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白塞病临床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126kb)。
·综述·
神经白塞病临床研究进展
周中和 何祥
【中图分类号】R747.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648 (2004) 0120071202
作者单位: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白塞病(BD)因1937年土耳其医生Behcet 首次报道得名。
它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细小血管为病理基础 ,主要累及皮肤黏
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BD 的高发地区在
地中海周边国家及东亚几国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西方国
家发病者明显偏少。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 25~35 岁 ,男女比
例为1~2 :1。当累及神经系统时便称为神经 BD(NBD) 。现
就NBD的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
治疗与预后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及病理学改变
BD的病因不清 ,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病
毒、链球菌感染及内皮细胞病变有关。目前的研究多认为该
病是以基因突变为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免疫细胞的
反应性增高 ,病毒、细菌作为诱因诱导该病的发生或复
发[1~3 ]。BD各系统损害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多器官的血管炎 ,主要病理特征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血管炎急
性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后期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内皮
细胞肿胀和增生导致局部小血管消失和纤维样变性。神经系
统突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中小血管的血管炎 ,包括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 ,可见小血管周围灶性软化、胶质增生、脱髓鞘
改变 ,伴发实质损害的血管炎可引起神经元死亡;大脑静脉血
栓、动脉栓塞亦可见。
2 临床特征
211 临床表现 约5 %~10 % BD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 ,绝大
多数患者发病后数月至数年才有神经系统症状 ,约 9 % NBD
患者可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NBD的神经系统损害可以
发生在各个部位。最易受累的部位为脑干 ,脑干又以脑桥多
见。其次为基底节、内囊、皮质下深部白质 ,锥体束、锥体外
系、脑神经、脊髓、小脑 ,硬膜窦也可受累[4 - 6 ]。因此 ,NBD 的
神经系统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因细小血管炎性闭
塞导致的卒中和脑干综合征 ,脑膜炎 ,颅高压综合征。其中 ,以脑干病变最为严重。NBD的脑干病变有时不同于脑血管病
所致的脑干损害 ,可表现为单神经或多个非相邻神经的损害 ,由于其炎性闭塞的血管较小 ,损害范围往往小于典型的脑干
综合征[7 ,8 ]
,如:单纯的核间性眼肌麻痹、假性球麻痹等。NBD
的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6116 %) ,上运动神经元型无力
(5713 %) ,脑干和小脑异常(4910 %) ,孤立的行为症状可见 ,外
周神经病变少见。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有精神异常 ,包括焦
虑、抑郁、幻觉、易激动及失眠等。这些症状与激素治疗有关 ,也可能与脑干及皮质(主要为额叶)受损有关[7 ,9 ]。认知障碍
是NBD的又一特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记忆丧
失、人格改变 ,甚至是进行性痴呆。认知损害可能与第三脑室
扩大、脑干上端萎缩有关。Oktem等[10 ]
认为 NBD可以作为痴
呆的一种特殊类型。
212 分型 根据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及表现的不同 ,不同的
国家对NBD作过不同的分型。巴格达医科大学一个神经病
学研究所[7 ]
将其分为三型:脑实质型、颅高压型和类脑膜炎
型。脑实质型一般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实质性损害 ,影像学
有阳性发现或有相应的神经精神表现 ,该型又进一步分为:脑
干综合征、弥散型、卒中样型、类精神病型、脊髓型;颅高压型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影像学可有脑室扩大;类脑膜炎型表现为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CSF)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土耳其
一家NBD研究小组[9 ]
将NBD分为两型:CNS实质性损害型和
继发型或非 CNS实质性损害型 ,其中前者可表现为锥体束征、精神行为异常、括约肌功能异常等 ,CSF蛋白细胞升高;后者
以高颅压为主要表现 ,CSF仅脑压升高 ,常规生化正常。这种
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3 实验室检查
311 CSF 部分患者 CSF压力升高 ,蛋白、细胞数增多(以淋
巴细胞增多为主) ,糖含量下降;部分患者 CSF常规生化正常;
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8 ,9 ]。如补体 C3、 C9、 IgM、 IgG、 IgA 增高 ,HLA2 51阳性 ,则提示本病的免疫学和遗传学机制 ,对 NBD的
诊断有一定意义[7 ]。此外 ,CSF白介素26 ( IL26)的水平与病情
进展情况相关 ,对它的测定有助于疗效的判断[11 ]。
312 CT 头部 CT可显示出血性和较大的缺血性改变 ,对判
定脑室是否扩大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 NBD的损害多为脑干或
较小的弥散性缺血改变 ,故 CT对NBD的诊断价值不大。
313 MRI MRI检查对细小缺血灶的发现、对脑干结构的辨
别具有其它手段无法相比的优势 ,因此 ,MRI对NBD的诊断具
有较大的帮助 ......
