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单元 血气精神.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49kb)。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血气精神是人体活动之根本,《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供养。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血属阴,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精属阴,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血气精神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养血气精神也就成为养
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论述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
《灵枢·本神》
[篇题]
本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即是"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故名"本神"
[分析]P75(401)
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有三:
(1)"神"为诊治疾病的依据:望神
(2)"神"是疗效发挥的基础--《汤液醪醴论》
①生理性作用:神是生命的主宰,是治疗发挥作用的"中介环节",神去则机息
②心理性作用: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
(3)"治神"是诸法之首
①治生理之神--如何治?(辨证沦治)
②治心理之神
A、以情胜情:《阴阳应象大论》
B、祝由:《素问·移精变气论》《灵枢·贼风》
C、暗示:《素问·调经论》
D、顺志:《灵枢·师传》
E、导引:《上古天真论》
意义:体现了《内经》以调动人体自身调节能力而愈病,即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
2、血脉营气精神与五脏的关系
血脉营气精神者,此五脏之所藏也。(五脏藏精气舍神志)
3、生命(神)的产生
(1)自然条件(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立足人类(生命体)的本源
(2)个体条件(生之来谓之精)
天(阳)
德流气薄
地(阴) 生
生命(神)
父(阳)
两精相搏
母(阴)
4、魂、魄、意、志、思、虑、智的概念及思维过程
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意:心有所忆谓之意
志:意之所存谓之志 相当于心理活动的认知活动
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相当于心理活动的意志活动
6、智者养生的原则
一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
二要"和喜怒而安居处",方能调精神避刺激。
与《上古天真论》之两大纲领不谋而合。
[分析]P77(402)
1、情志伤人致病的复杂性
(1)五志、五神伤五脏
(2)五志五神伤心,再伤五脏六腑
(3)神志配五行,神志异常按母子关系、乘侮关系损伤相关脏腑而致病
2、论七情过激致病的病理表现。
(1)精神异常
(2)直接损伤内脏--躯体的病变
(3)导致气机紊乱
3、关于"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
(1)五脏受伤、精气失守、气血衰败,神机不使,故不可治。
(2)五脏虚损,不可以攻邪为主的针灸,而就变换疗法,如以药物内服,方可救治。
[分析]P78(403)
1、五脏藏精气舍神志的具体内容
肝藏血,血舍魂
心藏脉,脉舍神
脾藏营,营舍意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2、五脏虚实的病证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3、意义
(1)为后世"脏腑虚实辨证"的理论基础之一。
(2)心肝病多见神志异常,他脏病侧重躯体病变。
(3)惟脾肾可致"五脏不安",提示其重要性。
(4)是先、后天之本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灵枢·营卫生会》
[篇题]
营:指营气;卫:指卫气;生:指生成;会:指会合。
本篇主要首先阐述了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故名"营
卫生会"
[分析]P78-79(404)
1、营卫之气的生成(之源及生成过程)、特性及分布
脾之运化 脾气散精
胃纳饮食水谷 水谷之精微 上归于肺
营气:清纯柔和,属阴,行脉中
全身
卫气:慓悍滑利捍护,属阳,行脉外
2、营卫之气的运行
(1)营气运行(结合《灵枢·营气》 《灵枢·五十营》等 )
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 足太阴脾
任 脉 跷脉
足少阴肾 足太阳膀胱 手太阳小肠 手少阴心
督 脉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 足厥阴肝
支而别者
(2)卫气运行
①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阴阳相随,外内相贯( 《灵枢·卫
气》)依十二经脉循行次序,一昼夜五十周于身
②循脉昼夜调节运行。昼行三阳,夜行三阴。 (灵枢·卫气行》)
睛明 足太阳 手太阳 足少阳 卫气昼行于
手阳明 足阳明 手少阳 阳二十五周
阴 阳
跷 跷
足心 肾 心 肺 卫气夜行于
脾 肝 阴二十五周
③卫气不循脉而散行的部分:分布于皮肤腠理,分肉、肓膜、胸腹、四肢等处。
(《素问·痹论》《灵枢·邪客》)
[分析]P81(405)
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分析]P81-82(406)
1、三焦的部位划分、三焦之气的分布及功能特点
