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72kb)。
· 继续教育园地(危重病医学系列第17讲)·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危重病加强治疗病房
低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
林洪远
顾名思义 ,低容量性休克是由于血容量丢失引起的。病
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 ,从而导致心排量减少 ,继而造
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于是造成休克。低容量
性休克在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 ,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病
人 ,约占该类休克的80 %以上。但也见于其他病人 ,如消化
道或术中较大出血、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等。其
中有些并非血容量直接丢失 ,而是其他体液丢失波及到血容
量。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 ,也有其特点 ,所以
有单独阐述的必要。
一、机体对低容量性休克的反应及特点
血容量减少、心排量下降和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
克构筑了一幅“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的画面。
但低动力型循环也见于心源性休克 ,不同的是 ,造成心源性
休克低心排出量的原因是“心泵”功能损害 ,由于不能有效地
泵出血液 ,因此血容量往往相对过多。在低容量性休克 ,血
容量减少能够通过压力、化学感受器(H+
和 CO2 ↑)的反射 ,迅速刺激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类强心和血管收缩的物质进行
代偿。这些激素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效应可以提高
心排出量;收缩外周血管的效应有助于稳定血压。但收缩血
管的效应并不仅局限于此 ,因为缩血管反应在不同系统和器
官是不同的;大静脉系统较大动脉系统收缩更强烈;内脏器
官血管较心、脑血管收缩更强烈。这种选择性血管收缩具有
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大静脉是机体主要的储血系统 ,储
备了总血容量 50 %以上的血液(心、肺约 30 %;动脉及毛细
血管不足20 %) ,它强有力的收缩将能够快而有效地补充血
容量;而动脉相对较弱的收缩能够在维持血压的同时 ,尽可
能多地保持动脉系统中的血容量以满足组织器官的灌注。
内脏器官血管更强烈的收缩则有利于把有限的血容量优先
供给心、脑等所谓的生命器官。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释放主要作用于心血管激素的同时 ,还以其他方式来保留血容量 ,如收缩肾血管和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 ,通过降低肾滤过率、增加钠回吸收、减少尿量
而限水分从血液中丢失;毛细血管内压降低也促使组织间液
向血管内回流 ,以补充血容量。不过后者过程比较缓慢 ,不
足以在血容量急剧丢失时发挥作用 ,但在慢性失血时十分
重要。
显然 ,上述这些反应在血容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对于挽
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 ,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例
如 ,在各种代偿机制作用下 ,血压下降在休克中变得最迟钝
和最不敏感 ,如果以血压作为判断休克的标准的话 ,必然贻
误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和抢救。此外 ,虽然内脏器官灌注在紧
急情况下的重要性不及心、脑 ,但对后续病程却有深刻影响。
持续的肾缺血可以导致肾衰;胃肠道粘膜缺血可以诱发细菌
和内毒素移位 ,这一机制已被一些学者假设为休克病人并发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所以 ,在紧急情况下
这些对机体有益的代偿反应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
低容量性休克时机体的反应并不仅限于对循环系统的
调整 ,还涉及代谢、免疫、凝血等系统 ,尽管本质上是适应性
的 ,但也存在对后续病程不利的因素。例如 ,休克和应激使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来自垂体的泌乳素分
泌减少 ,这些变化可以造成免疫功能抑制而使病人易于受到
感染侵袭;但同时 ,休克也导致许多炎症介质释放 ,从而触发
全身炎症反应。还有 ,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一些重要介质 ,如
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6 及缺血、缺氧和创伤导致细胞
破坏而暴露的氨基磷脂具有强烈的促凝、抑制抗凝和抑制纤
溶的作用 ,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有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 ......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危重病加强治疗病房
低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
林洪远
顾名思义 ,低容量性休克是由于血容量丢失引起的。病
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丢失 ,从而导致心排量减少 ,继而造
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于是造成休克。低容量
性休克在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 ,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病
人 ,约占该类休克的80 %以上。但也见于其他病人 ,如消化
道或术中较大出血、尿崩症、中暑、严重的呕吐和腹泻等。其
中有些并非血容量直接丢失 ,而是其他体液丢失波及到血容
量。低容量性休克既有所有休克的共性 ,也有其特点 ,所以
有单独阐述的必要。
一、机体对低容量性休克的反应及特点
血容量减少、心排量下降和外周血管收缩为低容量性休
克构筑了一幅“低排高阻”的典型的低动力型循环的画面。
但低动力型循环也见于心源性休克 ,不同的是 ,造成心源性
休克低心排出量的原因是“心泵”功能损害 ,由于不能有效地
泵出血液 ,因此血容量往往相对过多。在低容量性休克 ,血
容量减少能够通过压力、化学感受器(H+
和 CO2 ↑)的反射 ,迅速刺激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类强心和血管收缩的物质进行
代偿。这些激素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效应可以提高
心排出量;收缩外周血管的效应有助于稳定血压。但收缩血
管的效应并不仅局限于此 ,因为缩血管反应在不同系统和器
官是不同的;大静脉系统较大动脉系统收缩更强烈;内脏器
官血管较心、脑血管收缩更强烈。这种选择性血管收缩具有
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大静脉是机体主要的储血系统 ,储
备了总血容量 50 %以上的血液(心、肺约 30 %;动脉及毛细
血管不足20 %) ,它强有力的收缩将能够快而有效地补充血
容量;而动脉相对较弱的收缩能够在维持血压的同时 ,尽可
能多地保持动脉系统中的血容量以满足组织器官的灌注。
内脏器官血管更强烈的收缩则有利于把有限的血容量优先
供给心、脑等所谓的生命器官。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释放主要作用于心血管激素的同时 ,还以其他方式来保留血容量 ,如收缩肾血管和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 ,通过降低肾滤过率、增加钠回吸收、减少尿量
而限水分从血液中丢失;毛细血管内压降低也促使组织间液
向血管内回流 ,以补充血容量。不过后者过程比较缓慢 ,不
足以在血容量急剧丢失时发挥作用 ,但在慢性失血时十分
重要。
显然 ,上述这些反应在血容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对于挽
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 ,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例
如 ,在各种代偿机制作用下 ,血压下降在休克中变得最迟钝
和最不敏感 ,如果以血压作为判断休克的标准的话 ,必然贻
误对休克的早期认识和抢救。此外 ,虽然内脏器官灌注在紧
急情况下的重要性不及心、脑 ,但对后续病程却有深刻影响。
持续的肾缺血可以导致肾衰;胃肠道粘膜缺血可以诱发细菌
和内毒素移位 ,这一机制已被一些学者假设为休克病人并发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所以 ,在紧急情况下
这些对机体有益的代偿反应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
低容量性休克时机体的反应并不仅限于对循环系统的
调整 ,还涉及代谢、免疫、凝血等系统 ,尽管本质上是适应性
的 ,但也存在对后续病程不利的因素。例如 ,休克和应激使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来自垂体的泌乳素分
泌减少 ,这些变化可以造成免疫功能抑制而使病人易于受到
感染侵袭;但同时 ,休克也导致许多炎症介质释放 ,从而触发
全身炎症反应。还有 ,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一些重要介质 ,如
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6 及缺血、缺氧和创伤导致细胞
破坏而暴露的氨基磷脂具有强烈的促凝、抑制抗凝和抑制纤
溶的作用 ,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有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