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属中医学的筋结、筋瘤、聚筋、筋痹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长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止筋脉络道而成。
针刺治疗时先将阿是穴(囊肿部)常规消毒,视囊肿大小选择长短适宜的粗一点的毫针,针身与局部正常皮肤呈30度角分别于囊肿周围的12点、3点、6点、9点位进针,针尖向囊肿中心刺(4针形成“十”字状)。注意应掌握毫针必须刺破囊肿之囊壁,深度以不超过囊肿下层之囊膜为度。进针后施以大幅度地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刺处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10分钟。起针时摇大针眼并采用快速将针取出不按压针眼的方法,令囊肿内的胶性黏液(呈透明糊状物)随之从针孔中向外流出,如果囊肿内的胶性黏液排除不畅术者可用双手拇、食指用力掐挤囊肿务使黏液尽量排净。然后将消毒后的硬币紧贴放于囊肿壁上再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针刺处勿沾水及不可过度用力,3天后取下绷带及硬币。若液体充满变硬时不必强加挤压,耐心如法针刺2~5次即可使囊肿变软,继续囊肿即可逐渐缩小消失。一般1~3次即可治愈。治愈后如有复发,可用同样方法治疗仍然有效。
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学中称为围刺法,是一种多针围刺在囊肿病变局部治疗来加强经脉间的横向联系,沟通局部各经脉、络脉、浮络、孙络和皮部间的联系,使局部气血旺盛,经气充盈,起到扶正祛邪、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作用。促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营养,使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愈此病的目的。该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瘢痕的优点,但在施术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清毒,防止感染。
(摘自《卫生与生活》 蔡晓刚文), http://www.100md.com
针刺治疗时先将阿是穴(囊肿部)常规消毒,视囊肿大小选择长短适宜的粗一点的毫针,针身与局部正常皮肤呈30度角分别于囊肿周围的12点、3点、6点、9点位进针,针尖向囊肿中心刺(4针形成“十”字状)。注意应掌握毫针必须刺破囊肿之囊壁,深度以不超过囊肿下层之囊膜为度。进针后施以大幅度地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刺处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10分钟。起针时摇大针眼并采用快速将针取出不按压针眼的方法,令囊肿内的胶性黏液(呈透明糊状物)随之从针孔中向外流出,如果囊肿内的胶性黏液排除不畅术者可用双手拇、食指用力掐挤囊肿务使黏液尽量排净。然后将消毒后的硬币紧贴放于囊肿壁上再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针刺处勿沾水及不可过度用力,3天后取下绷带及硬币。若液体充满变硬时不必强加挤压,耐心如法针刺2~5次即可使囊肿变软,继续囊肿即可逐渐缩小消失。一般1~3次即可治愈。治愈后如有复发,可用同样方法治疗仍然有效。
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学中称为围刺法,是一种多针围刺在囊肿病变局部治疗来加强经脉间的横向联系,沟通局部各经脉、络脉、浮络、孙络和皮部间的联系,使局部气血旺盛,经气充盈,起到扶正祛邪、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作用。促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营养,使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愈此病的目的。该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瘢痕的优点,但在施术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清毒,防止感染。
(摘自《卫生与生活》 蔡晓刚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