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78967
从网络语言“做俯卧撑”看当今社会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31日 《家庭保健报》 2008.07.31
     新闻事件:网络作为最便捷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近日,继“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受到无数人的疯狂追捧后,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语迅速蹿红——“做俯卧撑”。

    “做俯卧撑”之所以成为热点,源于7月1日晚在线直播的贵州省“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明。发布会上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在介绍调查情况时说到,在李树芬溺水之前,与其同玩的刘某曾制止过其跳河行为,见李心情平静下来,刘“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

    网络世界要选中一个人或一个事件来恶搞,往往不由分说。“做俯卧撑”很快成为网民恶搞的对象,被广泛应用为对一些问题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专家说法:心理专家 筱丹

    网络恶搞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问题。恶搞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的镜像,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出现,都会产生一个网络流行语。其作为社会演变进程中的符号表征,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反映出社会心理的变迁。

    同时,恶搞作品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体现。恶搞流行语只要够搞笑,就可能成为群体无意识的潮流,我们很难简单地判断对错。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生命力都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但网络“恶搞”也须有“度”,即使是在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之外,仍需警惕它的杀伤力。网络空间在传递浮于表层的情绪化表达之外,能发掘出更多成熟的、有推动力的、有智慧含量的民意,这才应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