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相关资讯
编号:11635890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 朱丹溪拜师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0期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千里拜师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朱丹溪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其成年后,江浙瘟疫流行,乡民病亡甚多,其母也患上了腹痛难忍的怪病,丹溪请了几位郎中,都没治好。后来一位姓冯的郎中 告诉他:“我所用的方药,都取之于《和剂局方》,此乃为医之本,现已无效,我亦无能为力。”丹溪听罢,食宿不宁,决心奋发学医,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病。此后,丹溪苦读《素问》,访师求学。不几年,便治好了母亲的痼疾。自此,乡亲有了病痛,就请丹溪诊治,其效亦多灵验。

    后来,丹溪的妻子突然一病不起,虽经治疗,还是未能挽留,撒手而亡。丹溪悲痛欲绝,深感自己医术不精。于是,辞别家人,外出访贤拜师。他走吴中,出宣城,抵丹突,达金陵,跋涉千里,餐风宿露,但总是名师难遇,只得返回杭州。这一天,故友陈芝言告诉他,近处有一位医学大师,何不求教于他!丹溪问是何人?陈道:此人姓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他精通医术,得到医学家刘完素的再传,并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学说,在医学上造诣很深。

    丹溪闻听此言,不胜欢喜,直奔罗家求教,这一年,他已经44岁。到了罗的门下,报上姓名,说明来意,家童却道:“先生早有吩咐,不收人为徒。”丹溪被拒之门外。但他并不灰心,翌日一早,又来到罗的门下静候。家童道:“你再等也无用,不如趁早到别处求师。”时逢酷暑,热不可耐,丹溪仍立于门前,衣被汗水浸透,宛如盐花。家童见此,心有所动,便道:“你何不到别处歇息。”丹溪道:“不见师面,决不离开。”家童回报罗师,罗仍不见。丹溪日则静候,夜则归歇,期待多日,仍不能如愿。这天,本是晴空万里,突然风起云骤,飞砂走石,顿时倾盆大雨,自辰时下到午后,只见丹溪如落汤之鸡,全身湿透,但仍伫立不去,家童感动得落下泪来,再次回求罗师,而罗师依然不予会见。丹溪志愿未改,每日还是早早到罗师门前静候。夏去秋来,时已百日。罗师年事已高,又性情孤傲,不肯将医术传授于人。

    这天,友人来访,与罗先生道:“丹溪是义乌名士,德才兼备,若先生不见,恐招致天下人非议。”罗闻此言,始肯会朱,谁知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丹溪便拜在罗的门下,随身侍诊,聆听教诲。一天午夜,丹溪请教道:“操古方治今病,其势不能尽合,是何道理?”罗道:“用古方治今病,犹如拆旧房盖新屋,不经匠人之手,其能用乎!” 丹溪闻之,顿开茅塞。罗知悌见丹溪学习刻苦,便把一生的经验传授于他,还为他讲解医学经典。从此,丹溪学识大增,罗知悌欣然道曰:“我一生所学,不愁没有传人了!”

    丹溪的心诚、志坚,终于换来了名师的指点。后来,丹溪写出了《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著名医学著作,成为金元四大家“滋阴派”的代表人物,这与罗知悌的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这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百拇医药(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