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官科病症.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6kb)。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麦粒肿
麦粒肿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又名针眼、偷针、土瘠。多生于一眼,且有惯发性,患者以青少年较多见。
[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塞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
1.风热外袭 风为阳邪,热后火性,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
2.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
3.脾虚湿热 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
【辩证治疗】
1.风热外袭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
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脸,气血变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苦、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疏风 清热,调和营卫。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天井 风池 少泽
随证配穴 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毗部,加睛明、攒竹;在外毗部加瞳子(骨谬)、丝竹空;在两毗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泽可点刺出血。
方义 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流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2.热毒炽盛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渡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手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苦黄、脉数等。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 内庭 行间 支沟 少泽
随证配穴 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 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荣穴内庭,足厥阴经荣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租,以泻心火。
3.脾虚湿热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法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舌红、苦费、脉细数,皆为阵虚湿热之象。
治法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以足太阳牌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阴陵泉 曲池 足三里 大横
随证配穴 兼有腹胀、府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 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阳、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其他疗法]
1.耳针 眼、肝、脾、耳尖。强刺激,四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工不留行籽贴压法。
2.拔罐 取大椎,用三校外散刺出血后投皑。。
3.挑刺 在肩呷区胸l~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
【医案举例】
例 1·王X X,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急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特1寸毫针,中指固定外身,针尖与睑权平行,轻拔睑板晚开口处及病变周围胜线部,反复针投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氟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 2.刘X X,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友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逐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外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按语】
(l)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急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
(2)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
第二节 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应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以上睑提举无力或不能自行始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履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又名上跑下垂,古称雕目、侵风,重者称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引起的上睑下垂,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可因先天不足,或因风邪外袭,或因脾虚气势,经筋受损所致。
1.风邪袭络 肌腠开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致上睑下垂。
2.脾虚气弱 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睑肌无力。
3.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以致饱睑松弛。
【辩证治疗】
1.风邪袭络。
症状和体征 起病突然,多为单侧上睑下垂,重者出现目珠转动失灵,目珠外斜,视一为二,常伴眉额酸胀,或兼有其他肌肉麻痹症状,舌红,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有向上、向外的特性。若汗出当风,或肝虚血少,风邪袭络,气血不和,则出现上睑下垂、目珠转动失灵等症。舌红、苔薄、脉弦,为风邪袭络之象。
治法 流风活络,调和气血。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处方 丝竹空 阳白 合谷 风池 隔俞 攒竹
随证配穴 面部麻木不仁者,加地仓、颊车
刺灸方法 外用泻法。攒竹、丝竹空、阳白可透刺至鱼腰。
方义 本方取丝竹空、阳白通经活络。取手阳明经合谷、足少阳经风地,以直通经络,疏风解表。攒竹调和局部气血。隔俞为血之会穴,能活血熄风通络。
2.脾虚气弱
症状和体征 起病缓慢,上睑提举无力,遮掩瞳神,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症,舌淡,首薄,脉弱。
征候分析 "约束"为肌肉之功,胞睑为肉轮属脾。牌虚中气不足,脾气不能升发,肉轮失养,胞睑无力提起,故下垂掩及瞳神、妨碍视瞻。晨时气血旺盛,午后阳气始衰,故朝轻思重。脾不能转输精气于四肢,故肢体乏力 ......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麦粒肿
麦粒肿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又名针眼、偷针、土瘠。多生于一眼,且有惯发性,患者以青少年较多见。
[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塞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
1.风热外袭 风为阳邪,热后火性,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
2.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
3.脾虚湿热 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
【辩证治疗】
1.风热外袭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
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脸,气血变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苦、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
治法疏风 清热,调和营卫。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天井 风池 少泽
随证配穴 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毗部,加睛明、攒竹;在外毗部加瞳子(骨谬)、丝竹空;在两毗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泽可点刺出血。
方义 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流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2.热毒炽盛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渡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手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苦黄、脉数等。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 内庭 行间 支沟 少泽
随证配穴 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 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荣穴内庭,足厥阴经荣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租,以泻心火。
3.脾虚湿热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法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舌红、苦费、脉细数,皆为阵虚湿热之象。
治法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以足太阳牌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阴陵泉 曲池 足三里 大横
随证配穴 兼有腹胀、府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 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阳、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其他疗法]
1.耳针 眼、肝、脾、耳尖。强刺激,四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工不留行籽贴压法。
2.拔罐 取大椎,用三校外散刺出血后投皑。。
3.挑刺 在肩呷区胸l~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
【医案举例】
例 1·王X X,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急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特1寸毫针,中指固定外身,针尖与睑权平行,轻拔睑板晚开口处及病变周围胜线部,反复针投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氟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 2.刘X X,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友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逐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外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按语】
(l)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急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
(2)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
第二节 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应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以上睑提举无力或不能自行始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履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又名上跑下垂,古称雕目、侵风,重者称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引起的上睑下垂,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可因先天不足,或因风邪外袭,或因脾虚气势,经筋受损所致。
1.风邪袭络 肌腠开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致上睑下垂。
2.脾虚气弱 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睑肌无力。
3.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以致饱睑松弛。
【辩证治疗】
1.风邪袭络。
症状和体征 起病突然,多为单侧上睑下垂,重者出现目珠转动失灵,目珠外斜,视一为二,常伴眉额酸胀,或兼有其他肌肉麻痹症状,舌红,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有向上、向外的特性。若汗出当风,或肝虚血少,风邪袭络,气血不和,则出现上睑下垂、目珠转动失灵等症。舌红、苔薄、脉弦,为风邪袭络之象。
治法 流风活络,调和气血。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
处方 丝竹空 阳白 合谷 风池 隔俞 攒竹
随证配穴 面部麻木不仁者,加地仓、颊车
刺灸方法 外用泻法。攒竹、丝竹空、阳白可透刺至鱼腰。
方义 本方取丝竹空、阳白通经活络。取手阳明经合谷、足少阳经风地,以直通经络,疏风解表。攒竹调和局部气血。隔俞为血之会穴,能活血熄风通络。
2.脾虚气弱
症状和体征 起病缓慢,上睑提举无力,遮掩瞳神,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症,舌淡,首薄,脉弱。
征候分析 "约束"为肌肉之功,胞睑为肉轮属脾。牌虚中气不足,脾气不能升发,肉轮失养,胞睑无力提起,故下垂掩及瞳神、妨碍视瞻。晨时气血旺盛,午后阳气始衰,故朝轻思重。脾不能转输精气于四肢,故肢体乏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