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本草乘雅半偈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59kb)。
<篇名>本草乘雅半偈
书名:本草乘雅半偈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内容:余质性黑暗,又不能多取师承。然以黑暗故,益不自知其为黑暗。每阅本草,艰苦殊甚,间亦弋获,记之侧理。夫自写其一得尔。而稍稍为人物色。岁在庚午,武林诸君子大集余舍,举仲景两论及灵素秘奥,期余一人为之阐发。余谢不能,然亦不欲自秘其师承也。于是时计
此书之成。自丙寅至庚午,仅得十之二;自庚午至癸酉,仅得十之三,而以诵说,故几不
能竣事。会春风座中狂 拂面,余遂绝念世纷,专意笔墨,自丙寅至癸未,几历十八春秋,而此书始成。原分 、核、衍、断、四种,故名其书为乘雅。数四为乘,非取载之义也。明
年甲申方事剞劂,又明年乙酉五月,会有兵变,挈家而逃,流离万状,诸楚备尝。沿至丙戌
之十月,始得生还,而家徒四壁,则板帙之零落殆尽可知已。既慕古人破甑弗顾之意,而仍
自怀千金敝帚之思,勉缉旧业,仅能完 、核之残缺。衍、断倍多,何能补漏,虽余之始意
亦欲中分四种,谓 、核、可该衍断。遂又名其书为乘雅半偈。寻又念一生精力,何忍自藏
其半,语详义例中,而今则姑俟之矣。余平生,实不能负笈远游,师承殊少,于家庭则有先
大人荷薪之训,于父执,则有绍隆王先生金匮之心传象先陈先生薛案之私淑;于往来,则有
仲淳缪先生之指示,而李不夜先生、严忍公先生则文章道谊之宗模也。幼耽禅学。于闻谷、憨山二大师,得其南车。于离言和尚,得其点醒。而云间施笠泽、古娄潘方孺、同邑茹居
素亦皆宇内名流,既己于于而来,岂少起予之益。故余之言虽不乏道脉,持黑暗之资,恐犹
是摸索语耳。将以就正海内,即以贻笑海内,而前所称武林诸君子,咸以是书出,殊可为人
师承,余不敢冒其称也。余特不敢不称述其师承者也。
\x丁亥重九日卢之颐书于无恒业\x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义例
内容:图说〔核〕
自炎帝尝药,形质始皙;惟德刑异齐,而厥状缘以区分。先贤着为图说,间亦差别。大
率三 相承,风气代变,且声教渐远,而物性亦移;或古之所产,今无取焉。倘按旧图,靡
施新效。余谨从先贤序述名类中,妄加辩核。间取数十种,躬莳斋圃,求其甲孕癸终之候,敢曰旁通。诚以术重安人,机殊相马,方则犹是,而投或罔功者,繇辩之有未辩也。芟繁就
简,多仍旧文。语有之,见色见心,设繇是而循所以生成之序,以返而探所以生成之原。如
良将用兵,务使兵识将意,将识兵情,斯靡投不善矣。作图说〔核〕。
本经〔 〕
本经言简意尽,精义入神,其范围曲成之妙,非古之聪明睿智而神圣者,何以与此。先
贤多得其精,引而不发;后世曲士,见外遗内,取粗舍精;或守其一隅,而乖其全体,斯精
义裂矣。余早岁获聆先人之绪论,捍格鲜解。久之从一品一节中,稍见一斑。因溯求本经所
以立名之意,与后人随事异称之故,其德性气味功能之殊具,温凉寒热燥湿之异齐,刚柔升
降开阖发敛之互用,固君臣佐使之所繇分也。然张弛纵横之妙,如善兵者,因敌为变,以操
其分合之神。故多亦胜,少亦胜,动亦胜,静亦胜。设未能直 古圣精义入神之奥,虽
