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694854
治疗肝火胁痛的首选方——当归龙荟丸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7.22
     □杨桢 高琳

    当归龙荟丸是《丹溪心法》中的名方,由龙胆草、当归、大栀子、黄连、黄芩、大黄、芦荟、木香、黄柏、麝香组成,也有加柴胡、川芎或加青黛的。本方可行气止痛,泻火通便,主治胁痛。

    胁痛的原因有很多,本方主治的胁痛由肝胆实火所致。此类病人多长期肝失疏泄,胆腑不和,加之近期饮食无度,积聚肠胃,郁积化热,反克肝胆,进一步加重了肝郁胆热的证候,表现以胁痛为主,伴有腹胀、腹痛、口苦口干、大便不爽、食欲旺盛或减少。

    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少量应用兼能健胃;木香、麝香行气止痛;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药合为清热泻火的名方“黄连解毒汤”,其性苦寒解毒泻火力强;大黄、芦荟具有泻热通便的作用;当归养肝血,兼防苦寒之药太过,起反佐作用。本方还隐含另外一张名方——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主治脾胃积热。

    当归龙荟丸又名当归龙胆丸,雏形首见于寒凉派大师刘河间的《宣明论方》,从本方强劲的清热解毒泻火的组合方式来看,确系河间遗风。但是,从刘河间的原著来看,本方的用途描述十分宽泛,略显庞杂,应用时常令人无所适从。其后不久朱丹溪大大简化了该方的主治,将之概括为7个字:内有湿热,两胁痛(或肝火盛,两胁痛)。本方加青黛后可治胁痛,降肝火。
, http://www.100md.com
    自此以后,明清两代的医家在此方的使用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治疗肝火盛的胁痛。以清代名医王孟英的一则医案为例:某男,饱食羊肉面条之后,突然腹痛。有医生以为食滞,进消导剂无效,腹痛更甚而口渴,呕吐,二便不通;又有医生以为是寒结,用燥热之剂,症状更加严重,呻吟欲绝。病后4天请王孟英出诊,刻见腹部柔软,苔干黄,脉弦数。王孟英处方:栀子、黄连、川楝子、石斛、竹茹等药煎汤,吞龙荟丸,很快小便通,腹痛减轻,第二天排大便后症状全部消失。依现代分析,此案极有可能是一个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例。

    从学术上来看,自《医方集解》后,当归龙荟丸的主治又有复杂化、条理化的倾向,即凡在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症状,证属火热者,本方都有治疗作用,如眼睛红肿涩痛、耳痛流脓、耳鸣耳聋、头痛、外阴湿痒、带下、便秘等,这是依据中医理论对该方临床证治的发展。除此方外,《医方集解》中并列收载了龙胆泻肝汤,其苦寒之力不如本方,而利湿的能力大大加强,对肝胆火热和肝胆湿热均有很好疗效,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后者,这种倾向以现代我国的北方为甚。其实上述二方有很大的差异,不可混淆,当归龙荟丸治疗胁痛的能力大大优于龙胆泻肝汤。
, 百拇医药
    研发前景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有良好的消炎、利胆、通便等作用,能够用于头痛、中耳炎、结膜炎、带状疱疹、胆囊炎、胆石症、便秘等。然而在当代,本方的使用面越来越小,甚至仅仅用于实热便秘,如果定位于胆似乎更好一些。

    临床研究表明,胁痛之中,以肝胆病变为主,其中胆病更加普遍。据统计,在目前高脂肪膳食状况下,胆囊炎的发病率高达10%以上,其中70%以上是由于结石梗阻胆囊管所致,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5~2倍。而这也正是当归龙荟丸的适应证。

    目前,市面上有当归龙荟丸的成药出售,属OTC品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无论药典规范的本方主治,还是部分厂家拟定的产品说明书,或者中医本科教材上的相关描绘,常令很多中医大夫感到莫衷一是,更不要说病人了。为更明确地突出本方的主治,适度简化本方的主治是必要的。如果将本方成药的主治重点归纳为胁痛或(和)大便秘结,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虽然缩小了销售范围,但是销售量的提升会具有更大潜力。另外,还可适当开发本方的现代剂型,以保障肋痛突发时的急诊应用。

    此外,在《丹溪心法》中还有一个当归龙荟丸的同类方:小龙荟丸,就是当归龙荟丸去黄连、黄芩加川芎,减弱清热之力,加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力。该方主治肝胆脾胃积滞,饱食之后,劳力胁痛,在当代饮食不节多发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