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特征及其治疗.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9kb)。
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特征
及其治疗
红斑狼疮(LE)只累及皮肤时称之为皮肤型LE,而大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其疾病进行中也会发生多种多样的皮损。由于LE皮损具有多样性,可变性,临床上不容易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同时许多有LE特征性皮疹的患者,并不发展为SlE。因此,了解LE相关的皮损的分类和表现,对于LE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LE皮损的分类
1、非特异性皮损
(1)光敏:表现为严重的日晒斑,或日晒后其他皮损加重和(或)系统损害恶化。
(2)口腔溃疡:好发于硬腭且无自觉症状,此可与阿弗他口炎,扁平苔藓、单纯疱疹及药物(甲氨蝶吟或金制剂)诱发的溃疡相鉴别。
(3)脱发:可表现为DLE瘢痕性脱发、弥漫性或额顶部狼疮发、斑秃,或精神紧张引起的休止期脱发等。
(4)荨麻疹和血管炎;7~22%LE患者有慢性荨麻疹常与疾病活动性增加有关、其中大部分损坏病理表现有坏死性血管炎变化。血管中有IG和补体沉积,而不是普通的荨麻疹。
(5)水疱-大疱性损害: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和SLE或并发药疹及疱疹病毒感染时都可出现水疱-大疱性损害。
(6)肢端改变:LE患者常在肢端掌跖面发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片,并常伴有血管病变、肢端发、Raynaud现象等。受累指(趾)还可发生水疱、凹陷、溃疡甚至坏疽。甲也可出现剥离、漫性深蓝色甲变色、甲半月红斑及甲弧影和甲皱毛细血管扩张等。
(7)皮肤黏蛋白沉积症:主要表现为躯干、手臂的丘疹结节性损害或大斑块等,抗疟药和泼尼松的疗效好。
(8)皮肤钙沉着:好发于肢端,多无自觉症状,但易破溃。
2.皮肤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根据其临床、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又可将皮肤红斑狼疮分为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SCLE和ACLE等3种。
(1)CCLE:
盘状红斑狼疮:
经典DLE其特点为皮肤持久性盘状红斑,境界清楚,表面见毛细血管扩张并有黏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口,鳞屑表面有很多棘状角质突起,中央区可逐渐出现妻缩、凹陷、色素减退,外周色素沉着。
皮损局限者称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
好发于面部,其次为口唇、耳廓、头皮等处;也可播散,广泛分布、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早期分散分布的浸润性红斑不易与银屑病、皮肤淋巴瘤、面部肉芽肿等区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肿胀型红斑狼疮:
(LET)又称为水肿型红斑狼疮,可表现为紫红色浸润性水肿性荨麻疹样斑块,不发生萎缩和鳞屑,是慢性皮肤LE一种少见的亚型,主要特点是光敏感,免疫学指标多数正常,真皮网状层有粘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 氯喹或羟氯喹有显著疗效。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皮损为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无毛囊角栓和角化黏着性鳞屑,部分患者皮损可呈环形,类似于SCLE的皮损。皮损-般先发生于暴露部位,,不伴有系统表现。
诊断标准为:
a.曝光部位荨麻疹样浸润性红斑,表面光泽,无萎缩性瘢痕;
b.组织病理: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黏蛋白沉积,无表皮受累和基底层空泡变性;
c.光敏感试验:UVA和 UVB 照射可诱发出皮损;
d.氯喹和羟氯喹治疗有显著疗效。
疣状(肥厚性)DLE:
为角化过度性盘状损害,,无瘙痒,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显著高于皮肤,表面呈疣状,与角化棘皮瘤和肥厚性扁平苔藓相似。
冻疮样红斑狼疮:是一型分布于肢端的由微血管受到冷刺激引起的冻疮样皮损。好发于指尖、耳轮、小腿、足跟等处,表现为紫红斑,多拌肿胀,可破溃,愈后遗有萎缩性瘢痕,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反复发作后皮下组织萎缩,可有指骨吸收变短变细,耳部软骨吸收更明显。严重者可有缺血性指趾坏死。多见于女性,常发生在面部DLE之后,可有系统累及,有报告可有抗磷脂抗体阳性。用治疗LE的药物治疗通常无效。
深在性红斑狼疮:
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单个或多发,质硬,表面皮肤常为皮色或淡红色,或为典型DLE。有的结节可吸收,皮面凹陷或坏死,溃疡,愈后留萎缩性瘢痕。常见于颊、臀、臂、股、胸等处。直接免疫荧光示脂肪小叶间隔内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沉积。本型不稳定,可向DLE或SLE转变。
(2)SC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SCLE可表现为环、多环型或丘疹、鳞屑型(银屑病样)皮损。通常出现一型皮损,好发于暴光部位。有时也可表现为多形红斑样、离心性环状红斑样或毛囊性红斑皮损,甚至呈剥脱性红皮病。85%伴光敏感,有时可有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等。常出现抗SSA.和抗SSB两种抗体为其免疫学特征。
新生儿红斑狼疮和补体缺陷综合征。为SCLE的特殊类型,皮损为SCLE样的环状鳞屑性红斑主要见于头、颈、眼眶周围暴光部位,非暴光部位也可受累。SSA 抗体为本病标志 ......
