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01448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7日
    参见附件(176kb)。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一、前 言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讲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

    神,为培养面向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而制定。本课程的

    教学,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

    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

    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

    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伤科学新

    进展以反映现代科学水平。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

    积极性,以适应新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中医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108学时,其中课堂面授72学时,课间见习36学时。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CT、MRI、幻灯片、挂图、实物、录像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行启发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 课堂面授与课间见习学时分配表

    章 节 课堂面授 课间见习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2 第二章 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4 第三章 临床诊查63 第四章 治疗方法109 第五章 创伤急救63 第六章 骨折186 第七章 脱位63 第八章 筋伤106 第九章 内伤43 第十章 骨病63 共 计 72学时 36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一)总 论

    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

    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按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

    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及七情内伤等。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简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重点介绍损伤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

    【目的要求】

    l. 了解损伤的全身情况。

    2.掌握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

    【教学内容】

    l.损伤后全身情况。

    2.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及特殊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常见骨病的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与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 肿块、疮口、窦道等)。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l学时。

    第二节 骨 病

    【目的要求】

    l. 了解骨病的全身症状体征。

    2.了解骨病的局部症状体征。

    【教学内容】

    l.骨病的全身症状、体征

    2.骨病的局部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及特殊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窦道等)。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三节 四 诊

    【目的要求】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教学内容】

    l.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2.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3.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4.切诊:伤科常见脉象。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 骨关节检查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肢体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

    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

    3.熟悉人体各关节活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