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398121
监测e抗原、表面抗原变化 可以“预测”慢性乙肝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2日 医药卫生报
     监测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动态变化,将可以用来“预测”慢性乙肝治疗的效果。

    “它们是干扰素治疗进展的‘风向标’,既帮助医生了解治疗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也让患者树立信心,接受规范化治疗。”刚刚结束的全国中青年医师肝病论坛上,国内外著名肝病专家对于能够通过“预测”手段,进而使得一些年轻、初治的乙肝患者获得疗程有限却疗效持久的“机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有无方法“对付”乙肝?意大利比萨大学胃肠病学教授Bonino告诉记者,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国际医学界越来越广泛地认同,表面抗原的清除与转化是慢性乙肝临床上最接近治愈的疗效,是目前为止可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项近日公布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派罗欣大型长期随访结果称,在48周停药时e抗原已经转阴的慢性乙肝患者,他们中有11%的人最终实现了表面抗原清除。另一针对e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试验还显示,派罗欣治疗一年内表面抗原滴度下降幅度超过2log的患者中,有半数可以发生表面抗原转阴。

    香港肝病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护理中心主任陈力元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则特别指出,患者通常只关注自己乙肝表面抗原的“阴性”或“阳性”,事实上,它的“数量”指标同样重要。而陈教授主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过程中,表面抗原的滴度下降与被视作病毒复制“发动机”的HBVcccD-NA清除程度呈明显相关。这一发现将有可能帮助建立一种无创伤”探查“HBVcccDNA变化的新手段。

    “由此看来,干扰素治疗由于兼有抑制病毒复制以及激发自身免疫的双重作用,患者通过为期一年左右的治疗停药后,疗效仍可以长久维持,部分患者进而可以做到表面抗原清除甚至产生表面抗体。其中,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转化状况,是两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关键性指标。”Bonino教授、陈力元教授都强调说。

    两位专家同时认为,追求慢性乙肝治疗的最佳疗效,需要医患双方的充分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一种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更是要立足科学,提高信心,“为自己争取能够取得的最好结果”。

    (摘自《新民晚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