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充血性心衰从痰治
◎ 副主任医师 吴又汀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发展到心功能失代偿期出现的危重病症,属中医心悸、胸痹、心痛的范畴。传统治疗多用活血化瘀法或补益心气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从痰论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控制心衰,使病情从根本上得到好转。临床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痰瘀互阻型 此型患者临床表现除心悸喘促、不能平卧、浮肿等症外,多伴有心胸疼痛,夜间加剧,舌暗,脉结代促。中医辨证多为心阳不振,痰浊阻于心胸,阻遏阳气,滞涩血运,形成痰瘀交阻。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活血理气,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瓜蒌皮、茯神、当归、厚朴、楂曲各15克,薤白、桂枝各8克,生黄芪、泽泻、防己各20克,枳壳、川芎、红花、法半夏各10克,丹参30克。可配合西药降压、抗炎、强心治疗。
痰热闭阻型 此型患者除心衰症状外,多伴有咳痰黏稠,低热口干,大便秘结,尿短赤,苔黄腻、脉数。中医辨证为痰瘀痹阻心脉,郁而化热。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活血、通阳散结,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全瓜蒌、旱莲草、枳壳、黄芩、茯神各15克,薤白、法半夏、川贝母、茜草炭各10克,丹参30克,炙枇杷叶12克,太子参20克,桂枝5克。
, http://www.100md.com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型 患者除心衰症状外,多见头面全身浮肿,形寒肢冷,面浮晦暗,恶心纳呆,尿少,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津液停聚为痰成饮,三焦失于通调,水饮痰湿上凌心肺。治宜振奋心肾阳气、温阳化气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附片6克,桂枝、葶苈子、法半夏、薤白各10克,桑白皮、生黄芪、丹参各30克,茯神、泽泻、瓜蒌皮、防己、枳壳、炒二芽各15克,茯苓40克,大枣10枚。可配合西药抗炎、利尿、强心治疗。
胸阳不振,痰浊闭阻型 患者除心衰症状外,表现为痰多黏稠,胸闷胸闭,腹胀纳呆,舌体胖大,苔白腻,脉促无力。中医辨证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凝聚为痰,痰浊闭阻而发病。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瓜蒌皮、枳壳、当归、茯神、楂曲各15克,薤白、桂枝、法半夏、苏子、远志各10克,丹参、茯苓各30克,生黄芪20克。配合西药抗炎、强心、利尿常规治疗,病情好转后停用利尿强心药。
中医认为,急性心衰的病位在心,发病却与肺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因为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为气之根,肝主疏泄。若肝郁气滞或脾失运化,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痰浊壅肺,肺气不利,即可导致痰瘀痹阻心脉。《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肾主津液气化,肾阳虚时,膀胱气化失职,阴邪弥漫,是痰饮痰浊产生的根源。《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金匮要略》也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
, 百拇医药
临床所见,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发作可见夜间心悸,端坐呼吸,喉中哮鸣等肺水肿症状;右心衰或全心衰发作时可见喘促气短,不能平卧,腹部、全身水肿及胸闷、胸闭、心痛彻背等症状,与中医痰证相关。笔者认为,痰浊与瘀邪相兼是诱发急性心衰的症结所在。
《金匮要略》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证治准绳》提出:“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气”。豁痰开结药可以加强活血化瘀药的疗效;化痰理气药可以显著增加血液的流动性,降低其黏滞性,从而改善心功能不全。理气化痰的常用药有半夏、厚朴、薤白、桂枝等。但遇心衰患者夹有痰郁化热时则应遵循热者寒之的原则,给予清热化痰药物治疗,如瓜蒌仁、胆南星、川贝母等。
临床实践证明,从痰论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迅速缓解各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再配合抗心衰西药治疗,往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