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结肠易激综合征
编号:11632198
常见的肠易激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一名28岁的男青年,姓王,有一份压力虽大但收入较高的工作,家庭也很幸福美满。外人十分羡慕我,可是谁也不知道我的难言之隐。我得了一种怪病,常常没有任何原因腹痛,不得不频繁上厕所,大便糊状,带黏液,而每次便后腹痛就消失了。我曾到医院求治,做过多项检查,包括让人痛苦的结肠镜检查,都没发现明确的病因。医生含糊地说是‘慢性结肠炎’,给我开了药吃。可是中药西药吃了无数,也花了不少钱,就是不能根治。我被腹泻折磨得寝食难安,于是提笔向你们倾诉,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帮助……”

    和这位读者病情相似的来信收到无数,为此,笔者特在此一并作个回答,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一点参考。

    其实,“慢性结肠炎”是目前临床惯用的一种含糊不清的诊断名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渐由单一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简单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转变,慢性结肠炎不再是准确的科学化名词,已不能引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该病和治疗该病。它涵括了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物理(放射、缺血)、化学(药物、重金属)以及免疫等一系列具有确实原因引起的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疾病。此外,尚有大部分病因未明者归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因此,对于小王的病,若排除了各种器质性原因,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更为恰当。
, 百拇医药
    肠易激综合征,过去亦称为“黏液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或“过敏性结肠炎”,它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或间歇性反复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异常的症候群。该病人群发病率非常高,约为10%~20%,其中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饮食因素

    IBS患者常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如生冷及辛辣食物、水果、乳制品、饮酒等。有研究表明24%~68%的IBS患者对乳糖不耐受,改为无糖饮食后腹泻可缓解。

    精神心理因素

    IBS病人,尤其是频繁就诊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多变、易激动、失眠多梦等精神心理异常,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病人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经过多家医院医生检查后不能发现病因,而症状却反复出现,于是对此顾虑重重,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这些异常精神心理状态可能通过脑-肠轴之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干扰正常胃肠道功能状况,诱发和加重IBS症状。此外,病人的生存环境,如家庭、婚姻、社会等因素不佳也是导致异常精神心理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胃肠动力及内脏感知异常

    IBS也被视为肠道动力异常性疾病。病人存在着内脏感知异常,具体表现为:腹痛腹泻型,肠道易发生收缩过度和运动过速;腹胀便秘型,则存在内脏敏感性低下,肠道接受刺激后收缩运动功能差。当然,这种运动异常并不能解释IBS病人的所有临床表现,即给予改善胃肠动力的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症状,说明IBS不单纯是动力性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人体消化道内约有500种细菌,其中以结肠内细菌数量最多,这些菌群在肠道内“和平共处”,对于保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和人体的健康状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BS病人由于存在肠道功能紊乱,或滥用抗生素、止泻药等原因,常伴有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或菌群失调,这种肠道内环境的破坏,会引起各种消化道功紊乱表现,如腹痛、腹胀、腹泻等。

    遗传因素
, 百拇医药
    IBS有家庭聚集和代间传递的现象,但目前尚未获得分子遗传学证据。相似心理异常诱导因素和共同的生活环境导致IBS在家庭内蔓延也有可能。

    由上所述,诊断IBS必须预先进行大便常规及菌群分析、血生化、腹部B超或肠镜等检查,在排除各种引起慢性结肠炎的器质性病因后,最后才能确诊。既然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肠道疾病,则肯定可以治愈。不过,由于引起IBS发病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临床治疗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或简单的几种药组合,应该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

    首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该病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也不会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妥善处理和正确对待家庭婚姻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参加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必要时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适量抗焦虑、抗抑郁和镇静药物。

    其次,改善肠道内环境,可选用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这些微生态制剂每一种所含的成分不一样,应该根据症状和个体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制剂。此外,同时服用谷氨酰胺类制剂,可促进肠黏膜细胞生长,尽快修复受损肠黏膜屏障,避免肠黏膜遭遇到有害的刺激,这对于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和改善肠黏膜的感知异常,达到进一步改善症状是十分有益的。
, http://www.100md.com
    再次,对症处理。腹痛腹泻型,抗胆碱能药物最为常用,它具有胃肠道平滑肌高选择性的解痉和改善内脏感知等作用。因此对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均能缓解症状。对于腹泻严重者,可选用或同时加用一些药物,但要避免过量或长期应用,症状缓解即停药。腹胀便秘型,吗丁啉、西沙比利等可通过促进消化道运动,改善腹胀和便秘,其中西沙比利或莫沙比利为全消化道作用,但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避免用西沙比利治疗。对于便秘、腹胀严重者,可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此外,也可服用中药治疗,如四磨汤、便秘通等。

    另外还有酶替代疗法。消化吸收及传输食物是消化道主要功能。IBS病人也可存在酶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尤其是对食物不耐受者,常常因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予以多种消化酶制剂,对于改善IBS症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总之,临床诊断慢性结肠炎,多半是IBS,要获得彻底根治,应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心理卫生治疗是关键,药物治疗是保障,只有合理恰当,因人而异选择好治疗方法,才能成功地治疗IBS。,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