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21 > 正文
编号:11614909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7kb)。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

    刘力红

    第一讲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 中医是啼鸣的公鸡

    ? 历届毕业生的感受

    ? 由中医院一个奇怪制度的联想

    ? 老百姓眼里的中医

    ? 博士不读经--问题的严重性

    ? 中医的真正水平在哪里

    (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 顺理成章的问题--理论落后于临床

    ? 梁漱溟先生的认识--人类未来文化的早熟品

    ? 问题的症结--是理论落后还是认识落后

    ? 一个重症肺炎的治疗经过

    ? 信受奉行

    (3)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

    ? 理论的重要性

    ? 相对论、量子力学所带来的技术革命

    ? 理论物理发展的双重启示

    ? 一个可怕的格局--经典教育的没落

    ? 理论价值的体现--费米与越人、仲景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 新亚书院的讲座--中国文化与科学

    ? 传统文化求"理",近(现)代科学求"自然规律"。

    ? 理是"精神"、是"境界",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规律或定律。

    ? 传统文化里没有逻辑推演。

    ? 传统文化缺少实验、缺少Natural Philosphy(自然哲学)

    3、传统理论的构建

    (1)何为理

    ? 《说文》:"理,治玉也。"

    ? 解牛与治玉

    ?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人理、天理、自然之理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

    ?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夫理有二,一曰阴阳,二曰术数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阴阳者,实为归纳之最

    ? 术数为数学之类

    ? 《四库全书总目》:"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故术数者,实乃推演之学

    (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 现代化实验属于外证实验

    ? 内证实验的提出

    ? 光凭理性思考与临床不能构建理论

    ? 经络穴位的创立--李时珍:经络隧道,若非内视返观者,绝难明了

    ? 内证实验的困难性

    ? 学习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相信直觉

    ? 内证实验的基础--梁启超:"心明便是天理。"

    ? 《胎胪药录》

    (4)理论的运用

    ? 现代的三大学科

    ? 技术学科--中介与桥梁

    ? 传统学科的怪现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学科

    ? 传统与现代的最大差别

    ? 技术的最大方便--可复制性

    ? 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

    ? 理论运用的几个实例--血气胸案、甲亢合并甲低案、肾功能损害案

    二、学问的传承

    1、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

    ? 现代中医教育的界定

    ? 模仿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

    ? 现代科学的教育特征--中介性--可复制性--规模性

    ? 中西文化的差别--国画与西洋画

    ? 美院的教育模式

    ? 三年出师与五年糊涂

    ?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对中医教育模式的再思考

    ? 与国际接轨

    2、形而上与形而下

    ?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现代科学的研究范畴--形而下

    ? 《内经》对"形"的界定:--"气合而有形","气聚而成形"

    ? 夸克的幽默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道器合一

    ? 中医的研究范畴--形神合一、形气合一

    ? 五藏与五行的道器证明

    ? 一个不轻松的定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 以道御器,以神御形的学问--《素问·灵兰秘典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4、上工治未病

    ? 上工与下工

    ? "上工守神,上工守形。"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已病和未病

    ? 扁鹊望齐候之色、张仲景诊王仲宣之疾

    ? 现代医学的诊断阶段及发展趋向

    ? 目前对中医的认识层面

    ? 由认识层面所引出的教育和研究问题十分严重

    5、师徒相授

    ? 拜访谢露老师

    ? 我的从师经历

    ? "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教育的三个意义

    ? "温故而知新,乃可以为师。"

    ? 在泸沽湖的意外收获

    ? 喜用泻心汤

    ? 二合一的学问需要二合一的教育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 关注中医的三个层面

    ? 不合时宜的方法

    1、历史的经验

    ? 张仲景与《伤寒论》

    ? 陈徐焚书

    ? 自古医家出经典

    ? 《名老中医之路》

    ? 蒲辅周的习医经历

    ? 林老的经验之谈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 经典--完美的结合品

    ? 认知形而上的困难--用器世界的眼光看道世界

    ? 内证实验室的构建

    ? 《发现母亲》--人的潜能有多大

    ? "余宿尚方木,请事斯语。"

    ? 理学的产生--格物致知--内证失传

    ?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形而上,形而下,"

    ? 一只眼看经典

    3、三种文化

    ? 古人从感性入学

    ? 无可奈何学中医

    ? 高不成,低不就--"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己幸矣。"

    ? 从理性入手寻找传统的感觉

    ? 文化的多元性

    ? 艺术文化

    ? 哲学文化

    ? 中医属于哪个层面

    ? 孔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 对经典的觉受

    4、学习经典的意义

    (1)新旧关系

    ? 学经不是守旧

    ?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雷公、少俞、少师、仲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