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2130
灵枢?本神第八.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15kb)。

    灵枢·本神第八

    ◆ 篇题解释:

    本,即本原、根本。这里有溯本求源的意思,可引申为推求。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

    本篇通过对神与五脏的关系,以及神失常后病变等内容的论述,阐明了神的概念、分类、作用,以及神在辨治疾病中的意义,所以以"本神"为篇。

    ◆ 主题思想:

    本篇主要阐述了生命的起源,神的概念、分类,神与五脏的关系及其生理与病理,全面论述了"五神脏"理论,并论述了五脏虚实病候,为后世五脏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主要内容:

    讲述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的概念,重点阐发神、魂、魄的含义、思维认知过程,并联系情志活动,说明本篇关于精神活动的基本理论。

    讲述神与精气、五脏的关系,重点阐发五神脏的概念及其理论内容、学术价值与临床

    意义。

    讲述情志失调致病的机理、症状和一般规律、补泻治则,重点阐发情志失调导致气机

    紊乱,伤耗五脏精气,发生躯体、精神症状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精、神、魂、魄和思维过程。

    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关系及情志伤神为病。

    五脏虚实病证及其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由心任物到处物的思维过程。

    理解情志异常致病的机理、症状及一般规律。

    理解五脏虚实病候及治疗原则。

    掌握五神脏的概念及其理论价值、临床意义。

    熟记:"天之在我者德也......长生久视"。

    "肝藏血......谨而调之也。"

    原文解析

    神的产生、概念及对养生的意义。

    情志病证。

    五脏所藏不同及其虚实病证。

    灵枢·本神第八·神的产生概念及对养生的意义

    原 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憶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词解:

    本于神:神是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神旺则生机正常,健康无病。本于神,即根源于病人的神气,指刺法的施用及取效与否以病人的神气盛衰为转移。 淫离脏:淫,过用放恣,指情志过急,嗜欲无度。离脏,五脏所藏的血气精神耗散。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指自然规律,气指成形的物质。谓天地自然具有孕育生命的法则与物质。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流,流动;薄,相交。言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相错,升降相因,始有生命的产生。这是古人的自然观与生命观。

    生之来谓之精:谓育成身形的最初物质叫做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先天父母之精;相搏,相交而结合;神,生命活动。谓父母之精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生命。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此神指精神意识活动,为狭义之神;魂亦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随神而往来。精指血肉之形,形体固有的感觉、运动及其他本能行为,在此称为魄;魄附形而存在,与他处所言属神的一部分者有异。张介宾注:"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担当。谓心接受外物的刺激,担任认识与分析外来刺激之职。

    心有所憶谓之意:为心认识事物的第一步,由追忆而萌动一个意念。 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念确定,形成志向。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志向虽定,仍须反复计度为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扩大思考范围,远近相较,多方分析,称为虑,即深谋远虑之意。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处物,判断 、处理事物。经全面分析综合,对事物最后做出判断并进行处理,称为智,这是思维的最后一步。 节阴阳而调刚柔:节,节制;刚柔,亦为阴阳之意。张介宾注:"惟节阴阳调刚柔二句,其义最精,其用最博,凡食息起居,病治脉药,皆有最切于此而不可忽者。"

    僻邪:即邪气。 长生久视:《吕氏春秋·重已》注:"视,活也。"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

    语 译

    黄帝向岐伯问道:用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必须根据病人的精神情况。血、脉、营、气以及思想意识等一切活动,都是藏于五脏的。若是五脏不藏,就会使精气离散失守,魂魄飞荡飘扬,志意也恍惚迷乱,同时智虑则将离开人体而丧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自然的处罚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什么叫做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中的缘故。

    岐伯回答说:天所赋予我们的是德,地所赋予我们的是气,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流,才能使万物化生成形。所以阴阳两气相交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叫做精;阴阳两精相结合而产生的生命活动力,叫做神;随从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附精气出入司器官活动的,叫做魄;担负感受事物并进行分析的,叫做心;心中有所忆念而准备去做的,叫做意;主意已定而决心去做,叫做志;为了实现志愿而反复思考,叫做思;深思远谋必生犹疑,叫做虑;考虑周密而对事物作出相应处理,叫做智。所以明智的人,对养生方面,必定顺应着四季的时令,适应寒暑的不同变化,稳定情绪,不过喜过怒,安定居处,调节阴阳,刚柔相济,这样,病邪就无从侵袭,而达到延长寿命防止早衰的目的。

    释 义

    本节提出并讨论了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作为生命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如何保持生命的长久等一些重大问题。

    作者指出人与其他有生命的物质都是来源于自然界,天地宇宙赋与人以天道之法则和成形的物质。【具体说明】 【具体地说人的有生,是由父母之精结合、孕育而成。因而精是构成形体的初始物质,神是继精而产生的。作为精神意识的神,藏于心。随神而往来的魂,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它若离开神而单独活动,就会出现梦幻、恍惚的病态。魄为形体的感觉、运动等本能行为,附形而存在。精、神、魂、魄四者并存并用,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形神兼备的、有灵机智慧的生命体。】

    血、脉、营、气、精、神皆藏于五脏,故各种精神活动皆不离五脏。其中,心主司着从"任物"到"处物"的整个认知(包括思维)活动。这个活动分为相连续的六步:任物→意→志→思→虑→智。有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感知和处理能力,人才能生活于自然界和社会之中。

    【第一步是接受外物刺激的信号,有了感觉;第二步是对刺激性质与记忆中的事物相互印证,萌发了初步的意念;第三步是意念明晰,成为志向与目标;第四步是按既定目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