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随笔05·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0日
中医文化随笔05·养生
中医的养生原则遵循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德全不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德全面的话,那么它的身心健康程度就不很“危险”。
那么,如何做到“德全不危”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志向娴雅而淡泊名利,内心安详而不患得患失,积极上进却不因为执著而感到疲倦,体内气机调顺而不嗔怨,待人则宽容奉献,尽量顺从他人的心意,满足他人的愿望……欲望和各种诱惑都不能使他的感官疲劳,使清静的内心动摇……这样的人之所以长寿而在老年时仍然行为动作不衰减,是因为他们的功德修养全面的原因,从而不危及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 http://www.100md.com
现在的人则不然,“半百而衰”。为什么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大意是说,今人则不然,他们迷于饮酒,贪着欲望,胡思乱想,恋于房事,发泄自己的欲望而没有节制,以至于耗损了体内的真气,不知保持体内真气的饱满,不知调驭自己的内心世界,崇尚快乐主义而不计后果,违背人的正常生活规则,起居无规律,所以到了半百就开始衰老了。
要做到“德全不危”,也可以配合三才养身心。三才就是“天、地、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为什么要配天、地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里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天展现给了我们道德,也就是“天空之气”的道德(其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3·治疗》中“天空之气”的内容)。地给予了我们“气”(能量)。所以,我们应该在上效仿“天”的道德而给人带来光明而无怨无悔;在下效仿地的道德成就他人而任劳任怨;中则用“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理来养我们的五脏(具体内容可参见《五常赋》)。其中,《仁王经疏》:“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可见,“仁”养肝木,“义”养肺金,“礼”养心火,“智”养肾水,“信”养脾土。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大意是说,大道是通晓于三才的道德的,只有这样事物才能达到长久。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修养,效仿三才的道德,不断涵养身心。
中国古代著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可见,“德全不危”主张在中国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2006年10月14日于北京
参与VIP房间现场直播、交流探讨,详情请点击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a226e01009r09.html,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养生原则遵循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德全不危”。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德全面的话,那么它的身心健康程度就不很“危险”。
那么,如何做到“德全不危”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志向娴雅而淡泊名利,内心安详而不患得患失,积极上进却不因为执著而感到疲倦,体内气机调顺而不嗔怨,待人则宽容奉献,尽量顺从他人的心意,满足他人的愿望……欲望和各种诱惑都不能使他的感官疲劳,使清静的内心动摇……这样的人之所以长寿而在老年时仍然行为动作不衰减,是因为他们的功德修养全面的原因,从而不危及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 http://www.100md.com
现在的人则不然,“半百而衰”。为什么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大意是说,今人则不然,他们迷于饮酒,贪着欲望,胡思乱想,恋于房事,发泄自己的欲望而没有节制,以至于耗损了体内的真气,不知保持体内真气的饱满,不知调驭自己的内心世界,崇尚快乐主义而不计后果,违背人的正常生活规则,起居无规律,所以到了半百就开始衰老了。
要做到“德全不危”,也可以配合三才养身心。三才就是“天、地、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为什么要配天、地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里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天展现给了我们道德,也就是“天空之气”的道德(其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3·治疗》中“天空之气”的内容)。地给予了我们“气”(能量)。所以,我们应该在上效仿“天”的道德而给人带来光明而无怨无悔;在下效仿地的道德成就他人而任劳任怨;中则用“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理来养我们的五脏(具体内容可参见《五常赋》)。其中,《仁王经疏》:“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可见,“仁”养肝木,“义”养肺金,“礼”养心火,“智”养肾水,“信”养脾土。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大意是说,大道是通晓于三才的道德的,只有这样事物才能达到长久。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修养,效仿三才的道德,不断涵养身心。
中国古代著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可见,“德全不危”主张在中国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2006年10月14日于北京
参与VIP房间现场直播、交流探讨,详情请点击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a226e01009r09.html,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