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ACC指南.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35kb)。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说明
ACC/AHA在制定有关冠心病的处理指南时,通常对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作如下的分类:
I类:已证实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情况。
II类:有用性/有效性的证据相互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情况,其中又分为如下两类:
IIa类:有关的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的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没有用/无效并在某些病例可能是有害的情况。
同时,ACC/AHA又对有关证据来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级:A级,指资料来源于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B级,资料来源于有限数量的小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或者来自对一些非随机研究或观察登记资料的审慎分析。C级,资料来源于专家组的一致推荐。
在本文中,对一些重要观点或注意问题,我们在其后标出ACC/AHA目前最新编订的指南所认定的分类和证据水平等级供读者参考,如对NSTEMI/UA应立即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应用阿司匹林并无限期继续该治疗。(分类为I,证据等级为A,简记为I/A)。
名称的定义和演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临床症状表现与急性心肌缺血相符的一种综合征,它包括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其中,STEMI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完全性阻塞所致,而NSTEMI/UA则是由于罪犯血管的严重但非完全性阻塞导致,NSEMI/UA的病理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所区别是心肌缺血的程度不同,NSTEMI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情况较重,血液中可检测到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即肌钙蛋白T(troponin T TnT)、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或肌酸磷酸激酶-MB(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MB)。但ACS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溃破是ACS的始动因素,而罪犯血管的阻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一系列瀑布反应(cascade reaction) 后的最终结果。近20余年来大量随机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这种按照心电图上是否出现持续ST的抬高将ACS分为STEMI和NSTEMI/UA分类方法,简便迅速,且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以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主的紧急冠状血运重建术是STEMI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对于STEMI和NSTEMI/UA,首要的处理是进行危险度分层,然后选择相应强度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反应再次进行危险度分层,高危患者可进一步选择以PCI或CABG为主要手段的冠状血运重建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一概念的提出,其临床意义在于将冠心病的所有的急性临床类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治疗的重点是尽快恢复和改善罪犯血管的有效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同时对ACS的始动因素-不稳定斑块进行干预,使其趋于稳定甚至消退,这是近代冠心病治疗对策的重大进展,其意义已为大量严密科学设计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 clinical trials,RCT)所证实。
ACS中的UA包括以前一系列老的心绞痛称谓,如梗死前心绞痛(preinfarction angina),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中间冠状动脉综合征(intermediate coronary syndrome),ACC/AHA定义UA应至少具有如下一条临床特点:1、静息时发生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20分种以上不能缓解。2、新发生的心绞痛,程度达加拿大心脏学会心绞痛分级至少III级。3、最近加重的心绞痛,程度至少增加I级,达加拿大心脏学会心绞痛分级至少III级。在临床上,根据UA的严重程度、临床环境和对治疗反应的不同,还常常使用Braunwald关于UA的分类,具体标准另见《UA和NSTEMI》一章。近年来,随着更为敏感和特异的的心肌标志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TnI、TnT和CK-MB亚类)以及它们在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方面的特殊价值,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ACC/AHA规定只要血液中检测到肌钙蛋白即诊断为NSTEMI。Q波心梗(QwMI)和非Q波心梗(NQMI)为回顾性诊断,大多数STEMI演变为QwMI,少数演变为NQMI。多数NSTEMI不会演变为QwMI而表现为NQMI,少数NSTEMI可演变为QwMI。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未包括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angina),常表现为一过性的胸痛和ST段抬高,但很少发生MI。
有关ACS分类的趋势,将综合参考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宏观方面,指来自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二是微观方面,主要是对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判,将充分考虑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如IVUS、冠脉内窥镜和电子束CT等)和心脏标志物。二者的结合点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同时有较高的预后评判价值。
心电图
ACS的流行病学
在美国每年有近200万的患者发作ACS,其中有80万为AMI,在AMI中有近213,000的患者死亡,近1/2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以内、赶至医院前死亡,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为心室颤动。199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报道本年度共有1,433,000例患者因发生UA/NSTEMI而住院治疗。近30来,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健康教育的普遍开展和加强以社区预防为主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AMI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AMI仍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ACS共同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溃破以及随之导致的非阻塞性的血栓形成是ACS最常见的原因,斑块的破溃后,所导致的冠脉的阻塞程度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STEMI不同于NSTEMI/UA,多表现为梗死相关动脉的100%的阻塞,而NSTEMI/UA多表现为罪犯血管的严重狭窄(80-95%),但仍可有血流通过。这种以古老的ECG为手段将ACS简单分类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对ACS的紧急处置。AHA根据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结构和ICUS的回声特点将其分为I-VI期,而易于破溃导致UA的斑块多为IV,Va期,表现为内膜偏心性增厚和纤维脂斑,均为较早期的粥样病变并不造成冠脉的明显狭窄,有关AMI和UA粥样斑块的ICUS对比研究显示,AMI较UA患者有更多的低回声软斑块。60%以上的ACS患者,罪犯血管内的斑块为脆性斑块,表现为巨大的脂核覆以菲薄的纤维帽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说明
