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飘香 本自根生 冯根生从事中药业60年记
他是胡庆余堂解放前的“末代学徒”;他从毛泽东时代任厂长至今;他亲历了中国中药企业的改革发展;他书写了从童工到董事长的人生传奇——他就是中国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日前,在他从事中药事业60年之际,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74岁的老人。
诚
1949年1月19日,在刺骨的寒风中,14岁的冯根生继爷爷、父亲之后,正式走入了百年药号胡庆余堂。自此,冯家的第三代庆余药工诞生了,也开启了他至今60年的中药事业生涯。
冯根生初当学徒,3年不能回家,一天工作16小时。每天早起背方认药,逐渐学习加工炮制,每晚还要煎药,两年煎了12万服药。“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从这句俗语中,足见胡庆余堂的影响力。而且胡庆余堂主要面对的是民间普通百姓,因此前来求诊的患者病种全,病情杂,而用到的中药材品种也就多。正是当年的学徒生活给冯根生打下了中药扎实的基本功。
, http://www.100md.com
“我在胡庆余堂学到的规矩有六条,第一戒欺,第二诚信,第三不得以次充好,第四是不得以假乱真,第五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其中“戒欺”作为胡庆余堂的堂规,让冯根生一生铭记。冯根生说。 “修合无人见,诚信有天知。这个‘天’指的是老百姓。”诚信,是冯根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领导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
实
“这一辈子影响我最深的是祖母,祖母很疼爱我,对我的教育也很严。我去当学徒的那天,78岁的祖母一直送我到胡庆余堂门口。她说,一定要记牢‘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句话,我用了一辈子。”
在中药行业摸爬滚打60年,冯根生一直牢记祖母的话,认真勤奋,踏实做事,规矩做人。
1968年,他离开杭州胡庆余堂本部,前往郊区桃源岭下的胡庆余堂驴皮胶车间,担任车间主任。
, 百拇医药
“1968年,这个地方很偏僻,也很荒凉,从市里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当年的驴皮胶车间满是尘土,又脏又乱,破烂不堪。”正是在这个脏乱差的环境中,冯根生带领工人真抓实干,车间逐渐改变了旧貌。1972年,他奉命在驴皮胶车间基础上新建了杭州中药二厂,冯根生被提拔为厂长。
“5000年的树皮草根,全靠的是手工、经验,长久以来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解放以后我们的工厂,其实也就是个作坊。落后的中药行业,被人看不起。”冯根生很感慨。当年的杭州中药二厂有100多职工,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养活这么多人实在是困难。在后来的发展中,全靠自力更生。冯根生带领职工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抓科研队伍、设备制造队伍和基建队伍,到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中药二厂完成了最重要的改革。
智
企业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勤奋实干,还必须有思路,有创新。1976年,杭州第二中药厂新型中草药多功能提取设备问世,不仅为新法生产中成药增添了力量,还支援给全国不少中药厂家,并最终成为出口设备,开创了中药生产设备出口的先河。同年10月,其自行设计的中药针剂车间竣工投产。这为中药新剂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杭州第二中药厂生产的中药剂型已由建厂初期的4个增加到十几个,总共七八十个品种。作为管理者的冯根生以独到的眼光、过人的智慧,带领企业向中药现代化迈进。
, http://www.100md.com
1978年,冯根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领杭州中药二厂科研人员研制出主打产品“青春宝”抗衰老片。企业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体制的束缚,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一度陷入较大的困境,公司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抉择。冯根生认识到,只有抓住机遇,转换机制,才是出路,他毅然决定走合资的道路。1992年8月,以杭州第二中药厂为核心企业,成立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同年11月,杭州第二中药厂经重新资产评估,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在以后的10余年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非大智大勇者,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勇
最让别人佩服的是冯根生敢闯敢干的魄力。在艰难困苦面前,冯根生总能表现出非凡的镇定和勇气,敢破敢立。
