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干姜
编号:11639507
干姜——温中回阳第一要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76期
     干姜为姜料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农历九月采母姜晒成,以白净结实者良。其味辛、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为温中回阳之要药。所以仲圣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干姜,总不外乎温中,《伤寒论》入方24次,《金匮要略》入方32次。

    中寒:干姜为治中寒腹痛、腹泻清稀第一要药。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藿香、吴茱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冷痛剧烈、呕吐不能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亡阳:阳虚体弱之人,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出现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过用发散而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造成阳气欲脱之证,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

    痰饮:多由阳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或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冷易发等症,干姜可配细辛、五味子,如仲师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等。

    姜有生姜、干姜、炮姜、姜汁、姜皮及煨姜的不同,皆有温中祛寒的作用,但又各有所长。生姜汁温中止呕作用胜于生姜,又有豁痰作用,多用治寒性呕吐及寒嗽多痰者;亦常用其炮制药材,以增强药物止呕效果,如姜汁炙半夏。姜皮长于和中利水,尤长于治疗皮肤水肿。煨姜以温中止呕见长,温里回阳作用不及干姜,主要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诸姜作用虽各有所偏,如一时急用,亦可暂时相互替代。用量一般0.9~6克,炮姜炭用0.6~3克,重病可用30克。然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宜用,误用可伤阴。, 百拇医药(王 勇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