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厥证.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99kb)。
厥 证
章永红
概念
>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病因 1-2
> 1·情志内伤:情志内伤,气逆为患,以恼怒致厥为多。若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因大怒而气血并走于上等,以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发为厥证。
> 2·饮食劳倦:元气素虚者,如因过度饥饿,以致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或因暴饮暴食,饮食停于胸膈,上下不通,阴阳升降受阻,均可引起昏厥。
病因 3-4
> 3·亡血失津:如因大汗吐下,气随液耗,或因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而致厥证。
> 4·痰饮内伏:多见于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积月累,痰愈多则气愈阻,气愈滞则痰更甚,如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
病机
> 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 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发为气厥实证;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发为气厥虚证。
> 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实证;大量失血,血脱则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神明失养,昏不知人,则发为血厥虚证。
> 由于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则发为痰厥。
诊断依据
> 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的临床表现。
> 2.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 3.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
病证鉴别 1-2
> 1.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
> 2·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喎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病证鉴别 3-4
> 3·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证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
> 4·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
辨证要点 1
> 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壅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辨证要点2
> 2·分气血: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
治疗原则 1
>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适用于邪实窍闭之厥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
治疗原则2
>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
厥 证
章永红
概念
>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病因 1-2
> 1·情志内伤:情志内伤,气逆为患,以恼怒致厥为多。若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因大怒而气血并走于上等,以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发为厥证。
> 2·饮食劳倦:元气素虚者,如因过度饥饿,以致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或因暴饮暴食,饮食停于胸膈,上下不通,阴阳升降受阻,均可引起昏厥。
病因 3-4
> 3·亡血失津:如因大汗吐下,气随液耗,或因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而致厥证。
> 4·痰饮内伏:多见于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积月累,痰愈多则气愈阻,气愈滞则痰更甚,如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
病机
> 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 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发为气厥实证;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发为气厥虚证。
> 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实证;大量失血,血脱则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神明失养,昏不知人,则发为血厥虚证。
> 由于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则发为痰厥。
诊断依据
> 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的临床表现。
> 2.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 3.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
病证鉴别 1-2
> 1.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
> 2·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喎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病证鉴别 3-4
> 3·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证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
> 4·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
辨证要点 1
> 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壅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辨证要点2
> 2·分气血: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
治疗原则 1
>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适用于邪实窍闭之厥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
治疗原则2
>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