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心静脉穿刺.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3kb)。
实战中心静脉穿刺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常用中间径路,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进针。
4.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从注射器侧边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入引导丝).
6.导丝进入导丝口2大格后,边进导丝边拔出注射器。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皮肤。
8.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13~15cm为宜)。亦可根据公式:身高>100cm,深度=身高/10-2;身高<100cm,深度=身高/10-1。9.导管插入一定深度后边进导管边拔出导丝。
10.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
11.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
12.连接三通,用敷料覆盖。
13.这是中心静脉穿刺包。
注意事项:
1. 在抗凝治疗或有凝血障碍的病人中,因锁骨下出血后压迫止血困难,因此此时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视为禁忌。
2. 颅内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应采取Trendelenburg体位。
3. 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以不超过锁骨为度。
4. 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过程中应保持针尖紧贴于锁骨后缘以避免气胸。
5. 注意判断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回血的颜色及观察穿刺针头后针柄的乳头处是否有血液搏动。此外,导管与压力换能器或自由流动的静脉输液袋相连后可通过压力来判定。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15分钟,若系导管损伤动脉应予加压包扎。
7. 置入导管时必须首先将引导丝自导管的尾端拉出,以防引导丝随导管一起被送入血管引起严重后果。
8.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导管插入困难时,可行Valsalva手法(将口鼻闭住,关闭声门,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从而减少静脉回流)以增大静脉口径。
9. 置管后各导管尾部均要回抽见血以证实开口在血管内。
实战中心静脉穿刺
1.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
2.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检查导管完好性和各腔通透性。
3.确定穿刺点(常用中间径路,路定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定位,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左手轻柔扪及颈动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针轴与额平面呈45°~60°角进针。
4.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从注射器侧边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如用普通注射器则撤去注射器,从针头处插入引导丝).
6.导丝进入导丝口2大格后,边进导丝边拔出注射器。
7.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皮肤。
8.沿引导丝插入导管(成人置管深度一般以13~15cm为宜)。亦可根据公式:身高>100cm,深度=身高/10-2;身高<100cm,深度=身高/10-1。9.导管插入一定深度后边进导管边拔出导丝。
10.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
11.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
12.连接三通,用敷料覆盖。
13.这是中心静脉穿刺包。
注意事项:
1. 在抗凝治疗或有凝血障碍的病人中,因锁骨下出血后压迫止血困难,因此此时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视为禁忌。
2. 颅内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应采取Trendelenburg体位。
3. 颈内静脉穿刺进针深度一般为3.5~4.5cm,以不超过锁骨为度。
4. 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过程中应保持针尖紧贴于锁骨后缘以避免气胸。
5. 注意判断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回血的颜色及观察穿刺针头后针柄的乳头处是否有血液搏动。此外,导管与压力换能器或自由流动的静脉输液袋相连后可通过压力来判定。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15分钟,若系导管损伤动脉应予加压包扎。
7. 置入导管时必须首先将引导丝自导管的尾端拉出,以防引导丝随导管一起被送入血管引起严重后果。
8. 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导管插入困难时,可行Valsalva手法(将口鼻闭住,关闭声门,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从而减少静脉回流)以增大静脉口径。
9. 置管后各导管尾部均要回抽见血以证实开口在血管内。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6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