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信息
编号:11604688
饮片炮制现状令人担忧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6期
     中药材饮片炮制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医辨证论治之需要,达到“减毒增效”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汤剂、中成药制剂所具有的效果。但是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净选不严 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由于中药材源于自然界,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质等异物和非药部位,而同一药材也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异。如麻黄与麻黄根的作用大相径庭,麻黄茎功专发汗平喘,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而根则专用于敛汗。但是基层药材收购网点收购的麻黄所带的地下根混杂。因净选加工环节未进行认真挑选,导致配方的麻黄饮片中夹杂了不少的麻黄根,严重影响到临床疗效。酸枣仁由于未用水漂核皮大量混杂;海藻附着大量的盐分;骨碎补、狗脊的鳞片、绒毛未去直接配方;连翘、五味子混杂大量的枝梗;蝉蜕、五灵脂、乳香、没药等药材,常含有泥砂、木屑等杂质,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不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的要求,不能保证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切片粗慥 鸡血藤、虎杖、葛根等一些坚硬的滕木类药材,必须在产地乘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制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薄片、小块、段、丝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剂,也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疗效。如果饮片的厚度、大小、长短差距太大,煎煮时就会出现先溶、后溶、易溶、难溶等问题,根据扩散定律,物质扩散的量与颗粒的半径成反比,饮片太厚,煎煮时不易透心,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切制太薄,则一些富含煎淀粉的药材在切制、干燥、贮存时易破碎,煎煮时易糊化,增加汤剂的黏稠度,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但是目前配方的粗慥饮片令临床中医的确无可奈何,除了饮片中混杂的连刀片、败片及变色走味的油片、发霉片之外,还有常见的如葛根、茯苓、山药等在配方时都几乎以个子药材的形式出现在配方中,完全变成了葛根块、茯苓丁、山药棒。鸡血藤的坨体积达3cm×3cm×3cm/片。据观察,这样的饮片不能煎至透心,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炒制饮片及辅料质量不合格 中药饮片炒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能,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矫臭矫味。如马钱子经炮制后可放心且有效的使用;乳香、没药醋炙之后,不但增强了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而且还消除了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不致引起呕吐。对于种子、果实类药物进行炒制,不但使其获得焦香气味,还使其果皮爆裂,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如茺蔚子经炒制后,其水溶性成分的煎出率明显高于生品。某些有毒药物经炒制后,可降低毒性或缓和药性,不经炒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不能保证。如牵牛子炒后可使一部分牵牛子甙被破坏,使其毒性降低;斑蝥加入大米黄同炒制后,可使其毒性物质,因受热部分升华散失,部分被米吸收,以降低毒性,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临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如大黄、黄连等,性本沉降,易伤脾胃,经酒炙后,不仅缓和其苦寒之性,还保持了其清热解毒、燥湿的疗效,且还可借助酒之升提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扩大了用药范围;如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炒后泻下作用较生品降低了30%左右,缓和了其泻下作用。一些活血祛瘀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等,酒炙后可藉酒行血脉,而增强其活血祛瘀的功效。实验研究表明:川芎酒炙后其生理活性成分波罗林由9.616×10-5增加到10.069×10-5;总生物碱含量提了33%。而酒炙后的辛温类药物,部分芳香性物质被挥发掉,缓和了辛散的作用,改变了其偏燥之特性。
, 百拇医药
