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相关资讯
编号:11635787
不服药 为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2期
     俗语本义 药物只是获取健康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服之宜慎;能不食药时则不食药,以机体的抵抗力来战胜疾病,也不失为获取健康的一种有效办法。也有作“不服药,胜中医”、“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勿药为中医”之说的。

    流行示例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世言‘不服药,为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与其为庸医妄投药,反败之,不得为无益也。”清· 曹庭栋《老老恒言》:“愚谓微病自可勿药有喜,重病则寒凉攻补,有不敢轻试。谚云:‘不服药,胜中医。’于老年犹当。”《汉书·艺文志》:“经方者……及失其宜者,以热宜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清·范寅《越谚》:“‘勿药为中医’,慎疾。”

    医学意义 “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角论》)医学乃“精光之道,大圣之业”(《素问·灵兰秘典论》),“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素问·征四失论》)。要从事这项包揽天地间、贯穿四海内之伟大事业,没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从严的治学态度是断然不行的。医生首先应该是道德的师表。“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验于己而发蒙解惑”(《素问·举痛论》)。为医必须具备“四德”(《素问·疏五过论》),一要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的关系;二要掌握脏腑生理病理,正确使用针刺、方药等治疗手段;三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社会、生活、精神、体质状况;四要审察色脉的变化。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定出了这样完备的医德标准,足以反映出他们对医德的崇尚程度和修养水平。医生又必须具备高明的医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研讨医术,如何使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又怎样把自己的医术贡献给人类的问题,同样是医生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大医精诚”,一字千金,缺“精”少“诚”者,是难于成为受人民信赖的大医的。

    庸医害人之事自古有之,“不服药,为中医”的民俗,一方面是人民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和严正呼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治思想的超前认识。,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