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拉尿的小男孩
小庆的爸妈均在城里工作,因两人都要“三班倒”,所以小庆自断奶后便被送回乡下由奶奶带着。一转眼,小庆三岁多,该上幼儿园了,爸妈便把小庆接回城里。
城里、学校里有许多新鲜事,是小庆在乡下从未见过的,小庆很开心,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是没过几天,小庆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低着头,不说话。妈妈左问右问,小庆就只是摇头。在一旁看着的爸爸急了,认为小庆是耍小孩子脾气,抬起手就要打他,并威胁说如不上学就立即把他送回乡下去。小庆吓得哇哇大哭,后来还是妈妈有耐心,慢慢地哄他,最后才把事情的原委了解清楚。
原来,小庆觉得自己跟幼儿园里其他的小男孩不一样——
下课的铃声刚响,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冲出教室,他们不约而同地涌向厕所,小男孩们在靠墙建成的长形尿槽前一字形站开,几乎同时把自己的“小水龙头”打开,尿线便向前直冲小便槽。比较顽皮的孩子还将自己的小阴茎拎起,使尿液变成一条向上的抛物线。他们在比赛,看谁的尿撒得高、撒得远。惟独小庆从来没参加过这种“游戏”。
, http://www.100md.com
每次上厕所,小庆总是默默地跟在大家的后面。无论是大便或小便,他都是蹲到大便的坑位上去。他也曾多次试图和别的男孩子一样站着拉尿,但尿线却直往下垂,一下子便会把裤子、鞋袜打湿。望着小伙伴们开心的“比赛”,他真的很羡慕。
小庆妈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内心非常不安,觉得一直以来,自己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了,对儿子的关心实在太少。小庆不能站着拉尿,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男孩子应该站着拉尿,女孩子才是蹲着拉尿的呀。可自己身为母亲竟然没发现儿子的异常。
怀着愧疚的心情,小庆妈打电话到单位请假,她决定马上带小庆去医院检查。
小庆明明有“小鸡鸡”,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人对他的性别表示过怀疑,可怎么他就只能蹲着拉尿呢?
带着疑问,小庆妈带着他推开了我诊室的门。
, http://www.100md.com 经过检查,我发现小庆是个百分之百的男孩,他的阴囊、睾丸都发育得很正常,但尿道外口却不在阴茎龟头上,而是在阴茎体中部腹侧面处。如果不细心检查,恐怕还不容易发现呢。我告诉小庆妈,小庆患的是先天性尿道下裂,必需进行手术治疗。
正常男性的尿道开口位于阴茎龟头的正中央。如果尿道开口在阴茎的其他部位,不但会造成排尿困难和生活上的不便,而且常常给患儿造成心理障碍。长大以后,还可能会影响性生活和生育。
尿道开口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的尿道发育畸形。这种病男女都可以发生,但绝大多数见于男性。男性在胚胎发育时期,生殖器腹侧形成一条纵形的尿生殖沟,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下,此沟槽自后向阴茎头尖端闭合形成尿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激素控制失调,或受其他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干扰,便会使发育受阻,使尿道沟闭合产生畸形,导致尿道开口异常。
尿道开口异常按开口的位置不同,分为尿道下裂和尿道上裂两大类。据统计,男婴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大约是千分之八;而尿道上裂的发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左右。可见,尿道下裂对男孩子来说,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
, http://www.100md.com
根据尿道下裂的程度和开口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阴茎头型,尿道开口位于龟头下方;二是冠状沟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冠状沟处;三是阴茎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体部;四是阴茎阴囊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根部与阴囊交界处;五是会阴型,尿道开口位于会阴中。其中,阴茎头型和冠状沟型是轻型,也最常见,二者约占所有尿道下裂的八成。
尿道下裂时,尿液从异常的尿道外口排出,形成向下甚至向后的尿线,所以这些男孩子往往要蹲着拉尿。而且尿道下裂可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向下弯曲,包皮呈围裙样外观,有时容易同两性畸形相混淆。有些家长将尿道下裂的男孩,特别是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的尿道下裂的男孩误认为是女孩,从小当女孩抚养。一般来说,阴茎头部的尿道下裂者成人后并不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但靠近阴茎根部的尿道下裂,当阴茎勃起时会产生弓形弯曲,严重者不能完成性交,精液无法排进女性生殖道内,因而生育功能受到影响。
一旦发现男孩子排尿时尿流的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后;或阴茎头的背侧(即上面)有像帽子样的包皮盖在上面,而阴茎头的腹侧(即下面)没有包皮;或阴茎头的位置向下、向后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就应该仔细找一下尿道口的位置在哪里,注意是否存在尿道下裂的情况。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尿道下裂的治疗主要靠施行整形手术,使其外观与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能站立拉尿,控制尿流方向,并使其成人后具有生育能力。从治疗这一疾病的记录来看,有近两百种的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由此可见。过去矫治尿道下裂一般要做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在孩子10岁以后,两年后再做第二次手术,成功率大约只有四五成。现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矫治,手术的年龄提前到5岁左右,并且不影响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同时手术一次可完成,成功率达九成以上。
