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相关资讯
编号:11635782
解别明彰靠辨识 —— 读瞿岳云的《中医理论悟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2期
     《素问·著至教论》中,黄帝与雷公在讨论如何治学、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如何彰明医术时,雷公陈述了医家的困惑:“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文中以“解”、“别”、“明”、“彰”概括出治学的要义和逐步深入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治医的关键,也堪为治各种学术之真要。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古今学人不乏讨论,各持己见。其中戴震的“论证”和章学诚的“辨达”,对于中医学人深入理论联系临床颇为重要。最近,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瞿岳云教授《中医理论悟变》一书,就是从理论和临床的69个特识进行论证和辨达的。

    论证和辨达依赖于思维方式。推重悟变是中华民族学人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这种思维方式导源于天运智慧的《易经》。它认为事物之恒理是变易、简易和不易,谓之“三易”,此“三易”的主体是变易,简易和不易是变易的化简和特例。变易就是“变”,以“变”审视一切。《系辞下》说:“变通者,趋时者也”。中医学就是以“变”的观念来对待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这种理念的现代说法就是“从不确定性”来认识健康和疾病。健康的人体是个生、长、化、收、藏的机体。疾病时的人体则因人、因地、因时之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证”,故尔临床要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丰富的。诸如援用规范“对号入座”的模式思维;开动直觉,“圆通活法”的意向思维;以及“慧然独悟”辟陈臻造的创新思维等等。意向思维和创新思维都离不开一个“悟”字。由是而中医临床家以有悟性为高,讲求“医者意也”。

    瞿岳云教授悟变的69个论题,多是悉心已久措意不同者。理论题如“病机十九条”、伤寒论六经、五脏开窍、寸口脉分候脏腑等。临证题如五更泻非皆阳虚、口疮不独火热、细辛用量可否过钱、汗剂汤药也可久煎等等。有的素称繁难,有的是医家不堪经意。但经过作者的索研,令人有隽思妙谛读后生慧之感。诚如作者在书的《前言》所说:观全书反思悟变之论,大抵有四类:一为对经典之论的反思悟变,二为对史说之观的反思悟变,三为对疑惑之点的反思悟变,四为对常理之说的反思悟变。

    作者在《代绪论》中,以论证和辨达为目标阐述如何治学求索。首先是具有对经典的突破意识。他以《内经》成书以后,历代不断日新其用,代有发明的史实,说明经典也不断新变,中医理论也是与时偕变的。应当在发展中有所突破,这是敢以悟变的支撑点。作者继后指出中医学理论超越的基础是实践,悟变启导于实践,悟变之用也当落实到实践,特别是临床实践。他的69论,每论都以具体的临床事实应证其说。这也令读者增广识见,有所启喻。《代绪论》最后,以如何“知常达变求本”为例,概括了悟变的思路和方法。其八端要旨是:先必知其常,后方言达变;精于辨证分析,探微求异达变;循三因制宜,圆机活法而达变;遵四诊和参原则,综合审察而达变;深究病因特性,审其致病双重性而达变;衷于辨证论治,不囿于西医病名而达变;善于匠心独运,不拘格言警句而达变;不断汲取新知,融合贯通而达变。中医药是学也是术。严复说:“学主知,术主行”。能付诸实践的理论,才能称之为学术,要言不磨。《素问·举痛论》说:“道不惑而要数极”。我想循此八端,不断实践,就可以向“道不惑而要数极”逼近。

    哲学家库恩说:“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历程”。这部《悟变》,是69篇文章的组合。据我所知,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撰写其中的文章。这是20余年的功夫,其创作何尝不是一个艰苦漫长的历程。, 百拇医药(孟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