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增订医方歌诀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kb)。
<篇名>增订医方歌诀
书名:增订医方歌诀
作者:王泰林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补益之剂
属性:(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着许学士,(《普济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浸,煮
烂去
(少
阴
所谓正治之良图。)小便失禁菟丝(子)丸,(严用和《济生方》)苁蓉麋茸并五味(子),鸡
(内)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入阴升阳乃克济。入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
寻
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
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
,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之类。)柴胡四物(汤 地、芎、归、芍各一
钱
半。)参(人参) (黄 )草(甘草),(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营
达少
阳
最
用
原
物
清
一,加
入
腑
可
<目录>
<篇名>发汗之剂
属性: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脾之津气而为汗,乃渐发汗于不发之
中,肿脉洪
浮
篇》
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脾汤主之。”按∶此条原文
,颇有舛错,从来注者,多胡芦提过。风水者,风中肌肤,津气不行,一身暴肿,有似于水
,故曰“风水”,其实非因于水也。故又云∶“风水脉浮,里水脉沉”,便可见矣。盖风为
阳邪,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闭郁其汗液而为病,必兼烦渴无汗易喘见象,与此汤
清火而发汗之旨合符。《金匮》风水一门,证多错杂,读者自会之可耳。)又有越脾加术汤
,里水亡津渴者饵。(《金匮要略·水气篇》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
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脾加术汤主之。”按∶风水脉浮当
发汗,里水脉沉当分利,此正法也。而里水亦用发汗者,盖小便自利,亡津口渴,里已无水
,而水在皮中,既不能下利,惟有发汗一法,使从外解,故用此汤。但加白术实脾胜水止渴
,此权变之法也。)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加半(夏)治。(名越脾加半夏汤,《金匮》
治
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即越脾汤原方加半夏也。)浮而且大大为
阳,散邪蠲饮辛寒利。(越脾散邪之力多,蠲饮之力少,故用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
汤者,以脉且大,病属阳邪,利辛寒不利辛热也。)若夫桂枝(二)越脾(一汤)法,脉弱
无阳
勿轻试。(《伤寒论太阳篇》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脾一汤。”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言不可发汗,则必不用
麻黄;言无阳,是无胃脘之阳,亦不用石膏。古方多有名同而药不同者,安可循名而不审
其实也。此等脉证最多,宜用柴胡桂枝汤为恰当。”)无阳是亡阳分津,喻王二子说亦是。(
“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后人置为阙疑,嘉言谓即亡津之通称。王晋三曰∶“无阳乃
阳分亡津之谓,故用桂枝汤二分行阳,一分行阴。”其说亦是。)然必烦渴脉不微,热多寒
少乃克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此汤可以治太阳阳明合病,热多寒少而无汗者”
,“然必兼见烦渴之证,脉虽不长大浮缓,而不微弱者宜之。”)甘草麻黄(汤)治里水,水
从汗解斯方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病发其汗即已。”)麻(黄)得甘草入中焦
,散水和脾厥有旨。(麻黄得甘草,引经入中焦,能散水和脾,取水谷之津为汗,深得厥旨。)脉沉小者属少阴,温固必须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
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宜此汤。”)不使麻黄入肾经,汗不伤阴水自已。(熟附温肾固液
,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则水去而汗不伤阴。)《水气门》中三十五条,证多错杂
难
法
肿
水)恶风无汗汗之宜,小便不利利之是。(此要诀也)脉沉虽寒必温经,(水气脉沉,当利小便;
若兼恶风无汗之表证,亦当发汗,然必佐以固里温经之药,如麻黄、附子是也。)脉浮而下
须兼使。(水气脉浮,在表,当发其汗,使水气从毛窍而出;若兼小便不利,法当利小便,使水气从上而下,然必兼解其表,五苓散之属是也。)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
法拗,杏仁不去皮尖捣,麻黄留节甘草生 ......
