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813
2008XDF邓论(任汝芬)电子版教材.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42kb)。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主讲:任汝芬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

    教材说明:本讲义为任汝芬序列一教材里的第四部分,严禁翻印、严禁在网上随意传播!

    老师授课的配套教材为:《2008年序列之一要点精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学员可以到各大书店自行购买。

    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部分复习提示

    (1)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一种实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为一种制度,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果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青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3)本门课程作为概论可理解为范围广泛的概括理论,包括12章,其逻辑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所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第1部分可称为总论,包括第1、2、3、4、5章,重点论述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哲学认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基础、国情判断基础,最重要的是论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2部分可称为分论,包括第6、7、8、9、10、11、12章,是对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展开,分别重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国两制"、对外关系、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的理论。从第3章到第12章,既包含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又包含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按照新的教学要求,课程名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并了原来的两门课程,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新教材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新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二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精髓;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章,论述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部分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从第五到七章,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第八到十一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章;三是第十二、十三章,论述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内政外交大背景;四是第十四、十五章,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5)原教学要求核心教学要求相比较,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思路是一致的,不同点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新理论的历史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6)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贯彻"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全面理解观点以及依据、意义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党中央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全面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因为党中央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1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复习提示:本章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确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从回顾20世纪中华民族发生的三次历史巨变来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由来和历史地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百年巨变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1√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80多年历程中,领导了两次革命,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指导第一次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3√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