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的诊断.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5kb)。
《皮肤性病学》教案
课 次第二次课(2学时)教学内容皮肤性病的症状;
皮肤性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教学目的掌握皮肤病病变的症状;
熟悉皮肤病的诊断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重点:皮肤病病变的症状(主要是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
难点:皮肤病的组织病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加深印象自学内容皮肤病的免疫病理检查教学时间
的分配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1.5学时
皮肤性病的常用实验诊断技术:0.5学时课后小结皮肤性病的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自觉症状指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麻木等,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异性有关。皮肤损害 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是掌握皮肤性病症状,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发病特点,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损害,也可以继发于丘疹或水疱。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了解皮肤性病的病因将有助于皮肤性病的诊断。皮肤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皮肤损害、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真菌检查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
一、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灼烧及麻木等。
二、皮肤损害:即皮疹或皮损,是客观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前者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后者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所致。
(一)原发性损害
1、斑疹: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斑疹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色素脱失斑、出血斑。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出血斑是血液外渗到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呈鲜红、暗红、紫红、紫蓝或黄褐色,分为淤点(小于2mm)、紫癜(2-5mm)和淤斑(大于5mm)。
2、丘疹:局限性坚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隆起性损害。
4、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5、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6、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7、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坚实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出皮面。
8、肿块:直径大于2cm的结节。
9、水疱和大疱: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为水疱,直径大于1cm者为大疱。疱液为血性时称血疱。
10、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
11、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以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二)、继发性损害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鳞屑可呈糠皮样、叶片样、蛎壳样或手套、袜套样。
2、浸渍:由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损害浅表,愈后不留瘢痕。
4、溃疡:皮肤粘膜深在性缺损,深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愈后遗留瘢痕。
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
6、抓痕: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深层的缺损,若缺损达到真皮则愈后留下瘢痕。
7、痂: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分为浆液痂、脓痂和血痂等。
8、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分为萎缩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
9、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经常搔抓或摩擦引起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状如皮革。
10、萎缩: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
第二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正确的诊断是防治皮肤性病的关键。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了解皮肤性病的病因将有助于皮肤性病的诊断。
一、病史
1.一般资料
2.主诉 即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其所持续的时间。
3.现病史 应包括疾病初发时的特点;皮疹的性质、部位和先后次序;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快或慢,发展有无规律,是否加重、缓解或复发;有无全身症状;治疗经过,不良反应,疗效如何;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及诱因;与鉴别诊断有关的一些情况。
4.既往史 曾患过什么疾病;有无类似疾病史或有关疾病,如结核病与皮肤结核、腹泻与维生素缺乏、病灶感染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个人史 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嗜好、月经、婚姻、生育情况,不洁性交史等。
6.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患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有无近亲结婚及遗传性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
1.视诊 部分皮肤性病仅通过视诊就可明确诊断。视诊时要注意皮损的以下各点。
(1)性质:皮疹类型除与疾病本身有关外,还受到病程及治疗的影响。应区别原发性损害或继发性损害,是一种还是多种损害并存。
(2)大小和数目:皮疹的大小常用直径多少cm或mm表示,或用实物比喻,如芝麻、小米、黄豆、鸽卵、鸡蛋或手掌大。皮损数目少应以具体数字表示;皮损数目多时,可用较多或甚多等来说明。
(3)颜色:有正常肤色或红、黄、紫、黑、褐、蓝、白等;色调如何,如淡红、鲜红、暗红、紫红等。
(4)边缘及界限:清楚、比较清楚或模糊;整齐或不整齐等。
(5)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6)表面:可为光滑、粗糙、扁平、隆起、中央脐凹、乳头状、菜花状、半球形及圆锥形等;有无糜烂、溃疡、渗出、出血、脓液、鳞屑、结痂等。
(7)基底:是较宽、较窄或呈蒂状。
(8)内容:如见水疱、脓疱、囊肿时,应注意其内容是否为血液、浆液、粘液、脓液、皮脂、角化物或异物等。
(9)部位和分布:在暴露部位或覆盖部位、局限性或全身对称分布;是否沿血管分布或发生于一定的神经分布区;是否分布在伸侧、屈侧或间擦部。某些部位较常发生某些皮肤性病,有助于临床诊断.
(10)排列:是孤立的或群集的;是无规律的、线状的、带状的、环状的或弧线状的。
(11)毛发和指趾甲:包括毛发的粗细与色泽;甲的颜色、厚度、形状和表面等。
2.触诊
(1)皮损的大小、形态、深浅、硬度、弹性感及波动感;是否浸润增厚、萎缩变薄、松弛、凹陷等。
(2)皮损的轮廓是否清楚,与其下组织是否粘连、固定或可以推动等 ......
