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病人,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医生进行诊疗操作,结果可能却大不相同
谁拖了诊疗技术的“后腿”
◎ 本报记者 汤雷
刘先生患有肝血管瘤多年,日前他去驻济某医院进行健康查体。在做B超检查时,医生的结果竟然是肝脏无异常。难道血管瘤好了?刘先生将以前查出的血管瘤大体位置告诉医生,医生再次进行了检查,多次定位之后医生终于在B超上看到了肝脏的异常。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刘先生的看病经历。虽然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飞速提高,医院的高级诊疗设备也是一应俱全,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接踵产生:同样的病人,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医生进行诊疗操作,结果可能却大不相同。是设备的问题,还是医生的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可能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但归根结底还是操作诊疗设备的人的问题。
技术普及的同时规范培训也应跟上
近年来,新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大小医院诊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我国专科技术准入制度尚未形成,很多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仍多为师徒带教或医生在实践中摸索的方式,不但使这项技术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的现象,更对医疗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任何新技术都是双刃剑。要保证技术真正造福于广大患者,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负责人表示,医学是经验科学,以前我们说医生应用新技术的经验,是通过临床实践积累的。现在不能这样说了,医师开展专科技术,应通过培训、考核之后才能用于临床。也就是说,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医生自行使用新技术,以后将逐步予以禁止。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医学协会正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以内镜技术为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9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内镜诊疗技术,使用内镜器材的医师近百万人,内镜医学诊治疾病的水平已和国际接轨。但由于内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尚未同步进行,致使内镜技术应用存在不少医疗安全隐患。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近年一直在进行不断摸索和实践。
据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介绍,目前协会正在建设标准化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正式挂牌的内镜标准化培训基地已有186个,全部建在三甲医院中。在此基础上,协会还完成了研究制定内镜医师培训规范,建立培训考试标准和体系,成立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以及研究制定内镜医师技术资格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
, 百拇医药
有关人士认为,内镜技术的这一普及模式值得推广。诊疗技术科技含量越高,对医生实际操作的技能要求也就越高。医生必须经过规范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才能保障医疗安全。
设备维护缺乏规范也易造成误诊
设备维护缺乏规范是影响诊疗技术普及的另一原因。近年来,大小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动辄上百万元,甚至几千万。然而,目前,只有“三甲”医院设有医疗设备科或维护专业组,定期给机器“体检”。大多数中小医院由于自身限制,医疗设备常“带病使用”。
据某医院医生透露,呼吸机、起搏除颤仪等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心外手术中体外循环机停转;手术中麻醉机失灵……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情况并不是新鲜事。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桂福如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医疗设备投放市场的管理和认证抓得比较严,但在设备购入后的维护等方面,却缺乏明确的法规进行规范。
桂福如说,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如CT机、核磁共振机、激光设备、呼吸机、麻醉机等,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修。此外,血压计、超声波、心电图等小型设备,如果没有注意保养,也会影响其精确性能,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误诊。, http://www.100md.com
◎ 本报记者 汤雷
刘先生患有肝血管瘤多年,日前他去驻济某医院进行健康查体。在做B超检查时,医生的结果竟然是肝脏无异常。难道血管瘤好了?刘先生将以前查出的血管瘤大体位置告诉医生,医生再次进行了检查,多次定位之后医生终于在B超上看到了肝脏的异常。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刘先生的看病经历。虽然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飞速提高,医院的高级诊疗设备也是一应俱全,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接踵产生:同样的病人,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医生进行诊疗操作,结果可能却大不相同。是设备的问题,还是医生的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可能两方面的因素都存在,但归根结底还是操作诊疗设备的人的问题。
技术普及的同时规范培训也应跟上
近年来,新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大小医院诊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我国专科技术准入制度尚未形成,很多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仍多为师徒带教或医生在实践中摸索的方式,不但使这项技术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的现象,更对医疗安全有直接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任何新技术都是双刃剑。要保证技术真正造福于广大患者,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负责人表示,医学是经验科学,以前我们说医生应用新技术的经验,是通过临床实践积累的。现在不能这样说了,医师开展专科技术,应通过培训、考核之后才能用于临床。也就是说,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医生自行使用新技术,以后将逐步予以禁止。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医学协会正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以内镜技术为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9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内镜诊疗技术,使用内镜器材的医师近百万人,内镜医学诊治疾病的水平已和国际接轨。但由于内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尚未同步进行,致使内镜技术应用存在不少医疗安全隐患。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近年一直在进行不断摸索和实践。
据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介绍,目前协会正在建设标准化的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正式挂牌的内镜标准化培训基地已有186个,全部建在三甲医院中。在此基础上,协会还完成了研究制定内镜医师培训规范,建立培训考试标准和体系,成立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以及研究制定内镜医师技术资格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
, 百拇医药
有关人士认为,内镜技术的这一普及模式值得推广。诊疗技术科技含量越高,对医生实际操作的技能要求也就越高。医生必须经过规范的培训,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才能保障医疗安全。
设备维护缺乏规范也易造成误诊
设备维护缺乏规范是影响诊疗技术普及的另一原因。近年来,大小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动辄上百万元,甚至几千万。然而,目前,只有“三甲”医院设有医疗设备科或维护专业组,定期给机器“体检”。大多数中小医院由于自身限制,医疗设备常“带病使用”。
据某医院医生透露,呼吸机、起搏除颤仪等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心外手术中体外循环机停转;手术中麻醉机失灵……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情况并不是新鲜事。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桂福如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医疗设备投放市场的管理和认证抓得比较严,但在设备购入后的维护等方面,却缺乏明确的法规进行规范。
桂福如说,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如CT机、核磁共振机、激光设备、呼吸机、麻醉机等,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修。此外,血压计、超声波、心电图等小型设备,如果没有注意保养,也会影响其精确性能,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误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