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2125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39kb)。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 篇题解释:

    邪客,邪气侵犯人体。

    本篇论述了营、卫、宗气的循行与作用,以及不眠的病机与治法等问题。由于篇首以"邪气客于人"为论题,引出上述内容,故以"邪客"名篇。

    ◆ 主题思想:

    论述营、卫、宗气的循行与作用,提出不眠是因内脏受邪气干扰,致卫气行于阳而不能入于阴,阳盛而阴虚,治以半夏秫米汤。

    ◆ 主要内容:

    讨论营、卫、宗气的循行与作用,以及不眠病机与治疗。

    教学内容

    讲述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循行与作用,结合《素问·平人气象论》虚里诊病原理,阐发宗气"出喉咙"、"贯心脉"、"行呼吸"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讲述卫气循行失常而不眠的机理及半夏秫米汤治疗原理,阐发其临床意义。

    目的要求

    理解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循行规律与功能特点,掌握宗气出言声、行呼吸,运行血脉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营卫之气运行失常引起睡眠障碍的机理。

    掌握半夏秫米汤治失眠的机理及临床运用。

    熟记:"五谷入于胃也......行于五脏六腑。"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原 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遂。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词解:

    目不瞑不卧出者:瞑,闭目也。又与眠通。"出"字难解。本句《甲乙经》作"目不眠者",可从。 分为三隧:隧,地下暗道,此作通道解。张介宾注:"隧,道也。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故分为三隧。"

    以应刻数:古代用铜壶滴漏法计时,一昼夜为一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每周用时二刻,共一百刻,故谓"以应刻数"。 常从足少阴之分: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每周均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故谓常从足少阴之分。

    厥气:逆气,指致逆之邪气。 阳跷陷:陷,《甲乙经》作"满"。据《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则当从《甲乙经》作"阳跷满"。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补泻指针法而言。张介宾注:"补其不足,即阴跷所出足少阴之照海也;泻其有余,即阳跷所出足太阳之申脉也。若阴盛阳虚而多卧者,自当补阳泻阴矣。"张注所提针刺穴位,可参。 以通其道:沟通阴阳经交会的道路。

    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流水千里以外者,后世称之为千里水或长流水,取其源远流长,性能荡涤浊秽,疏通下达。扬之万遍,用杓高扬许多遍,使水珠翻滚,又名甘澜水。古人认为取此水煎药,可以调和阴阳。 秫米:此指黄粘米。《本草纲目》云:"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

    治半夏:即经过炮制的半夏。 以知为度:即以感到药物发挥作用为适宜。发挥作用的表现可有大肠通利、微汗、欲眠等。

    覆杯则卧:覆杯,将空杯口朝下放置。此形容刚服完药,即可安卧入睡。

    语 译

    黄帝问伯高说: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不能闭目入睡,是什么病机造成的?伯高:饮食物进到胃中之后,经过消化,其中的糟粕出于下焦;津液出于中焦;宗气出于上焦,共分三条隧道。所以宗气积聚在胸中,贯通心肺,上出喉咙,而行呼吸之气。中焦化生营气,分泌津液,渗注于脉中,化为血液,外而营养四肢,内而灌注脏腑,循行于周身,与昼夜刻数按时相应。卫气是水谷所化的悍气,流动迅猛滑利,首先行四肢、分肉、皮肤之间,白天出表,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循于阳分,夜间入里,常以足少阴经为起点,行于阴分,就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循行于周身。今就病理来说,若有邪气逆乱于五脏六腑,就会迫使卫气只能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由于卫气仅行于阳分,便使在表的阳气偏盛,阳气偏盛使阳跷脉气充塞,卫气不得入通于阴分,而形成阴虚,所以不能闭目入睡了。黄帝说:讲得好!这种针药并用的治法,好象决开水道,排除淤塞一样,使经络畅通,阴阳行到调和。希望把半夏汤方告诉我。伯高说:半夏汤方,是用千里长流水八升,用杓扬之了万遍,取其轻浮在上的清水五升,以苇薪作燃料,用急火煮沸后,放入秫米一升,制半夏五合,续用苇火慢慢地煎熬,煎至药汤浓缩到一升半时,去掉药渣,每次饮服一小杯。一日服三次,逐次稍为加量,以见效为度。如果病是新发的,服完药后立即安眠休息,出了汗病就好了;病程较久的,须服至三剂才能痊愈。

    释 义

    本节简要地说明了宗气、营气、卫气的运行与作用,指出了卫气运行失常导致不眠的机理,并提出治疗不眠病的理法和针药。

    宗气、营气和卫气的生成、运行及作用。

    ◆ 宗气 来源于水谷,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下贯心脉,而为呼吸运动,使体内浊气得以呼出,外界清气得以吸入。"贯心脉",即宗气进出血脉之中,使营血得到气的温煦与推动。

    ◆ 营气和卫气 亦来源于饮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肺脉后,化生为营血,行于脉中,一昼夜运行人身共五十周,合时一百刻;水谷精微中的慓悍部分,化为卫气,散行于脉外的皮肤、分肉、达于四肢,亦与脉并行,日行于阳经体表,夜行于阴经五脏。无论昼夜行于阳,还是夜行于阴,其每周运行均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故谓"常从足少阴之分"。

    不眠的机理 [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若卫气受到邪气的侵扰,则运行失序,当入阴而不入阴,停留于阳,令阳跷脉盛满,目张而不瞑,故不能入眠。简言之,即气盛于阳而不足于阴,故不得眠。]

    不眠病的治疗[鉴于不眠之病由卫气不得入于阴,阳盛阴虚所致,故必先通卫气运行之道,犹如疏决壅塞之沟渠,从而达到气道通,阴阳和,邪气除,目瞑而眠。"调其虚实",施针则可泻其阳经,补其阴经;用药宜半夏秫米汤,方中秫米甘凉益胃,养营补阴而利大肠,半夏辛温通阳,祛邪降逆,煎用长流水且扬之万遍,取意于通达无滞,共收调和阴阳之效。]

    按 语

    本节论述了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运行及功用,其中营卫二气已详于《灵枢·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和卫气行诸篇,《素问·痹论》也尝论及,可互参;宗气在经中当以本篇所论最详,它篇也有数处记载。

    [ 宗气作为五谷入胃后所出的三隧之一,说明它来源于水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