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29kb)。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定义
- 我们教材上所下的定义是: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 再介绍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 解释: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是与健康相反的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链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促使转化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概括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就是医学心理学。
* 学科性质
-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 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 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
- 医学心理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处于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同时,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常有很大的差异,有来自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也有来自其他临床学科的、还有来自社会科学领域的,因而其研究的重点也不同。这样,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定义和涵盖的内容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学者和学派之间也不同。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哲学观点,也称医学观。包括:
* 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 当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医学,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生物学理论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
- 生物医学模式基本特征是:
* 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
-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 从实践上看,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之下,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却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并非由特异性因素引起,这些疾病都包含有心理紧张、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吸毒、酗酒、自杀、神经症、行为异常等更直接地源于心理、社会因素。
* 疾病谱的变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增加,生物医学模式既无法正确解释这些疾病的原因,更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只研究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
* 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必须建立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是生物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 从上图中可以归纳出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有以下几方面重要认识。
-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图绪-1下部)。因而任何在健康和疾病上只重视被分解了的各个器官或系统,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或者只将各个器官、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被看成是医学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整体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分析还原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在哲学上犯了整体=部分之和的错误,正确的哲学观点应是整体>部分之和。)
-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图绪-1中间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心身统一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心身二元论。)
-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图绪-1中上部)。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污染、瘟疫都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系统论,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孤立论。)
-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图绪-1全图)。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对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随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健康水平。在这种调整适应过程中,人不能总是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操作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例如人对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冲突等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改变这些因素对个体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又如,人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回避、改造自然环境而改变自然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再如,人也可以通过包括松弛训练、行为矫正等而改变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 ......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定义
- 我们教材上所下的定义是: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 再介绍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 解释: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是与健康相反的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链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促使转化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概括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就是医学心理学。
* 学科性质
-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 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 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
- 医学心理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处于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同时,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常有很大的差异,有来自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也有来自其他临床学科的、还有来自社会科学领域的,因而其研究的重点也不同。这样,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定义和涵盖的内容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学者和学派之间也不同。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哲学观点,也称医学观。包括:
* 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 当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医学,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生物学理论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
- 生物医学模式基本特征是:
* 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
-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 从实践上看,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之下,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却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并非由特异性因素引起,这些疾病都包含有心理紧张、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吸毒、酗酒、自杀、神经症、行为异常等更直接地源于心理、社会因素。
* 疾病谱的变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增加,生物医学模式既无法正确解释这些疾病的原因,更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只研究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
* 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必须建立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是生物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 从上图中可以归纳出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有以下几方面重要认识。
-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图绪-1下部)。因而任何在健康和疾病上只重视被分解了的各个器官或系统,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或者只将各个器官、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被看成是医学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整体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分析还原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在哲学上犯了整体=部分之和的错误,正确的哲学观点应是整体>部分之和。)
-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图绪-1中间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心身统一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心身二元论。)
-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图绪-1中上部)。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污染、瘟疫都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系统论,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孤立论。)
-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图绪-1全图)。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对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随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健康水平。在这种调整适应过程中,人不能总是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操作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例如人对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冲突等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改变这些因素对个体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又如,人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回避、改造自然环境而改变自然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再如,人也可以通过包括松弛训练、行为矫正等而改变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3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