神经白塞病临床研究进展
周中和 何祥
【中图分类号】R747.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648 (2004) 0120071202
作者单位: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白塞病(BD)因1937年土耳其医生Behcet 首次报道得名。
它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细小血管为病理基础 ,主要累及皮肤黏
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BD 的高发地区在
地中海周边国家及东亚几国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西方国
家发病者明显偏少。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 25~35 岁 ,男女比
例为1~2 :1。当累及神经系统时便称为神经 BD(NBD) 。现
就NBD的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
治疗与预后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及病理学改变
BD的病因不清 ,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病
毒、链球菌感染及内皮细胞病变有关。目前的研究多认为该
病是以基因突变为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免疫细胞的
反应性增高 ,病毒、细菌作为诱因诱导该病的发生或复
发[1~3 ]。BD各系统损害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多器官的血管炎 ,主要病理特征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血管炎急
性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后期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内皮
细胞肿胀和增生导致局部小血管消失和纤维样变性。神经系
统突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中小血管的血管炎 ,包括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 ,可见小血管周围灶性软化、胶质增生、脱髓鞘
改变 ,伴发实质损害的血管炎可引起神经元死亡;大脑静脉血
栓、动脉栓塞亦可见。
2 临床特征
211 临床表现 约5 %~10 % BD患者有神经系统损害 ,绝大
多数患者发病后数月至数年才有神经系统症状 ,约 9 % NBD
患者可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NBD的神经系统损害可以
发生在各个部位。最易受累的部位为脑干 ,脑干又以脑桥多
见。其次为基底节、内囊、皮质下深部白质 ,锥体束、锥体外
系、脑神经、脊髓、小脑 ,硬膜窦也可受累[4 - 6 ]。因此 ,NBD 的
神经系统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因细小血管炎性闭
塞导致的卒中和脑干综合征 ,脑膜炎 ,颅高压综合征。其中 ,以脑干病变最为严重。NBD的脑干病变有时不同于脑血管病
所致的脑干损害 ,可表现为单神经或多个非相邻神经的损害 ,由于其炎性闭塞的血管较小 ,损害范围往往小于典型的脑干
综合征[7 ,8 ]
,如:单纯的核间性眼肌麻痹、假性球麻痹等。NBD
的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6116 %) ,上运动神经元型无力
(5713 %) ,脑干和小脑异常(4910 %) ,孤立的行为症状可见 ,外
周神经病变少见。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有精神异常 ,包括焦
虑、抑郁、幻觉、易激动及失眠等。这些症状与激素治疗有关 ,也可能与脑干及皮质(主要为额叶)受损有关[7 ,9 ]。认知障碍
是NBD的又一特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记忆丧
失、人格改变 ,甚至是进行性痴呆。认知损害可能与第三脑室
扩大、脑干上端萎缩有关。Oktem等[10 ]
认为 NBD可以作为痴
呆的一种特殊类型。
212 分型 根据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及表现的不同 ,不同的
国家对NBD作过不同的分型。巴格达医科大学一个神经病
学研究所[7 ]
将其分为三型:脑实质型、颅高压型和类脑膜炎
型。脑实质型一般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实质性损害 ,影像学
有阳性发现或有相应的神经精神表现 ,该型又进一步分为:脑
干综合征、弥散型、卒中样型、类精神病型、脊髓型;颅高压型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影像学可有脑室扩大;类脑膜炎型表现为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CSF)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土耳其
一家NBD研究小组[9 ]
将NBD分为两型:CNS实质性损害型和
继发型或非 CNS实质性损害型 ,其中前者可表现为锥体束征、精神行为异常、括约肌功能异常等 ,CSF蛋白细胞升高;后者
以高颅压为主要表现 ,CSF仅脑压升高 ,常规生化正常。这种
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 ,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3 实验室检查
311 CSF 部分患者 CSF压力升高 ,蛋白、细胞数增多(以淋
巴细胞增多为主) ,糖含量下降;部分患者 CSF常规生化正常;
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8 ,9 ]。如补体 C3、 C9、 IgM、 IgG、 IgA 增高 ,HLA2 51阳性 ,则提示本病的免疫学和遗传学机制 ,对 NBD的
诊断有一定意义[7 ]。此外 ,CSF白介素26 ( IL26)的水平与病情
进展情况相关 ,对它的测定有助于疗效的判断[11 ]。
312 CT 头部 CT可显示出血性和较大的缺血性改变 ,对判
定脑室是否扩大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 NBD的损害多为脑干或
较小的弥散性缺血改变 ,故 CT对NBD的诊断价值不大。
313 MRI MRI检查对细小缺血灶的发现、对脑干结构的辨
别具有其它手段无法相比的优势 ,因此 ,MRI对NBD的诊断具
有较大的帮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