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286
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3kb)。

    第二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一、正常的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0相:除极过程,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Cl-内流。

    2相:缓慢复极期,K+缓慢外流,Ca2+缓慢内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Na+-K+-ATP酶泵出Na+,摄入K+,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分布。在自律性细胞发生自动缓慢除极。

    (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兴奋性: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自律性:自律性细胞缓慢自动除极的能力。

    3.传导性: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的速度。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强

    2.冲动传导异常:形成折返P192

    三、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

    1.降低自律性:降低4相舒张期去极化速度

    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提高阈电位

    2.消除或减少折返:减慢传导,变单向传导阻滞为双向阻滞改善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改变ERP和APD,增大ERP/APD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I类:钠通道阻滞药

    (一)IA类:适度阻滞心肌钠通道的药物

    抑制Na+内流,抑制K+外流。

    奎尼丁

    【药动学】口服生物利用度约80%,组织中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心肌中浓度尤高。

    【药理作用】与心肌细胞膜Na+通道蛋白结合,适度降低Na+、K+等通透性。

    1.降低自律性:↓4相除极速度

    2.减慢传导:↓0相Na+内流。

    3.延长ERP:3 相K+外流,延长APD和ERP。

    4.其他:阻断αR,抗胆碱作用,阻滞Ca2+内流。

    【临床应用】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用于房颤、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心血管反应

    3.金鸡纳反应 4.奎尼丁昏厥

    5.过敏

    普鲁卡因胺

    【药理作用】抑制4相和0相Na+内流,↓自律性,↓传导,延长ERP。

    丙吡胺

    电生理作用与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相类似,为二者的良好代用品。

    (二)IB类:轻度阻滞Na+通道,促K+外流,↓APD更显著。

    利多卡因

    【药动学】口服首过消除明显。

    【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促进浦肯野纤维4相K+外流,↓Na+内流。

    2.缩短ADP,相对延长ERP:↑3相K+外流,↓ADP和ERP。

    3.改变病区传导:心肌缺血,细胞外液K+↑时,本药↓传导;细胞外液K+↓时,本药促外流,最大舒张电位增大,↑传导。

    【临床应用】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主要是CNS反应。

    苯妥英钠

    ↓浦氏纤维自律性,↓APD及ERP,↑ERP/APD;改善房室传导,能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之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