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汇总分析》显示 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获长足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戴汝平教授介绍说,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逐渐进入规范、成熟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伴随国产介入器械成功投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费用明显降低,手术成功率逐渐提高。2007年,我国共进行了逾两万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例数及开展医院数量均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介入治疗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对于单一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房间隔缺损(Ⅱ孔型)、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等病患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和介入例数均明显增高,单一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成为此类疾病的主流治疗措施。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我国有大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国产心脏介入器械对其进行治疗,费用较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长期效果较好,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姑息治疗成功率较高。此外,不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成功介入治疗后,无需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介入治疗风险
急性期并发症 需重视并积极处理患者在术中、术后即刻及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有心律失常,尤其是传导阻滞多见,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0.72%。其次,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还可能引起心脏结构损伤,其中,新发或加重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为0.6%;另外,溶血(发生率为0.4%)也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急性期并发症之一。
远期并发症 需高度重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远期(术后6个月~2年)并发症发生。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瓣膜穿孔、腱索断裂、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相对年龄较小,更需要关注其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应把握介入治疗指征、适当选择手术器械、规范介入操作技术、推广介入操作经验,以及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建立规范性病例登记制度及正规的长期随访流程。
图1 法洛四联症
图2 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图3 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图4 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