<篇名>增订医方歌诀
书名:增订医方歌诀
作者:王泰林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补益之剂
属性:(此中间有错字,因无副本可勘,暂仍其旧。)
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着许学士,(《普济本事方》)羊肾(二对,用酒浸,煮
烂去
(少
阴
所谓正治之良图。)小便失禁菟丝(子)丸,(严用和《济生方》)苁蓉麋茸并五味(子),鸡
(内)金附子桑螵蛸,升举督脉护阳气。失禁诸方多用涩,惟此独得寻源计。然必佐以芳香品,入阴升阳乃克济。入阴芳香是何类?杜仲茴香破故辈。(古方惟用固涩,或兼通太阳,究非
寻
源探本之法。盖小便癃秘,则用附子等独折太阳之气化;若夫不约,则三焦俱澈矣,独折太
阳亦无益也,当举督脉之阳,以保护诸阳之气,故麋茸为必需之药,然必佐以芳香入阴之品
,乃能抵下焦而升阳,如茴香、杜仲、破故纸之类。)柴胡四物(汤 地、芎、归、芍各一
钱
半。)参(人参) (黄 )草(甘草),(各三钱。疏通少阳。一方有半夏三钱。)和卫调营
达少
阳
最
用
原
物
清
一,加
入
腑
可
<目录>
<篇名>发汗之剂
属性:越脾汤越脾中气,发汗生津凉散委,(越脾者,发脾之津气而为汗,乃渐发汗于不发之
中,肿脉洪
浮
篇》
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脾汤主之。”按∶此条原文
,颇有舛错,从来注者,多胡芦提过。风水者,风中肌肤,津气不行,一身暴肿,有似于水
,故曰“风水”,其实非因于水也。故又云∶“风水脉浮,里水脉沉”,便可见矣。盖风为
阳邪,肺、脾、胃三经受风热之阳邪,闭郁其汗液而为病,必兼烦渴无汗易喘见象,与此汤
清火而发汗之旨合符。《金匮》风水一门,证多错杂,读者自会之可耳。)又有越脾加术汤
,里水亡津渴者饵。(《金匮要略·水气篇》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
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脾加术汤主之。”按∶风水脉浮当
发汗,里水脉沉当分利,此正法也。而里水亦用发汗者,盖小便自利,亡津口渴,里已无水
,而水在皮中,既不能下利,惟有发汗一法,使从外解,故用此汤。但加白术实脾胜水止渴
,此权变之法也。)温邪挟饮填肺中,为胀为喘加半(夏)治。(名越脾加半夏汤,《金匮》
治
肺胀,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即越脾汤原方加半夏也。)浮而且大大为
阳,散邪蠲饮辛寒利。(越脾散邪之力多,蠲饮之力少,故用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
汤者,以脉且大,病属阳邪,利辛寒不利辛热也。)若夫桂枝(二)越脾(一汤)法,脉弱
无阳
勿轻试。(《伤寒论太阳篇》云∶“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脾一汤。”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言不可发汗,则必不用
麻黄;言无阳,是无胃脘之阳,亦不用石膏。古方多有名同而药不同者,安可循名而不审
其实也。此等脉证最多,宜用柴胡桂枝汤为恰当。”)无阳是亡阳分津,喻王二子说亦是。(
“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后人置为阙疑,嘉言谓即亡津之通称。王晋三曰∶“无阳乃
阳分亡津之谓,故用桂枝汤二分行阳,一分行阴。”其说亦是。)然必烦渴脉不微,热多寒
少乃克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此汤可以治太阳阳明合病,热多寒少而无汗者”
,“然必兼见烦渴之证,脉虽不长大浮缓,而不微弱者宜之。”)甘草麻黄(汤)治里水,水
从汗解斯方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病发其汗即已。”)麻(黄)得甘草入中焦
,散水和脾厥有旨。(麻黄得甘草,引经入中焦,能散水和脾,取水谷之津为汗,深得厥旨。)脉沉小者属少阴,温固必须加附子,(名麻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水
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宜此汤。”)不使麻黄入肾经,汗不伤阴水自已。(熟附温肾固液
,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则水去而汗不伤阴。)《水气门》中三十五条,证多错杂
难
法
肿
水)恶风无汗汗之宜,小便不利利之是。(此要诀也)脉沉虽寒必温经,(水气脉沉,当利小便;
若兼恶风无汗之表证,亦当发汗,然必佐以固里温经之药,如麻黄、附子是也。)脉浮而下
须兼使。(水气脉浮,在表,当发其汗,使水气从毛窍而出;若兼小便不利,法当利小便,使水气从上而下,然必兼解其表,五苓散之属是也。)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
法拗,杏仁不去皮尖捣,麻黄留节甘草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