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王力微
编号:11646988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4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新语丝
     第三篇:经络实质揭秘

    王力微

    二、古代文献对经络的描述

    考察任何感到困惑的事物,应该像侦察一样,根据痕量的线索或提示,追本穷源,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考察清楚了以后,会有这样的感觉,哦,原来如此。

    “经络”概念,既然是古人提出来的,历史久远,那么,我们就应该考察一下,古人是根据什么,在怎样的基础和条件下提出来的,又是怎样演化的。

    “经络”一词,在《黄帝内经》里用得并不多。《素·三部九候论篇》里有“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这样的描述。该篇里,分别了经脉、络脉和孙脉。其它篇目里很少见“经络”这个术语。在篇目里,《素问》里有《经络论篇》一篇,但这很难确定是不是后人改动的。此篇极短,仅145个字。在《汉书·艺文志》里,有这样的描述:“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所用术语是“经落”,说明到东汉初年,“经络”一词还不成熟,并不是用得很广,恐怕是知其音而不知其字,凭想象把字写错了。当时,是有“络”字的,用不着借字。在《黄帝内经》其它篇目里,所用术语绝大多数是“脉”,连“经脉”都很少用。联系到马王堆、张家山出土的《脉书》,所用术语也是“脉”,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考察一下,“脉”这个术语是怎么来的,指的是什么。由于古文献、出土文献已经足够丰富,考察清楚其来龙去脉完全可以做得到。
, http://www.100md.com
    1.马王堆、张家山《脉书》里对“脉”的描述:

    马王堆、张家山的《脉书》有两个版本,分别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这些书都抄写于汉朝初年,在两座相距千里的墓里发现同一种书,而医书又是不随便传人的,说明《足臂》和《阴阳》在当时是十分通行的,两书并存,也说明谁也不能确定,哪一种更正确。

    两书的确存在不同:

    1).用字:两书都用了一些古字、异体字,但各有所不同,举例如下,括弧里为现代用字:

    《足臂》:温(脉),泰(太),奏(凑),夜(腋),蔡(际),渍(眦),薄(膊)等等。

    《阴阳》:眽(脉),钜、大(太),夹(挟),毄(系),殹(也)等等。
, 百拇医药
    比较起来,《足臂》所用的古字、异体字要多一些。

    2).脉名:都缺手厥阴一脉。除去借字、异体字因素,二书命名的差异仍然很大,列表如下:

    表3 2种古脉书对11脉的命名和排列顺序

    《足臂》《阴阳》

    7.臂泰阴温9.臂钜阴眽11.臂阳明温10.齿眽3.足阳明温3.阳明眽5.足泰阴温6.大阴眽8.臂少阴温11.臂少阴眽9.臂泰阳温4.肩眽1.足泰阳温1.钜阳眽4.足少阴温8.少阴眽10.臂少阳温5.耳眽2.足少阳温2.少阳眽6.足帣阴温7.厥阴眽

    从表中可以看出下列问题:

    ① 忽略异体字,只有足太阳脉、臂少阴脉的命名是相同的。
, 百拇医药
    ②《足臂》对脉的命名较规范,《阴阳》的命名较杂乱,只有臂太阴、少阳二脉有“臂”字,其余全无,没有“足”字,注意,用的是“臂”字,不是“手”字。

    ③ 脉的排列顺序:两书11条脉的排列顺序完全不同。

    《足臂》的顺序是:1,足太阳脉,2,足少阳脉,3,足阳明脉,4,足少阴脉,5,足太阴脉,6,足厥阴脉,7,臂太阴脉,8,臂少阴脉,9,臂太阴脉,10,臂少阳脉,11臂阳明脉。

    《阴阳》的顺序是:1,太阳脉,2,少阳脉,3,阳明脉,4,肩脉,5,耳脉,6,太阴脉,7,厥阴脉,8,少阴脉,9,臂太阳脉,10,齿脉,11,臂少阴脉。

    两书的排列顺序,1—3是相同的,其它不同。

    《足臂》的顺序是先足后臂,先阳后阴,很规整;《阴阳》就不是这样严格。
, 百拇医药
    排列顺序有其重要性,表示血气流注的顺序和方向,可见,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

    ④ 方向:两书的各脉,都有方向。

    《足臂》全部是向心性的,就是全部从手、足开始,走向肩、头、心、臀等中心部位。

    《阴阳》中的肩脉,是从耳后至手背,太阴脉从胃至足。其余都是向心性的。

    这说明,方向的确定,有一定的任意性,是估计出来的,人为定的。

    ⑤ 脉的长短:两书描述的相应各脉的长短不同。有时,《足臂》描述的要长一些,也有的是《阴阳》描述的长一些。这说明,两书的资料来源不同。也说明,二书没有各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循环的概念。

    (待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