古代徽派建筑的胡庆余堂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的劫难,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88年,成为杭州市四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冯根生首次向记者披露了这段历史。1966年3月,冯根生被任命为胡庆余堂的保卫科长。当年的11月、12月,到处都在破四旧,好多古代建筑、家具等等被打砸烧毁。胡庆余堂自然也在打砸之列。在胡庆余堂工作多年的冯根生除了对胡庆余堂深厚的感情外,深知药店一旦被损毁,对于国家的损失将无法弥补。于是他组织师兄师弟们誓死保护胡庆余堂不受侵害,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药店里。胡庆余堂最终被保住了,但后来冯根生却因此被批斗,还下放劳动。
, 百拇医药
1984年,冯根生向旧体制发出挑战,在全国还没有实行厂长负责制时,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同时打破传统的医药企业供销模式,建立了企业自身完整的供销队伍。
1992年,青春宝受困于机制,发展缓慢。为求一个好机制,冯根生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并让外方控股。但与当时大多数合资不同,冯根生独辟蹊径采取了母体保护法,保留品牌,总资产重新评估,只将其核心部分与对方合资。此举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1996年,冯根生在胡庆余堂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没有看着这块金字招牌关门倒灶,而是毅然接手。这一次次决定彰显出冯根生过人的勇气和卓越的远见。
和
“一个从37万元起家的小作坊,198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冲破1亿元的中药厂,此后,又是第一个超过10亿元的中药厂。近20年来,发展速度更是加快,这还是很让我欣慰的。”冯根生自嘲地说,“我是国有企业的保姆, 愿为企业服务一生。”
, http://www.100md.com
“该拿的钱拿,不该拿的钱决不能拿。”虽然是企业的一家之长,但冯根生却一直遵守着自己的信条。直到1999年,冯根生一家三代人还住在一套仅60多平米的房子里。但多年以来他一直默默奉献爱心,通过各种善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数百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杭州师范学院的山区大学生郑丽霞家境贫困,冯根生在得知她的情况后,承担了她大学的学费。如今,小郑已经毕业在杭州一家医院工作。而直到冯根生从业60年的晚会上,她才见到了一直未曾谋面和蔼可亲的冯爷爷。
采访结束了,但冯根生老人的话却一直萦绕在记者的耳边。“我是一味中药,这味中药是甘草。”冯根生说自己符合甘草逢根就生的特性,“普普通通的甘草,是诸多方剂中都不可缺少的药,成分复杂,药效不错,常常用来调和药性。虽然普通,作用却很大,生长在狂风大沙中,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但愿冯老这味甘草永葆青春,这味中药历久弥香!, 百拇医药(高新军)
诚
1949年1月19日,在刺骨的寒风中,14岁的冯根生继爷爷、父亲之后,正式走入了百年药号胡庆余堂。自此,冯家的第三代庆余药工诞生了,也开启了他至今60年的中药事业生涯。
冯根生初当学徒,3年不能回家,一天工作16小时。每天早起背方认药,逐渐学习加工炮制,每晚还要煎药,两年煎了12万服药。“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从这句俗语中,足见胡庆余堂的影响力。而且胡庆余堂主要面对的是民间普通百姓,因此前来求诊的患者病种全,病情杂,而用到的中药材品种也就多。正是当年的学徒生活给冯根生打下了中药扎实的基本功。
, http://www.100md.com
“我在胡庆余堂学到的规矩有六条,第一戒欺,第二诚信,第三不得以次充好,第四是不得以假乱真,第五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其中“戒欺”作为胡庆余堂的堂规,让冯根生一生铭记。冯根生说。 “修合无人见,诚信有天知。这个‘天’指的是老百姓。”诚信,是冯根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领导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
实
“这一辈子影响我最深的是祖母,祖母很疼爱我,对我的教育也很严。我去当学徒的那天,78岁的祖母一直送我到胡庆余堂门口。她说,一定要记牢‘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句话,我用了一辈子。”
在中药行业摸爬滚打60年,冯根生一直牢记祖母的话,认真勤奋,踏实做事,规矩做人。
1968年,他离开杭州胡庆余堂本部,前往郊区桃源岭下的胡庆余堂驴皮胶车间,担任车间主任。
, 百拇医药
“1968年,这个地方很偏僻,也很荒凉,从市里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当年的驴皮胶车间满是尘土,又脏又乱,破烂不堪。”正是在这个脏乱差的环境中,冯根生带领工人真抓实干,车间逐渐改变了旧貌。1972年,他奉命在驴皮胶车间基础上新建了杭州中药二厂,冯根生被提拔为厂长。
“5000年的树皮草根,全靠的是手工、经验,长久以来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解放以后我们的工厂,其实也就是个作坊。落后的中药行业,被人看不起。”冯根生很感慨。当年的杭州中药二厂有100多职工,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养活这么多人实在是困难。在后来的发展中,全靠自力更生。冯根生带领职工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抓科研队伍、设备制造队伍和基建队伍,到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中药二厂完成了最重要的改革。