ACC/AHA在制定有关冠心病的处理指南时,通常对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作如下的分类:
I类:已证实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情况。
II类:有用性/有效性的证据相互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情况,其中又分为如下两类:
IIa类:有关的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的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没有用/无效并在某些病例可能是有害的情况。
同时,ACC/AHA又对有关证据来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级:A级,指资料来源于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B级,资料来源于有限数量的小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或者来自对一些非随机研究或观察登记资料的审慎分析。C级,资料来源于专家组的一致推荐。
在本文中,对一些重要观点或注意问题,我们在其后标出ACC/AHA目前最新编订的指南所认定的分类和证据水平等级供读者参考,如对NSTEMI/UA应立即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应用阿司匹林并无限期继续该治疗。(分类为I,证据等级为A,简记为I/A)。
名称的定义和演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临床症状表现与急性心肌缺血相符的一种综合征,它包括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其中,STEMI大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完全性阻塞所致,而NSTEMI/UA则是由于罪犯血管的严重但非完全性阻塞导致,NSEMI/UA的病理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所区别是心肌缺血的程度不同,NSTEMI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情况较重,血液中可检测到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即肌钙蛋白T(troponin T TnT)、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或肌酸磷酸激酶-MB(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phosphokinase,CK-MB)。但ACS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溃破是ACS的始动因素,而罪犯血管的阻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一系列瀑布反应(cascade reaction) 后的最终结果。近20余年来大量随机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这种按照心电图上是否出现持续ST的抬高将ACS分为STEMI和NSTEMI/UA分类方法,简便迅速,且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以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主的紧急冠状血运重建术是STEMI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对于STEMI和NSTEMI/UA,首要的处理是进行危险度分层,然后选择相应强度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反应再次进行危险度分层,高危患者可进一步选择以PCI或CABG为主要手段的冠状血运重建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一概念的提出,其临床意义在于将冠心病的所有的急性临床类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治疗的重点是尽快恢复和改善罪犯血管的有效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同时对ACS的始动因素-不稳定斑块进行干预,使其趋于稳定甚至消退,这是近代冠心病治疗对策的重大进展,其意义已为大量严密科学设计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 clinical trials,RCT)所证实。
ACS中的UA包括以前一系列老的心绞痛称谓,如梗死前心绞痛(preinfarction angina),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中间冠状动脉综合征(intermediate coronary syndrome),ACC/AHA定义UA应至少具有如下一条临床特点:1、静息时发生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20分种以上不能缓解。2、新发生的心绞痛,程度达加拿大心脏学会心绞痛分级至少III级。3、最近加重的心绞痛,程度至少增加I级,达加拿大心脏学会心绞痛分级至少III级。在临床上,根据UA的严重程度、临床环境和对治疗反应的不同,还常常使用Braunwald关于UA的分类,具体标准另见《UA和NSTEMI》一章。近年来,随着更为敏感和特异的的心肌标志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TnI、TnT和CK-MB亚类)以及它们在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方面的特殊价值,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ACC/AHA规定只要血液中检测到肌钙蛋白即诊断为NSTEMI。Q波心梗(QwMI)和非Q波心梗(NQMI)为回顾性诊断,大多数STEMI演变为QwMI,少数演变为NQMI。多数NSTEMI不会演变为QwMI而表现为NQMI,少数NSTEMI可演变为QwMI。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未包括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angina),常表现为一过性的胸痛和ST段抬高,但很少发生MI。
有关ACS分类的趋势,将综合参考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宏观方面,指来自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二是微观方面,主要是对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判,将充分考虑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如IVUS、冠脉内窥镜和电子束CT等)和心脏标志物。二者的结合点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同时有较高的预后评判价值。
心电图
ACS的流行病学
在美国每年有近200万的患者发作ACS,其中有80万为AMI,在AMI中有近213,000的患者死亡,近1/2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以内、赶至医院前死亡,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为心室颤动。199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报道本年度共有1,433,000例患者因发生UA/NSTEMI而住院治疗。近30来,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健康教育的普遍开展和加强以社区预防为主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AMI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AMI仍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ACS共同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溃破以及随之导致的非阻塞性的血栓形成是ACS最常见的原因,斑块的破溃后,所导致的冠脉的阻塞程度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STEMI不同于NSTEMI/UA,多表现为梗死相关动脉的100%的阻塞,而NSTEMI/UA多表现为罪犯血管的严重狭窄(80-95%),但仍可有血流通过。这种以古老的ECG为手段将ACS简单分类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对ACS的紧急处置。AHA根据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结构和ICUS的回声特点将其分为I-VI期,而易于破溃导致UA的斑块多为IV,Va期,表现为内膜偏心性增厚和纤维脂斑,均为较早期的粥样病变并不造成冠脉的明显狭窄,有关AMI和UA粥样斑块的ICUS对比研究显示,AMI较UA患者有更多的低回声软斑块。60%以上的ACS患者,罪犯血管内的斑块为脆性斑块,表现为巨大的脂核覆以菲薄的纤维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