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new).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49kb)。
眼科学
第一章 绪论
*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科学。
* 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眼球壁
1.外层(纤维膜)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巩膜(sclera)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角巩膜缘(limbus)二者移行处,约1mm
(1)角膜
前表面曲率半径 7.8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8mm
角膜厚度中央部 0.5-0.55mm
角膜厚度周边部 1mm
角膜横径 11.5~12mm
角膜垂直径 10.5~11mm
组织学分层
①上皮细胞层
②前弹力层
③基质层
④后弹力层
⑤内皮细胞层
角膜的供养及神经支配
①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源于空气、15%源于角膜缘血管网、5%源于房水。
②由三叉神经眼支经鼻睫神经分布于角膜各层。
(2)巩膜
①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②厚度各处不一,眼外肌附着出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
③组织学可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
中层
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
位于最前面,呈圆板状,放射状皱褶、纹理,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瞳孔可根据光线的强弱而调节其大小,正常为2.5~4mm。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和生理状态均有关系,如1岁以内婴儿瞳孔最小,儿童期和青春期最大,以后又变小。 瞳孔由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瞳孔开大肌(交感)调节。
(2) 睫状体
* 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暖状体前部较肥厚,称睫状冠,宽约2mm,内表面有70一80个纵行放射状皱壁,称睫状突;后2/3薄面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结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为睫状体后界。
* 暖状体主要由暖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
眼科学
第一章 绪论
*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科学。
* 眼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眼球壁
1.外层(纤维膜)
角膜(cornea)眼球前1/6,透明,即"黑眼球"
巩膜(sclera) 眼球后5/6,瓷白色,即"白眼球"
角巩膜缘(limbus)二者移行处,约1mm
(1)角膜
前表面曲率半径 7.8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8mm
角膜厚度中央部 0.5-0.55mm
角膜厚度周边部 1mm
角膜横径 11.5~12mm
角膜垂直径 10.5~11mm
组织学分层
①上皮细胞层
②前弹力层
③基质层
④后弹力层
⑤内皮细胞层
角膜的供养及神经支配
①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源于空气、15%源于角膜缘血管网、5%源于房水。
②由三叉神经眼支经鼻睫神经分布于角膜各层。
(2)巩膜
①质韧,乳白色,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②厚度各处不一,眼外肌附着出最薄(0.3mm),视神经周围最厚(1.0mm)。
③组织学可分为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
中层
为葡萄膜(uvea).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
位于最前面,呈圆板状,放射状皱褶、纹理,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瞳孔可根据光线的强弱而调节其大小,正常为2.5~4mm。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和生理状态均有关系,如1岁以内婴儿瞳孔最小,儿童期和青春期最大,以后又变小。 瞳孔由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瞳孔开大肌(交感)调节。
(2) 睫状体
* 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暖状体前部较肥厚,称睫状冠,宽约2mm,内表面有70一80个纵行放射状皱壁,称睫状突;后2/3薄面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结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为睫状体后界。
* 暖状体主要由暖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5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