智
企业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勤奋实干,还必须有思路,有创新。1976年,杭州第二中药厂新型中草药多功能提取设备问世,不仅为新法生产中成药增添了力量,还支援给全国不少中药厂家,并最终成为出口设备,开创了中药生产设备出口的先河。同年10月,其自行设计的中药针剂车间竣工投产。这为中药新剂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杭州第二中药厂生产的中药剂型已由建厂初期的4个增加到十几个,总共七八十个品种。作为管理者的冯根生以独到的眼光、过人的智慧,带领企业向中药现代化迈进。
, http://www.100md.com
1978年,冯根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领杭州中药二厂科研人员研制出主打产品“青春宝”抗衰老片。企业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受到体制的束缚,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一度陷入较大的困境,公司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抉择。冯根生认识到,只有抓住机遇,转换机制,才是出路,他毅然决定走合资的道路。1992年8月,以杭州第二中药厂为核心企业,成立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同年11月,杭州第二中药厂经重新资产评估,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在以后的10余年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非大智大勇者,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勇
最让别人佩服的是冯根生敢闯敢干的魄力。在艰难困苦面前,冯根生总能表现出非凡的镇定和勇气,敢破敢立。
古代徽派建筑的胡庆余堂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的劫难,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88年,成为杭州市四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冯根生首次向记者披露了这段历史。1966年3月,冯根生被任命为胡庆余堂的保卫科长。当年的11月、12月,到处都在破四旧,好多古代建筑、家具等等被打砸烧毁。胡庆余堂自然也在打砸之列。在胡庆余堂工作多年的冯根生除了对胡庆余堂深厚的感情外,深知药店一旦被损毁,对于国家的损失将无法弥补。于是他组织师兄师弟们誓死保护胡庆余堂不受侵害,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药店里。胡庆余堂最终被保住了,但后来冯根生却因此被批斗,还下放劳动。
, 百拇医药
1984年,冯根生向旧体制发出挑战,在全国还没有实行厂长负责制时,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同时打破传统的医药企业供销模式,建立了企业自身完整的供销队伍。
1992年,青春宝受困于机制,发展缓慢。为求一个好机制,冯根生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并让外方控股。但与当时大多数合资不同,冯根生独辟蹊径采取了母体保护法,保留品牌,总资产重新评估,只将其核心部分与对方合资。此举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1996年,冯根生在胡庆余堂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没有看着这块金字招牌关门倒灶,而是毅然接手。这一次次决定彰显出冯根生过人的勇气和卓越的远见。
和
“一个从37万元起家的小作坊,198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冲破1亿元的中药厂,此后,又是第一个超过10亿元的中药厂。近20年来,发展速度更是加快,这还是很让我欣慰的。”冯根生自嘲地说,“我是国有企业的保姆, 愿为企业服务一生。”
, http://www.100md.com
“该拿的钱拿,不该拿的钱决不能拿。”虽然是企业的一家之长,但冯根生却一直遵守着自己的信条。直到1999年,冯根生一家三代人还住在一套仅60多平米的房子里。但多年以来他一直默默奉献爱心,通过各种善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数百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杭州师范学院的山区大学生郑丽霞家境贫困,冯根生在得知她的情况后,承担了她大学的学费。如今,小郑已经毕业在杭州一家医院工作。而直到冯根生从业60年的晚会上,她才见到了一直未曾谋面和蔼可亲的冯爷爷。
采访结束了,但冯根生老人的话却一直萦绕在记者的耳边。“我是一味中药,这味中药是甘草。”冯根生说自己符合甘草逢根就生的特性,“普普通通的甘草,是诸多方剂中都不可缺少的药,成分复杂,药效不错,常常用来调和药性。虽然普通,作用却很大,生长在狂风大沙中,经得起任何风吹雨打。”但愿冯老这味甘草永葆青春,这味中药历久弥香!, 百拇医药(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