    但目前中药炮制饮片的炮制工艺和辅料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配方的饮片该炒的不炒,该加辅料的不加。药市出售的炮山甲、炒杜仲、炙甘草、熟地黄只是成为不法药贩掺伪的一种手段而已,1kg生山甲经不法之徒的“炮制”之后,竟然增变成1.5kg以上的炮山甲,而且售价高出生甲片1倍以上;处方中“随方脚注”的炮制品,却由调剂人员单包交嘱病家自行炮制。部分药房、药店及个体诊所、药店的炮制辅料质量十分粗劣,一堆砂子堆放数年得不到更换,今天用土炒白术,明天再用其炮山甲;今年用砂子烫杜仲,明年再用它炮干姜。炒制工艺亦是日趋简单化,蜜炙甘草时,选用蜂蜜以“价廉”为标准;醋炙元胡时,把工业醋拌进去。诸如炙甘草一样,一些在汤剂中非炙不可的炮制饮片,除了药理作用数据的证实,更为重要的是中医方剂的辨证与理论方药和炮制饮片的使用一脉相承,醋制延胡索之目的即是为了使其生物碱形成dl—四氢巴马亭、L—四氢非洲防已碱与酸成盐而在水中最大限度煎出而达到镇痛之目的,去氢延胡索甲素溶出而取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就现状实际而言,蜜炙甘草与醋制元胡等炮制饮片的质量是否合格即是中医急诊的范例与基础所在,中医药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炮制饮片的发掘和提高,但土炒白术,焦三仙、麸炒枳壳等一些炮制饮片在调剂配方时的“断档”状况却是十分严峻。在某些地区药房药店,谈及中药炮制品,谈到的只不过是炙甘草,焦三仙之类,而对那些经过炒制后能减毒增效的如苍耳子、草决明、地榆炭之类的炮制品早已从记忆中抹杀。
, http://www.100md.com
    炒炭不“存性” 中药饮片经炒炭后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五十二病方》收载的血余炭,《金匮要略方论》中的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至《本草纲目拾遗》时已增至70多种,而且又提出了炒黄、炒枯、炒黑、烟尽等工艺。饮片炒炭是一项传统的炮制制药技术,多数中药经炒炭后,除了明显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或改变了饮片某方面的专一疗效,药物制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止血类药物地榆、大蓟、藉节等制炭后,不仅保存其原有的止血功效,还具备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并可释放可溶性钙,使其止血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某些药物制炭则可增强其收敛止泻、止滞的作用,如乌梅炭用于虚寒便痢脓血;苦参炭用于赤白痢下等。杜仲制炭则可破坏其所含胶质,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血余炭擅治小便不利兼血尿;白芍炭治疗带下症兼赤带;荷叶炭治疗阳水浮肿……。可见,中药饮片炒炭是临床中医谴药组方治疗疾病的手段与特色之一。但是饮片炒炭并非将饮片炒至焦化、炭化,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范围,如荆芥穗炭是治疗妇科疾病较常运用的一味中药饮片,若炮制时火候与辅料掌握得当,成品色泽均匀,全部保持在“存性”的范围,原形辨认清楚(术语称为“观花”)。否则饮片全部炭化而混杂于辅料中难以剔出。因此中药炮制人员必须要掌握“炒炭存性”的技巧与方法炒制炭药。
, 百拇医药
    不同的饮片,炒炭时要求的色泽在是不同的,如蒲黄炭、银花炭要求表面炒至棕褐色;大蓟炭、小蓟炭炒至表面焦黑色;白茅根炭、侧柏叶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黑色;茜草炭、炮姜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地榆炭、黄芩炭、黄柏炭、大黄炭、山楂炭、乌梅炭等饮片均要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由于饮片质地不同,制炭时采用的火候也不同。一般来说,花、叶、全草类饮片,如荆芥穗、槐米等饮片制炭时,先用文火后用中火;根茎类饮片如地榆、黄芩等饮片先要用中火后用武火。火候应由弱渐强,先弱之目的,使饮片内部受热均匀;渐强之目的,则使饮片成炭“存性”,故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一开始就使用武火,会导致“皮焦瓤生”,一直用文火,则达不到制炭目的。而抢烟喷、抢锅凉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确保炭药的质量符合“存性”要求,中医临床疗效不打“折扣”。

    煅制中药“断档” 矿石、贝壳类药材,如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紫石英等经煅制后可使其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减少或消除了副作用。如紫石英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不溶于水,煅制后,不仅易于粉碎,还可生成一部分氧化钙,使水煎液中钙的含量明显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其镇静安神的效果;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磁石在650℃ 煅30分钟,米醋淬1~3次,其水煎液中亚铁离子的含量明显增高,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故磁石煅淬后可增强其养血平肝、滋肾益阴的功效。煅制还能改善某些药物的性能,如石膏煅制后则具有止血收敛的作用,是外科治疗的常用药。但是煅制药物在临床处方中、使用调剂过程都“断档”不见了。正是由于煅制药物炮制繁琐,医院、药店不炮制,患者自然无能为力,煅制药物饮片就这样默默无闻地退出了炮制饮片的行列。处方不得已使用的矿石、贝壳类药材由于生品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这类饮片的临床效果自然不能发挥。

    炮制饮片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中药饮片炮制学科建设、企业生产、临床使用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面纱”,让医生和患者看不清、找不到炮制饮片的本质和功能,其程度已严重影响到中医药疗效的方方面面。, http://www.100md.com(张存龙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中医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