(1)部位: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头面部 ......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血气精神是人体活动之根本,《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源于先天,赖后天不断供养。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血属阴,气属阳,血与气互根互用。精属阴,神属阳,精能化气生神。血气精神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血气精神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养血气精神也就成为养
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论述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
《灵枢·本神》
[篇题]
本篇以论神为主,且开篇即是"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故名"本神"
[分析]P75(401)
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有三:
(1)"神"为诊治疾病的依据:望神
(2)"神"是疗效发挥的基础--《汤液醪醴论》
①生理性作用:神是生命的主宰,是治疗发挥作用的"中介环节",神去则机息
②心理性作用: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
(3)"治神"是诸法之首
①治生理之神--如何治?(辨证沦治)
②治心理之神
A、以情胜情:《阴阳应象大论》
B、祝由:《素问·移精变气论》《灵枢·贼风》
C、暗示:《素问·调经论》
D、顺志:《灵枢·师传》
E、导引:《上古天真论》
意义:体现了《内经》以调动人体自身调节能力而愈病,即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
2、血脉营气精神与五脏的关系
血脉营气精神者,此五脏之所藏也。(五脏藏精气舍神志)
3、生命(神)的产生
(1)自然条件(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立足人类(生命体)的本源
(2)个体条件(生之来谓之精)
天(阳)
德流气薄
地(阴) 生
生命(神)
父(阳)
两精相搏
母(阴)
4、魂、魄、意、志、思、虑、智的概念及思维过程
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意:心有所忆谓之意
志:意之所存谓之志 相当于心理活动的认知活动
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相当于心理活动的意志活动
6、智者养生的原则
一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
二要"和喜怒而安居处",方能调精神避刺激。
与《上古天真论》之两大纲领不谋而合。
[分析]P77(402)
1、情志伤人致病的复杂性
(1)五志、五神伤五脏
(2)五志五神伤心,再伤五脏六腑
(3)神志配五行,神志异常按母子关系、乘侮关系损伤相关脏腑而致病
2、论七情过激致病的病理表现。
(1)精神异常
(2)直接损伤内脏--躯体的病变
(3)导致气机紊乱
3、关于"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
(1)五脏受伤、精气失守、气血衰败,神机不使,故不可治。
(2)五脏虚损,不可以攻邪为主的针灸,而就变换疗法,如以药物内服,方可救治。
[分析]P78(403)
1、五脏藏精气舍神志的具体内容
肝藏血,血舍魂
心藏脉,脉舍神
脾藏营,营舍意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2、五脏虚实的病证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3、意义
(1)为后世"脏腑虚实辨证"的理论基础之一。
(2)心肝病多见神志异常,他脏病侧重躯体病变。
(3)惟脾肾可致"五脏不安",提示其重要性。
(4)是先、后天之本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灵枢·营卫生会》
[篇题]
营:指营气;卫:指卫气;生:指生成;会:指会合。
本篇主要首先阐述了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故名"营
卫生会"
[分析]P78-79(404)
1、营卫之气的生成(之源及生成过程)、特性及分布
脾之运化 脾气散精
胃纳饮食水谷 水谷之精微 上归于肺
营气:清纯柔和,属阴,行脉中
全身
卫气:慓悍滑利捍护,属阳,行脉外
2、营卫之气的运行
(1)营气运行(结合《灵枢·营气》 《灵枢·五十营》等 )
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 足太阴脾
任 脉 跷脉
足少阴肾 足太阳膀胱 手太阳小肠 手少阴心
督 脉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 足厥阴肝
支而别者
(2)卫气运行
①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阴阳相随,外内相贯( 《灵枢·卫
气》)依十二经脉循行次序,一昼夜五十周于身
②循脉昼夜调节运行。昼行三阳,夜行三阴。 (灵枢·卫气行》)
睛明 足太阳 手太阳 足少阳 卫气昼行于
手阳明 足阳明 手少阳 阳二十五周
阴 阳
跷 跷
足心 肾 心 肺 卫气夜行于
脾 肝 阴二十五周
③卫气不循脉而散行的部分:分布于皮肤腠理,分肉、肓膜、胸腹、四肢等处。
(《素问·痹论》《灵枢·邪客》)
[分析]P81(405)
营卫二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分析]P81-82(406)
1、三焦的部位划分、三焦之气的分布及功能特点
(1)部位: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头面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