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特征
及其治疗
红斑狼疮(LE)只累及皮肤时称之为皮肤型LE,而大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其疾病进行中也会发生多种多样的皮损。由于LE皮损具有多样性,可变性,临床上不容易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同时许多有LE特征性皮疹的患者,并不发展为SlE。因此,了解LE相关的皮损的分类和表现,对于LE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LE皮损的分类
1、非特异性皮损
(1)光敏:表现为严重的日晒斑,或日晒后其他皮损加重和(或)系统损害恶化。
(2)口腔溃疡:好发于硬腭且无自觉症状,此可与阿弗他口炎,扁平苔藓、单纯疱疹及药物(甲氨蝶吟或金制剂)诱发的溃疡相鉴别。
(3)脱发:可表现为DLE瘢痕性脱发、弥漫性或额顶部狼疮发、斑秃,或精神紧张引起的休止期脱发等。
(4)荨麻疹和血管炎;7~22%LE患者有慢性荨麻疹常与疾病活动性增加有关、其中大部分损坏病理表现有坏死性血管炎变化。血管中有IG和补体沉积,而不是普通的荨麻疹。
(5)水疱-大疱性损害: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和SLE或并发药疹及疱疹病毒感染时都可出现水疱-大疱性损害。
(6)肢端改变:LE患者常在肢端掌跖面发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片,并常伴有血管病变、肢端发、Raynaud现象等。受累指(趾)还可发生水疱、凹陷、溃疡甚至坏疽。甲也可出现剥离、漫性深蓝色甲变色、甲半月红斑及甲弧影和甲皱毛细血管扩张等。
(7)皮肤黏蛋白沉积症:主要表现为躯干、手臂的丘疹结节性损害或大斑块等,抗疟药和泼尼松的疗效好。
(8)皮肤钙沉着:好发于肢端,多无自觉症状,但易破溃。
2.皮肤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根据其临床、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又可将皮肤红斑狼疮分为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SCLE和ACLE等3种。
(1)CCLE:
盘状红斑狼疮:
经典DLE其特点为皮肤持久性盘状红斑,境界清楚,表面见毛细血管扩张并有黏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口,鳞屑表面有很多棘状角质突起,中央区可逐渐出现妻缩、凹陷、色素减退,外周色素沉着。
皮损局限者称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
好发于面部,其次为口唇、耳廓、头皮等处;也可播散,广泛分布、称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早期分散分布的浸润性红斑不易与银屑病、皮肤淋巴瘤、面部肉芽肿等区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肿胀型红斑狼疮:
(LET)又称为水肿型红斑狼疮,可表现为紫红色浸润性水肿性荨麻疹样斑块,不发生萎缩和鳞屑,是慢性皮肤LE一种少见的亚型,主要特点是光敏感,免疫学指标多数正常,真皮网状层有粘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阴性, 氯喹或羟氯喹有显著疗效。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皮损为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表面无毛囊角栓和角化黏着性鳞屑,部分患者皮损可呈环形,类似于SCLE的皮损。皮损-般先发生于暴露部位,,不伴有系统表现。
诊断标准为:
a.曝光部位荨麻疹样浸润性红斑,表面光泽,无萎缩性瘢痕;
b.组织病理: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间质黏蛋白沉积,无表皮受累和基底层空泡变性;
c.光敏感试验:UVA和 UVB 照射可诱发出皮损;
d.氯喹和羟氯喹治疗有显著疗效。
疣状(肥厚性)DLE:
为角化过度性盘状损害,,无瘙痒,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显著高于皮肤,表面呈疣状,与角化棘皮瘤和肥厚性扁平苔藓相似。
冻疮样红斑狼疮:是一型分布于肢端的由微血管受到冷刺激引起的冻疮样皮损。好发于指尖、耳轮、小腿、足跟等处,表现为紫红斑,多拌肿胀,可破溃,愈后遗有萎缩性瘢痕,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反复发作后皮下组织萎缩,可有指骨吸收变短变细,耳部软骨吸收更明显。严重者可有缺血性指趾坏死。多见于女性,常发生在面部DLE之后,可有系统累及,有报告可有抗磷脂抗体阳性。用治疗LE的药物治疗通常无效。
深在性红斑狼疮:
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深部皮下结节或斑块,单个或多发,质硬,表面皮肤常为皮色或淡红色,或为典型DLE。有的结节可吸收,皮面凹陷或坏死,溃疡,愈后留萎缩性瘢痕。常见于颊、臀、臂、股、胸等处。直接免疫荧光示脂肪小叶间隔内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沉积。本型不稳定,可向DLE或SLE转变。
(2)SCLE: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SCLE可表现为环、多环型或丘疹、鳞屑型(银屑病样)皮损。通常出现一型皮损,好发于暴光部位。有时也可表现为多形红斑样、离心性环状红斑样或毛囊性红斑皮损,甚至呈剥脱性红皮病。85%伴光敏感,有时可有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等。常出现抗SSA.和抗SSB两种抗体为其免疫学特征。
新生儿红斑狼疮和补体缺陷综合征。为SCLE的特殊类型,皮损为SCLE样的环状鳞屑性红斑主要见于头、颈、眼眶周围暴光部位,非暴光部位也可受累。SSA 抗体为本病标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