
尽管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危害性极大的,但并非每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均会出现这些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与否与药物的种类、剂量的大小、个体差异等有极大的关系。一般的副作用经医师妥善处理后,对身体并无大碍,对治疗效果也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如听信某些传言或虚假的广告而中止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的波动或反复,那会是极其危险的。在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师指导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百拇医药
药物使患者告别“铁窗牢笼”
尽管近百年来,人们从临床症状、心理、遗传、神经内分泌、生理等多方面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仍未发现精神分裂症——这一世纪顽疾的真正发病原因。
由于病因未明,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内分泌腺的移植、切除部分空肠、放血疗法、去除化脓病灶、发热疗法、精神分析等发展到今天采用抗精神病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经历了漫长的曲折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氯丙嗪并取得成功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才迈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分裂症病人才告别了“铁窗牢笼”与锁链。尽管从人们已使用了50年之久的氯丙嗪到目前国内使用时间不长的利培酮(维思通)、再谱乐等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为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预防复发和防止精神残疾,使病人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融入社会,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值得的。
, 百拇医药
目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最为可靠的、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其他治疗方法(如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从氯丙嗪开始的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强安定剂,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从50年代出现的氯丙嗪开始至今,已发展到十余大类,大致分为:①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较强,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躁动或冲动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幻觉、妄想的作用,包括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再谱乐等。②镇静作用较弱或无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较弱或无镇静作用,但治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作用较强,或可较好地改善病人的淡漠、退缩、被动等症状,包括奋乃静、三氟拉嗪、利培酮、舒必利等。
上述划分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一般说来,兴奋躁动或有冲动行为的病人应选用镇静作用较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其目的是尽快控制兴奋躁动或冲动行为,防止病人出现衰竭、伤人、毁物及扰乱社会治安等行为。而淡漠、退缩、被动、懒散的病人则不宜使用镇静作用较强的药物,而应选用有一定激活作用的药物。
, 百拇医药
维持治疗,3~5年甚至终身服药
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症状得到控制以后,许多病人对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感到厌倦,往往自认为病情已控制而自行减药或停药。此时,应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以剂量减到最小、副作用最小但又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而不出现复发为标准。抗精神病药的维持量因人而异,一般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1/3~1/5,少数病人可减至1/10,但个别病人的维持量与治疗剂量相差无几。
维持治疗时间长短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不进行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为70%~80%甚至更高,所以维持治疗的时间要足够,一般在急性期康复后维持治疗3~5年,部分患者要终身服药。也有人认为,小剂量或间歇性治疗是较好的维持治疗方法,但采用时应十分慎重,因稍不注意易导致病情反复。
副作用,小心但无须惧怕
, 百拇医药
与任何药物一样,抗精神病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①精神神经方面的副作用,如过度镇静、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抑郁、癫痫样发作、锥体外系症状等;②心血管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口干或流涎、体温低或发热、呕吐、恶心、视力模糊等;③内分泌系统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闭经、性欲改变等;④肝功能异常;⑤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常见为粒细胞缺乏症;⑥皮肤方面的副作用,如色素沉着、药疹、接触性皮炎等。
抗精神病药物有致畸作用,故在妊娠头3个月禁止使用。另外,哺乳期也不宜使用抗精神病药。
尽管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危害性极大的,但并非每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均会出现这些副作用。副作用的发生与否与药物的种类、剂量的大小、个体差异等有极大的关系。一般的副作用经医师妥善处理后,对身体并无大碍,对治疗效果也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如听信某些传言或虚假的广告而中止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的波动或反复,那会是极其危险的。在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师指导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比较安全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