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270
第八章病机.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33kb)。

    第八章 病 机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4.掌握精虚、精瘀、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和精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5.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6.掌握内生"五邪"的病机。

    7.掌握疾病传变的基本概念和病位传变、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具体规律。

    【知识点表解】

    一、病机

    含义: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意义: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现象,从而得到的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

    二、病机学说

    含义: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

    病机理论源于《内经》。

    形成 脏腑病机

    六气病机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发展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病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

    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学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说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

    系统病机--经络、脏腑病机等 基本病机。

    主要内容 疾病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等 本教材介绍

    病证病机--感冒、哮证、痰饮等的病机 疾病传变。

    症状病机--疼痛、发热、健忘等的病机

    立足整体联系的病机观 整体观。

    以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和研究疾病 辨证观。

    近几十年新病机理论 :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含义: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

    实的病机 特点: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邪气盛则实) 形成: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的内伤病。

    表现: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含义: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特点: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先天禀赋不足 气、血、津、液、阴阳耗伤;

    虚的病机 形成 病后亏虚 气化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生化不足;

    (精气夺则虚) 多种慢性病损耗 气化功能亢奋,但消耗精微过多。

    邪气损害

    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2.虚实变化

    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形 实性病变失治,邪久留、损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

    虚 成 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痰、食、瘀血、水湿凝滞的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

    实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错 表 (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

    杂 现 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

    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病理转化过程。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转化过程。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真虚假实 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虚 (至虚有盛候) 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 等假象。

    实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真 真实假虚 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

    假 (大实有赢状) 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

    等状似虚寒的假象。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

    含义:正气奋起抗邪,正气日趋强盛,邪日衰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化。

    正胜邪退 形成:患病机体正气较盛,抗邪能力较强;或邪气较弱;或治疗正确及时。

    转归:为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转归。

    2. 邪胜正衰

    邪 含义:邪气亢盛,正气虚弱而抗邪无力,疾病向恶化、危重、甚至向死亡转归的一种病理变化。

    胜 受邪机体正气愈虚,病势急重,无力抗邪。

    正 病邪愈盛,毒力愈强,生理功能衰惫,病情趋向恶化,阴阳离决如"亡阴"、"亡阳"。

    衰 转归:邪盛正虚,正不敌邪,病势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

    含义:疾病过程中,正气不甚虚弱,邪气亦不亢盛,二者相持不下,病势迁延的病理状态。

    邪正相持 形成:多见于病之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

    转归:正气不能完全驱邪外出,病邪稽留于一定部位(邪留、邪结),或为慢性病证。

    含义: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为邪正相持的特殊病机。

    形成:多见于疾病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病久不愈,正虚驱邪无力而致。

    正虚邪恋 积极治疗和调理,正气增强,余邪散尽,病趋好转或痊愈。

    转归 调养失当,正气难复,无力驱邪,或病邪粘滞缠绵、难以速除,使正气久而不复

    则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

    二、阴阳失调

    概念: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