自谓了了,余知其不无茫茫矣。余颛愚谫陋,积岁茫茫,然偶有一得,辄妄忆之而妄言之。
觊海内高明,庶有因鄙说而起予者。作本经〔 〕。
<目录>
<篇名>别录〔衍〕
内容:别录盖陶隐居就本经而稍广之,所谓衍也。始余因本经立名,而稍得所以敷陈治理之义;
触类兴思,偶窥一斑,载阅别录,业已引而伸之矣。于此粗自信所见之或可与古为徒也。别
录既衍本经,余复敢为别录衍。顾余于隐居,何能为役。虽然,推此志也,使人知别录与本
经非二说,余则幸矣。作别录〔衍〕。
附方〔断〕
在昔贤圣,莫不深皙本经精义入神之奥,是以因病立方,各有深意。顾人之病证虽同,而所以受病或异,倘按方以合病,合,其幸也;不合,且以病试方矣。故于诸方之次,谬为
之断。俾察证者,更审证之所从来,庶弗至以人侥幸耳。然微茫变动之介,其轻重缓急,有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谬在千里,差则毫厘,尤不可不深思而熟讲也。故能精研本经之奥,则
\x时\x
\x崇祯岁次戊辰季冬八日\x
\x钱唐后学卢之颐识\x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凡例
内容:一、本草立名,圣贤各有深意。以德、以性、以色、以味、以体、以用,为品不同,要
使后人顾名思义,即一端而得其大全。如六书之指事会意,八卦之设象通变,原有至理存焉。
古之名家,精识洞彻,未有不深窥本草之奥者,故尝以一种而治多病。自药性有赋,人安苟
简,执一端而遗大全。求其苦心刻意,能深探本草所以立名之义者,累十数百年,而不少概
见矣。则圣贤深意,晦蚀已久。是编不揣,非敢强为傅会。务就一端而求大全,所谓其次致
曲,固曲士之微诚也。
一、是编皆就本草纲目以为阐扬。盖纲目一书,李氏父子,博集精研,近代之笃志本草
者无出其右矣。第良工苦心,惟恐挂漏不无泛爱。盖以后人而推求前人之所未尽,自易为力,然意在相成,以惠养后世,总欲立欲达之一念也。如有肆然思盖前人之意,则鬼神将呵责之
矣。况是编之未尽实多,千里比肩,端祈指驳。
一、是编所重在 。原夫本经立名居要,其主治亦独挈纲宗。乃后人未达深旨,故隐居
有别录之述,正从纲宗中,再加演畅耳。所以愚窃谓别录为本经之衍也。然愚所以窃重于
者,惟能 本草之真德用,斯于古人立方之意,随病之轻重缓急,而尝变不一处,始堪措手。
今
一、君臣佐使之说,圣有明谟,较若画一,无可移易。然亦借国体喻之,如人主清境内
而授之将,则君且委责于臣矣。顾此适足以彰主之明而成主之重。又如人臣出疆,有利社稷
安国家者,专之可也。此适以见使之不辱,而君之善任耳。凡此皆所以措国于不倾者也。然
则本经立名,虽有定品,苟不精 以妙其时措之宜,亦鲜济矣。
一、药产古今不同。姑以人参言之,相传皆称上党。往时皆用辽之清河,若上党,则绝
无矣。间有朝鲜者颇不适用,今则大率皆鲜产矣。古人用药,取之中原而有余。今多采之遐
方远裔,其近产者绝不足用。至于良 不侔,更宜甄察。然以良较 ,其贾往往倍蓰什百,是其取效亦必倍蓰什百。世人类多畏良取 ,无力者不必论;奈何有力家,视身之轻也。至
于医者亦苟就之,直欲制梃而挞坚利,愚窃于此,颇三致意。
一、所附诸方,颇有得将在外及大夫出疆之义者。设方与证合,取效甚捷,然取效之后
,尤宜加谨培养,所谓逆取而顺守也。方中不能一一备陈此义,惟精 而严辩之,毋拘毋忽。
一、先人肆力本草 ......
