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2 > 正文
编号:11614213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07kb)。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云鹰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儿科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病因与发病机理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标准

    ★ 治疗

    * 预后

    概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肾脏病变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

    * SLE伴有LN的病人占46%~80%,肾活检病理检查可达90%。LN有时是SLE的首发症状,儿童时期的LN病情比成人为重,治疗如不及时、不完全,容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 (一)病因

    * 尚不清楚,有感染、遗传、性激素、环境、免疫紊乱等学说。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免疫功能异常

    (1)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①抗核抗体,抗DNA核蛋白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ENA及某些RNA抗体。

    ②抗细胞浆抗体

    ③抗球蛋白抗体

    ④抗细胞膜抗体

    ⑤其它如抗甲状腺球蛋白、平滑肌抗体

    尤其是抗DNA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是导致肾损伤、肾炎的重要病因。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 (2)Ts细胞功能下降,Ts诱导细胞功能缺陷,某些T细胞亚群对B细胞过度辅助,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 (3)NK细胞异常,对B细胞抗体的抑制作用丧失,辅助作用增强,细胞因子产生异常。

    * IL-4、IL-6、γ-IF活性上升--使LN病程加速

    α-IF--狼疮综合征

    * IL-1,IL-6受体表达增高

    IL-1--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IL-6--系膜细胞自分泌因子

    * 前列腺素E2(PGE2),超氧阴离子、血栓素B2、内皮素等上升。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 (4)自体耐受的丧失。SLE患者对自体组织的耐受性丧失,然后产生抗体。雄激素能提高自体耐受,降低自身免疫敏感性,雌激素则反之。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 免疫复合物引起肾损伤机制:

    ①循环免疫复合物

    *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

    * 二者均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为主、部分为旁路途径),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过程,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坏死,血管内凝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 2.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基因在第6对染色体。

    遗传性免疫缺陷的易感人群--同卵双胎、带有抗原HLA B-16,HLA-BW15者。HLA分型证明,SLE患者HLA B8占33%,HLAB W15占40%。

    * 3.病毒感染 病毒抗体滴度增高,皮肤、血管内皮、肾小球内皮细胞等处见到病毒颗粒。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发病机理

    4.药物 可诱发狼疮。

    机制:药物与细胞核组蛋白结合后,与淋巴细胞

    作用形成自身免疫所致。

    常见药物:异烟肼、苯妥英钠、肼苯哒嗪、磺胺等。

    药物性狼疮很少引起肾损害。

    5.日光照射 紫外线→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抗原性增强--加重病情。

    二、临床表现

    (一)发病年龄与性别

    女性多见(80%~95%),成人多于儿童,60%发生于15~40岁,儿童病人中以10~14岁最多见,5~10岁发病者约占1/3,婴幼儿极少见。

    (二)肾损害表现

    大部分发生于全身受累之后, 约l/4以肾脏为首发表现,其中5%肾受累数年后才有全身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表现

    (二)肾损害表现

    1.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患者有下列任一项肾受累表现者即可诊断为LN。

    (1)蛋白尿(>0.15g/24h或>4mg/kg/h)

    (2)血尿(RBC>5个/HPF离心尿)

    (3)肾功能下降

    (4)肾小管功能异常

    (5)肾活检异常

    二、临床表现

    (二)肾损害表现

    2.临床分型:

    ①单纯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型(轻型)

    ②急性肾炎型

    ③肾病综合征型

    ④急进性肾炎型

    ⑤慢性肾炎型

    ⑥肾小管间质损害型

    * (二)肾损害表现

    * 3.病理分型

    (1)肾小球病变

    Ⅰ型:正常肾小球

    a.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均正常

    b.光镜正常,免疫荧光和(或)电镜有少量沉积物

    Ⅱ型:单纯系膜病变

    a.系膜区增宽和(或)轻度细胞增多

    b.系膜细胞明显增生

    二、临床表现

    (二)肾损害表现

    3.病理分型

    Ⅲ型:局灶节段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a.活动性坏死性病变

    b.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

    c. 硬化性病变

    IV型: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a. 不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

    b.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

    c.伴节段性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

    d.伴硬化性病变

    3.病理分型

    V型:弥漫膜性肾小球肾炎

    a.单纯膜性肾小球肾炎

    b.伴Ⅱ型(单纯系膜)病变(a或b)

    c.伴Ⅲ型(节段增生和/或硬化性)病变(a、b或c)

    d.伴IV型(弥漫增生性)病变(a、b、c或d)

    VI型:进行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二、临床表现

    (二)肾损害表现

    3.病理分型

    (2)肾小管间质病变

    常见肾小管、肾间质和小动脉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小动脉坏死或硬化。

    3.病理分型

    (3)活动性与慢性病变的判断

    活动性病变(AI):

    肾小球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襻坏死

    苏木素小体形成

    细胞核碎裂

    中性白细胞浸润

    "白金耳"及微血栓形成

    细胞性新月体形成

    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3.病理分型

    肾小球慢性病变(CI)

    硬化

    陈旧的球囊粘连

    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肾间质纤维化

    小动脉硬化

    二、临床表现

    (二)肾损害表现

    3.病理分型

    免疫病理:满堂亮--多种Ig和补体呈多部位

    沉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0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