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相关资讯
编号:11635988
潮州名医刘龙图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58期
     潮州地处粤东,地卑而土薄,自古都是贬谪官员的蛮荒之地。自从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来到潮州,在此置办乡校,开启潮州兴学育才之风后,潮州不再是蛮夷之地,韩江两岸,人才辈出,被誉为“海滨邹鲁”。随着文化的发展,医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的著名的医家,成为岭南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岭南儿科的开山鼻祖刘昉就出生在“海滨邹鲁”的一个名门望族。

    刘昉,赐名旦,字方明,宋代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人,据《粤东桃坑刘氏家族史》考证,刘昉的生卒年应该为1108-1150年。刘昉出生在一个士大夫世家,桃坑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裔,祖辈世代为官清廉。其父刘允,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正奏第三甲,外放为官,其才华卓越,胸怀豁达,为官以廉洁著称,被誉为“潮州八贤”之一,明代状元林大钦在为潮州八贤祠所作的《潮州八贤》中对其贡献评价为:“皆足以植人伦,光史册,允为我潮之人杰也。”其弟刘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举贤良方正,授朝奉郎,曾奉诏和戎,是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使才,因奉诏和戎有功,皇帝敕封为银青开国男爵,《广东通志》、《潮州志》、《潮州府志》、《海阳县志》均称其为有功之臣。可见,刘昉出身名门望族,其后来的成就与家庭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
, 百拇医药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刘昉取得三甲进士,授左从事郎,仕途坎坷,前后26年,先后在朝廷和地方任过17个官职,其爱民如子,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绍兴十年,身为太常寺少卿的刘昉面对着金兵犯境,坚决主张抗金,被曾经审讯过岳飞父子的御史中丞何铸所弹劾,被罢职回乡。后宋帝重新启用刘昉,任命其为荆湖转运副使,后来又调回京都掌直秘阁。到绍兴十八年,以直龙图阁,主管台州(今浙江临海县)崇道观,直至绍兴二十年(1150年)病逝于任所。因他三帅潭州,位至龙图阁学士,故后人称之为"刘帅"、"刘龙图"。

    刘龙图为官多年,“三知潭州,一临夔府,遗爱在湖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当地及潮汕地区留下了很多故事和传说。

    1.朱熹之师

    刘龙图博学多才,博览经史子集,对孔儒诗礼、韩文书史造诣很深,并与其父一起,致力于修撰韩愈文集的潮本刊世,为潮州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可以看出刘龙图深厚的文化及文学造诣。绍兴十二年,宋代名相范仲淹之孙范正国请刘龙图为其先祖的“范随告身”题跋,与当时知名右相汪伯彦等同在被聘之列,可见其德才兼备之名。
, 百拇医药
    据《粤东桃坑刘氏家族史》记载,刘昉与宋代大儒朱熹之父朱松同朝为官,两人均力主抗金,同时被贬。朱松被贬饶州,未到任即病逝,临终时嘱咐朱熹要听其世交朋友之教言并求经传,朱熹谨记。绍兴十八年,刘昉因在夔州政绩斐然,迁任龙图阁学士,此时年仅18岁的朱熹中戊辰进士,初入朝为官,敬仰与其父有深交且德高望重的刘昉,于是尊刘昉为师。据《潮州府志》记载,朱熹曾游潮州,拜谒刘允的祠堂“绍德堂”,并赠联“五行金木水火土,世系公侯伯子男。”有人据此认为朱熹尊刘允为师,但从刘允逝世时朱熹尚未出世的事实来看,这是后人将刘昉误为刘允之故。朱熹尊刘昉为师,成为刘氏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潮汕地区传为佳话。

    2.修撰《幼幼新书》

    在宋代太医院,有一本儿科“教科书”,那就是刘昉在其父《刘氏家传方》的基础上,修撰而成的《幼幼新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儿科专著。

    刘龙图虽然跻身仕途,但素好岐黄,镇抚之暇,犹喜方书。他在谭州任知州时,就有感于小儿之疾苦,不只世无良医,也无全书,以致夭折者难以胜计,决心编纂一部内容完备的儿科全书。所以在处理政务之余,命下属全面收集整理古今儿科方论,用收集来的资料将其父所传《刘氏家传方》加以充实,编撰了大型儿科专著《幼幼新书》。该书资料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古圣贤方论”、“近世闻人家传”和“医工技工之禁方,闾巷小夫已试之秘诀。”即全面收集古代典籍,近世名家医籍、医生和民间验方中有关儿科的内容。
, 百拇医药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编成三十八卷,但这时刘昉已病重不起,由荆湖南路转运官楼躊继续主持编写,将最后两卷合为一卷,另汇集历代求子方论作为首卷,将四十卷书稿编纂完毕。刘昉在病榻之上仍念念不忘《幼幼新书》,临终时对主管学事的湘潭县尉李庚说:“《幼幼新书》未有序引,向来欲自为之,今不遑及矣,子其为我成之。”李庚深受感动,欣然应允写序,可见《幼幼新书》倾注了刘昉的全部心血,可惜他没有能够看到该书的出版就与世长辞。刘昉逝世后安葬于他为官之地潭州,在他的家乡潮州尚有两处衣冠冢,一处在今潮安县登塘的凤地山,另一处在潮州市笔架山后。现在潮州市东津仍有刘昉的后裔,他们还保存有他的遗像。可以告慰刘公的是:《幼幼新书》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出版问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部有影响的儿科巨著,刘昉也因该书的流传而青史垂名。

    《幼幼新书》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医籍内容,全书收录从《颅囟经》到宋代的一百四十多种医籍,汇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籍中有关儿科学的内容,其中不少医籍现已佚失,如宋以前的《仙人水镜图诀》、《骨蒸病灸方》、《石壁经》和《兵部手集》等,宋代的《婴孺方》、《婴童宝鉴》、《灵苑方》、《惠眼观证》等。有五十种以上的古医籍为中国医籍志和地方医籍志所未收录,属于湖南的医籍有二十种,属于广东的有刘昉自己的《刘氏家传方》,该书现亦已佚失,《幼幼新书》保存该书论一篇,方一百二十六首,分见于《幼幼新书》四十卷五百四十七门中的二十七卷七十一门,多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症的验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书对所引文献均有严格体例,在引文上方标明所引书目的名称,由此可见,《幼幼新书》为保存宋代以前儿科医籍作出了贡献,是研究宋代以前儿科文献的主要著作。

    刘昉德才兼备,为后学敬仰。他爱好岐黄,同情病人疾苦,呕心沥血,编成了中医儿科经典《幼幼新书》,成为后世医家必读之书。宋代大儒朱熹尊之为师,声名更著。潮汕地区根据传说将其事迹改编为潮剧及潮州歌曲,成为潮人熟悉的传统剧目“刘龙图”,其事迹及成就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各种史、志均载昉公崇祀府、县学乡贤祠。其遗像保存在潮州市博物馆,供人瞻仰。, 百拇医药(李姝淳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