<篇名>本草乘雅半偈
书名:本草乘雅半偈
作者:卢之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半偈自序
内容:余质性黑暗,又不能多取师承。然以黑暗故,益不自知其为黑暗。每阅本草,艰苦殊甚,间亦弋获,记之侧理。夫自写其一得尔。而稍稍为人物色。岁在庚午,武林诸君子大集余舍,举仲景两论及灵素秘奥,期余一人为之阐发。余谢不能,然亦不欲自秘其师承也。于是时计
此书之成。自丙寅至庚午,仅得十之二;自庚午至癸酉,仅得十之三,而以诵说,故几不
能竣事。会春风座中狂 拂面,余遂绝念世纷,专意笔墨,自丙寅至癸未,几历十八春秋,而此书始成。原分 、核、衍、断、四种,故名其书为乘雅。数四为乘,非取载之义也。明
年甲申方事剞劂,又明年乙酉五月,会有兵变,挈家而逃,流离万状,诸楚备尝。沿至丙戌
之十月,始得生还,而家徒四壁,则板帙之零落殆尽可知已。既慕古人破甑弗顾之意,而仍
自怀千金敝帚之思,勉缉旧业,仅能完 、核之残缺。衍、断倍多,何能补漏,虽余之始意
亦欲中分四种,谓 、核、可该衍断。遂又名其书为乘雅半偈。寻又念一生精力,何忍自藏
其半,语详义例中,而今则姑俟之矣。余平生,实不能负笈远游,师承殊少,于家庭则有先
大人荷薪之训,于父执,则有绍隆王先生金匮之心传象先陈先生薛案之私淑;于往来,则有
仲淳缪先生之指示,而李不夜先生、严忍公先生则文章道谊之宗模也。幼耽禅学。于闻谷、憨山二大师,得其南车。于离言和尚,得其点醒。而云间施笠泽、古娄潘方孺、同邑茹居
素亦皆宇内名流,既己于于而来,岂少起予之益。故余之言虽不乏道脉,持黑暗之资,恐犹
是摸索语耳。将以就正海内,即以贻笑海内,而前所称武林诸君子,咸以是书出,殊可为人
师承,余不敢冒其称也。余特不敢不称述其师承者也。
\x丁亥重九日卢之颐书于无恒业\x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义例
内容:图说〔核〕
自炎帝尝药,形质始皙;惟德刑异齐,而厥状缘以区分。先贤着为图说,间亦差别。大
率三 相承,风气代变,且声教渐远,而物性亦移;或古之所产,今无取焉。倘按旧图,靡
施新效。余谨从先贤序述名类中,妄加辩核。间取数十种,躬莳斋圃,求其甲孕癸终之候,敢曰旁通。诚以术重安人,机殊相马,方则犹是,而投或罔功者,繇辩之有未辩也。芟繁就
简,多仍旧文。语有之,见色见心,设繇是而循所以生成之序,以返而探所以生成之原。如
良将用兵,务使兵识将意,将识兵情,斯靡投不善矣。作图说〔核〕。
本经〔 〕
本经言简意尽,精义入神,其范围曲成之妙,非古之聪明睿智而神圣者,何以与此。先
贤多得其精,引而不发;后世曲士,见外遗内,取粗舍精;或守其一隅,而乖其全体,斯精
义裂矣。余早岁获聆先人之绪论,捍格鲜解。久之从一品一节中,稍见一斑。因溯求本经所
以立名之意,与后人随事异称之故,其德性气味功能之殊具,温凉寒热燥湿之异齐,刚柔升
降开阖发敛之互用,固君臣佐使之所繇分也。然张弛纵横之妙,如善兵者,因敌为变,以操
其分合之神。故多亦胜,少亦胜,动亦胜,静亦胜。设未能直 古圣精义入神之奥,虽
自谓了了,余知其不无茫茫矣。余颛愚谫陋,积岁茫茫,然偶有一得,辄妄忆之而妄言之。
觊海内高明,庶有因鄙说而起予者。作本经〔 〕。
<目录>
<篇名>别录〔衍〕
