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21 > 正文
编号:11614817
产后发热(中医).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76kb)。

    病案

    * 患者张某,女,28岁,教员。时值季秋,于产 后第四天,因不慎寒暖,将息失宜,初觉形寒不适,体温不高,翌日恶寒高热,无汗身楚,恶露减少,小腹切痛。自服姜糖水一大碗,并西药解热镇痛片,汗出不解,晚间体温达40.6℃ (腋下)。家属急邀往视,情词恳切。诊其体肤,炕烘蒸热.而不恶寒,颜面潮红,身半以上汗出如洗, 口干频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干黄,脉浮数有力。

    产后发热(中医)

    产后发热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周英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发热的定义及辨证论治,重点掌握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的传变规律及治疗

    2、熟悉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

    3、了解产后发热的预防和预后

    概述

    * 1、定义:

    *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之。

    * 本病的感染邪毒型发热,与西医产褥感染可互参,可危及产妇生命,为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7·2%。

    ?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

    ①首见"产后发热"病名

    ②明确产后发热多虚多瘀的发病机理

    ③ "当作热入血室治之"

    ? 明代《妇人规》最全面论述产后发热的辩证论治。

    ? 清代《张氏医通》提出"三冲"、" 三急"的危急重症。

    《医宗金鉴》提出"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 。

    叶天士、吴又可论产后发热列入到温病学中或热入血室论治。

    ? 1964年版《中医妇科学·产后发热》编入"感染邪毒"型",一直沿用至今。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产程不顺,接生不慎,产创

    护理不洁;产后失血过多,产后不禁房事,外感,情志不遂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伴全身及生殖道症状

    检查:关键是检查是否感染邪毒,此型重症威胁产妇生命。

    妇科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感染体征等

    辅助检查:血分析、胸透;

    血液、阴道或宫腔排出物的病菌培养十药敏;

    B超:宫腔有无残留胎盘胎 ,盆腔有无脓肿。

    产褥感染可出现生殖道→全身脓毒败血症等。请看图片:

    2、鉴别诊断

    蒸乳发热、乳痈发热、产后小便淋痛

    * 宫旁组织炎及脓肿形成

    * 盆腔腹膜炎、腹膜炎、胸膜炎

    * 菌血症、败血性肺炎

    *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

    * 败血症、脓栓可见于肺、肾、甲状腺、眼、关节或其他器官。

    生殖器官感染途径

    急性输卵管炎

    *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危重症处理

    1、产褥感染--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 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

    不是发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7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