后来,小庆做了择期手术,手术很成功。现在的小庆已经完全跟其他男孩子一样能站着撒尿了。, 百拇医药
城里、学校里有许多新鲜事,是小庆在乡下从未见过的,小庆很开心,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是没过几天,小庆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低着头,不说话。妈妈左问右问,小庆就只是摇头。在一旁看着的爸爸急了,认为小庆是耍小孩子脾气,抬起手就要打他,并威胁说如不上学就立即把他送回乡下去。小庆吓得哇哇大哭,后来还是妈妈有耐心,慢慢地哄他,最后才把事情的原委了解清楚。
原来,小庆觉得自己跟幼儿园里其他的小男孩不一样——
下课的铃声刚响,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冲出教室,他们不约而同地涌向厕所,小男孩们在靠墙建成的长形尿槽前一字形站开,几乎同时把自己的“小水龙头”打开,尿线便向前直冲小便槽。比较顽皮的孩子还将自己的小阴茎拎起,使尿液变成一条向上的抛物线。他们在比赛,看谁的尿撒得高、撒得远。惟独小庆从来没参加过这种“游戏”。
, http://www.100md.com
每次上厕所,小庆总是默默地跟在大家的后面。无论是大便或小便,他都是蹲到大便的坑位上去。他也曾多次试图和别的男孩子一样站着拉尿,但尿线却直往下垂,一下子便会把裤子、鞋袜打湿。望着小伙伴们开心的“比赛”,他真的很羡慕。
小庆妈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内心非常不安,觉得一直以来,自己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了,对儿子的关心实在太少。小庆不能站着拉尿,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男孩子应该站着拉尿,女孩子才是蹲着拉尿的呀。可自己身为母亲竟然没发现儿子的异常。
怀着愧疚的心情,小庆妈打电话到单位请假,她决定马上带小庆去医院检查。
小庆明明有“小鸡鸡”,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人对他的性别表示过怀疑,可怎么他就只能蹲着拉尿呢?
带着疑问,小庆妈带着他推开了我诊室的门。
, http://www.100md.com 经过检查,我发现小庆是个百分之百的男孩,他的阴囊、睾丸都发育得很正常,但尿道外口却不在阴茎龟头上,而是在阴茎体中部腹侧面处。如果不细心检查,恐怕还不容易发现呢。我告诉小庆妈,小庆患的是先天性尿道下裂,必需进行手术治疗。
正常男性的尿道开口位于阴茎龟头的正中央。如果尿道开口在阴茎的其他部位,不但会造成排尿困难和生活上的不便,而且常常给患儿造成心理障碍。长大以后,还可能会影响性生活和生育。
尿道开口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的尿道发育畸形。这种病男女都可以发生,但绝大多数见于男性。男性在胚胎发育时期,生殖器腹侧形成一条纵形的尿生殖沟,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下,此沟槽自后向阴茎头尖端闭合形成尿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激素控制失调,或受其他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干扰,便会使发育受阻,使尿道沟闭合产生畸形,导致尿道开口异常。
尿道开口异常按开口的位置不同,分为尿道下裂和尿道上裂两大类。据统计,男婴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大约是千分之八;而尿道上裂的发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左右。可见,尿道下裂对男孩子来说,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
, http://www.100md.com
根据尿道下裂的程度和开口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阴茎头型,尿道开口位于龟头下方;二是冠状沟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冠状沟处;三是阴茎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体部;四是阴茎阴囊型,尿道开口位于阴茎根部与阴囊交界处;五是会阴型,尿道开口位于会阴中。其中,阴茎头型和冠状沟型是轻型,也最常见,二者约占所有尿道下裂的八成。
尿道下裂时,尿液从异常的尿道外口排出,形成向下甚至向后的尿线,所以这些男孩子往往要蹲着拉尿。而且尿道下裂可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向下弯曲,包皮呈围裙样外观,有时容易同两性畸形相混淆。有些家长将尿道下裂的男孩,特别是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的尿道下裂的男孩误认为是女孩,从小当女孩抚养。一般来说,阴茎头部的尿道下裂者成人后并不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但靠近阴茎根部的尿道下裂,当阴茎勃起时会产生弓形弯曲,严重者不能完成性交,精液无法排进女性生殖道内,因而生育功能受到影响。
一旦发现男孩子排尿时尿流的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后;或阴茎头的背侧(即上面)有像帽子样的包皮盖在上面,而阴茎头的腹侧(即下面)没有包皮;或阴茎头的位置向下、向后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就应该仔细找一下尿道口的位置在哪里,注意是否存在尿道下裂的情况。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尿道下裂的治疗主要靠施行整形手术,使其外观与功能尽可能接近正常,能站立拉尿,控制尿流方向,并使其成人后具有生育能力。从治疗这一疾病的记录来看,有近两百种的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由此可见。过去矫治尿道下裂一般要做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在孩子10岁以后,两年后再做第二次手术,成功率大约只有四五成。现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矫治,手术的年龄提前到5岁左右,并且不影响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同时手术一次可完成,成功率达九成以上。
后来,小庆做了择期手术,手术很成功。现在的小庆已经完全跟其他男孩子一样能站着撒尿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