内容:别录盖陶隐居就本经而稍广之,所谓衍也。始余因本经立名,而稍得所以敷陈治理之义;
触类兴思,偶窥一斑,载阅别录,业已引而伸之矣。于此粗自信所见之或可与古为徒也。别
录既衍本经,余复敢为别录衍。顾余于隐居,何能为役。虽然,推此志也,使人知别录与本
经非二说,余则幸矣。作别录〔衍〕。
附方〔断〕
在昔贤圣,莫不深皙本经精义入神之奥,是以因病立方,各有深意。顾人之病证虽同,而所以受病或异,倘按方以合病,合,其幸也;不合,且以病试方矣。故于诸方之次,谬为
之断。俾察证者,更审证之所从来,庶弗至以人侥幸耳。然微茫变动之介,其轻重缓急,有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者。谬在千里,差则毫厘,尤不可不深思而熟讲也。故能精研本经之奥,则
\x时\x
\x崇祯岁次戊辰季冬八日\x
\x钱唐后学卢之颐识\x
<目录>
<篇名>本草乘雅凡例
内容:一、本草立名,圣贤各有深意。以德、以性、以色、以味、以体、以用,为品不同,要
使后人顾名思义,即一端而得其大全。如六书之指事会意,八卦之设象通变,原有至理存焉。
古之名家,精识洞彻,未有不深窥本草之奥者,故尝以一种而治多病。自药性有赋,人安苟
简,执一端而遗大全。求其苦心刻意,能深探本草所以立名之义者,累十数百年,而不少概
见矣。则圣贤深意,晦蚀已久。是编不揣,非敢强为傅会。务就一端而求大全,所谓其次致
曲,固曲士之微诚也。
一、是编皆就本草纲目以为阐扬。盖纲目一书,李氏父子,博集精研,近代之笃志本草
者无出其右矣。第良工苦心,惟恐挂漏不无泛爱。盖以后人而推求前人之所未尽,自易为力,然意在相成,以惠养后世,总欲立欲达之一念也。如有肆然思盖前人之意,则鬼神将呵责之
矣。况是编之未尽实多,千里比肩,端祈指驳。
一、是编所重在 。原夫本经立名居要,其主治亦独挈纲宗。乃后人未达深旨,故隐居
有别录之述,正从纲宗中,再加演畅耳。所以愚窃谓别录为本经之衍也。然愚所以窃重于
者,惟能 本草之真德用,斯于古人立方之意,随病之轻重缓急,而尝变不一处,始堪措手。
今
一、君臣佐使之说,圣有明谟,较若画一,无可移易。然亦借国体喻之,如人主清境内
而授之将,则君且委责于臣矣。顾此适足以彰主之明而成主之重。又如人臣出疆,有利社稷
安国家者,专之可也。此适以见使之不辱,而君之善任耳。凡此皆所以措国于不倾者也。然
则本经立名,虽有定品,苟不精 以妙其时措之宜,亦鲜济矣。
一、药产古今不同。姑以人参言之,相传皆称上党。往时皆用辽之清河,若上党,则绝
无矣。间有朝鲜者颇不适用,今则大率皆鲜产矣。古人用药,取之中原而有余。今多采之遐
方远裔,其近产者绝不足用。至于良 不侔,更宜甄察。然以良较 ,其贾往往倍蓰什百,是其取效亦必倍蓰什百。世人类多畏良取 ,无力者不必论;奈何有力家,视身之轻也。至
于医者亦苟就之,直欲制梃而挞坚利,愚窃于此,颇三致意。
一、所附诸方,颇有得将在外及大夫出疆之义者。设方与证合,取效甚捷,然取效之后
,尤宜加谨培养,所谓逆取而顺守也。方中不能一一备陈此义,惟精 而严辩之,毋拘毋忽。
一、先人肆力本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5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