《皮肤性病学》教案
课 次第二次课(2学时)教学内容皮肤性病的症状;
皮肤性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教学目的掌握皮肤病病变的症状;
熟悉皮肤病的诊断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重点:皮肤病病变的症状(主要是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
难点:皮肤病的组织病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加深印象自学内容皮肤病的免疫病理检查教学时间
的分配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1.5学时
皮肤性病的常用实验诊断技术:0.5学时课后小结皮肤性病的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自觉症状指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麻木等,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异性有关。皮肤损害 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是掌握皮肤性病症状,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发病特点,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损害,也可以继发于丘疹或水疱。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了解皮肤性病的病因将有助于皮肤性病的诊断。皮肤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皮肤损害、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真菌检查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第一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症状
一、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灼烧及麻木等。
二、皮肤损害:即皮疹或皮损,是客观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前者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后者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所致。
(一)原发性损害
1、斑疹: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斑疹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色素脱失斑、出血斑。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出血斑是血液外渗到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呈鲜红、暗红、紫红、紫蓝或黄褐色,分为淤点(小于2mm)、紫癜(2-5mm)和淤斑(大于5mm)。
2、丘疹:局限性坚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隆起性损害。
4、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5、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6、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7、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坚实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出皮面。
8、肿块:直径大于2cm的结节。
9、水疱和大疱: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为水疱,直径大于1cm者为大疱。疱液为血性时称血疱。
10、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
11、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以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二)、继发性损害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鳞屑可呈糠皮样、叶片样、蛎壳样或手套、袜套样。
2、浸渍:由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损害浅表,愈后不留瘢痕。
4、溃疡:皮肤粘膜深在性缺损,深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愈后遗留瘢痕。
5、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
6、抓痕: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深层的缺损,若缺损达到真皮则愈后留下瘢痕。
7、痂: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分为浆液痂、脓痂和血痂等。
8、瘢痕: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分为萎缩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
9、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经常搔抓或摩擦引起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状如皮革。
10、萎缩: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
第二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正确的诊断是防治皮肤性病的关键。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了解皮肤性病的病因将有助于皮肤性病的诊断。
一、病史
1.一般资料
2.主诉 即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其所持续的时间。
3.现病史 应包括疾病初发时的特点;皮疹的性质、部位和先后次序;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快或慢,发展有无规律,是否加重、缓解或复发;有无全身症状;治疗经过,不良反应,疗效如何;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及诱因;与鉴别诊断有关的一些情况。
4.既往史 曾患过什么疾病;有无类似疾病史或有关疾病,如结核病与皮肤结核、腹泻与维生素缺乏、病灶感染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个人史 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嗜好、月经、婚姻、生育情况,不洁性交史等。
6.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患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有无近亲结婚及遗传性疾病等。
二、体格检查
1.视诊 部分皮肤性病仅通过视诊就可明确诊断。视诊时要注意皮损的以下各点。
(1)性质:皮疹类型除与疾病本身有关外,还受到病程及治疗的影响。应区别原发性损害或继发性损害,是一种还是多种损害并存。
(2)大小和数目:皮疹的大小常用直径多少cm或mm表示,或用实物比喻,如芝麻、小米、黄豆、鸽卵、鸡蛋或手掌大。皮损数目少应以具体数字表示;皮损数目多时,可用较多或甚多等来说明。
(3)颜色:有正常肤色或红、黄、紫、黑、褐、蓝、白等;色调如何,如淡红、鲜红、暗红、紫红等。
(4)边缘及界限:清楚、比较清楚或模糊;整齐或不整齐等。
(5)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6)表面:可为光滑、粗糙、扁平、隆起、中央脐凹、乳头状、菜花状、半球形及圆锥形等;有无糜烂、溃疡、渗出、出血、脓液、鳞屑、结痂等。
(7)基底:是较宽、较窄或呈蒂状。
(8)内容:如见水疱、脓疱、囊肿时,应注意其内容是否为血液、浆液、粘液、脓液、皮脂、角化物或异物等。
(9)部位和分布:在暴露部位或覆盖部位、局限性或全身对称分布;是否沿血管分布或发生于一定的神经分布区;是否分布在伸侧、屈侧或间擦部。某些部位较常发生某些皮肤性病,有助于临床诊断.
(10)排列:是孤立的或群集的;是无规律的、线状的、带状的、环状的或弧线状的。
(11)毛发和指趾甲:包括毛发的粗细与色泽;甲的颜色、厚度、形状和表面等。
2.触诊
(1)皮损的大小、形态、深浅、硬度、弹性感及波动感;是否浸润增厚、萎缩变薄、松弛、凹陷等。
(2)皮损的轮廓是否清楚,与其下组织是否粘连、固定或可以推动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