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集验方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5kb)。
<篇名>集验方
书名:集验方
作者:洪氏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年—1279年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属性: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属性:好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中风方
属性: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
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
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
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
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
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
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
桂枝汤方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
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 荆芥 本 干葛 麻黄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属性: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
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
节) 生姜(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
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胸闷、腹满方
属性: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
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 猪胆(一枚)
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 半夏(汤洗各八两) 生姜(四两) 知母 芍药 大黄 葳蕤 黄芩(各二
两)甘草(一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
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 大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属性: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
升洗) 生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
服。
治伤寒后,干呕不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医心方》卷十四)
栀子豉汤,治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 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内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
卷
治伤寒吐,虚羸欲死方。
鸡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内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医
心方》卷十四)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属性: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
柏(二两) 栝蒌
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
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 乌梅(十枚碎)
二物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医心方》卷十四)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属性: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两) 甘草(炙二两) 阿胶(炙珠二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内胶令溶,分温三服,欲尽更作,当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
治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
猪胆(三合) 鸡子(一枚) 苦酒(三合)
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为两服,取汁出为效。(《外
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鼻衄、喉痛、疮方
属性: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蛎(十分左顾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外台》卷二)
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内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
又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
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 ......
<篇名>集验方
书名:集验方
作者:洪氏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年—1279年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属性: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属性:好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中风方
属性: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
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
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
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
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
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
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
桂枝汤方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
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 荆芥 本 干葛 麻黄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属性: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
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
节) 生姜(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
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胸闷、腹满方
属性: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
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 猪胆(一枚)
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
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 半夏(汤洗各八两) 生姜(四两) 知母 芍药 大黄 葳蕤 黄芩(各二
两)甘草(一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
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 大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 甘草(一两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属性: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
升洗) 生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
服。
治伤寒后,干呕不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医心方》卷十四)
栀子豉汤,治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 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内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
卷
治伤寒吐,虚羸欲死方。
鸡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内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医
心方》卷十四)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属性: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
柏(二两) 栝蒌
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
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 乌梅(十枚碎)
二物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医心方》卷十四)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属性: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两) 甘草(炙二两) 阿胶(炙珠二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内胶令溶,分温三服,欲尽更作,当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
治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
猪胆(三合) 鸡子(一枚) 苦酒(三合)
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为两服,取汁出为效。(《外
台》卷一)
<目录>卷第一
<篇名>治伤寒鼻衄、喉痛、疮方
属性: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蛎(十分左顾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外台》卷二)
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内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
又升麻汤方
升麻(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二两) 生
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1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