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0 > 正文
编号:11637613
临床急救基础知识-急救部熊建琼副主任.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13kb)。

    临床急救基础知识

    ? 心跳骤停

    ? 休克

    ?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 急性心功能不全

    ? 严重心律失常

    ?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 ...

    心脏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生死存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为减少。

    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3.自主呼吸在挣扎1-2次后随即停止;

    4.测不到血压、听不到心音;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心电图表现:

    ★ 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 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 心室停顿:即心室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处于静止状态,心电图示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 电机械分离:心室肌可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频率<20-30次/分。但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触诊也扪不到脉搏。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现场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支持基础生命活动,尤其是迅速给脑组织及其他重要脏器以氧合血液。其措施是立即畅通气道,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第二期:进一步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维持生命活动,通常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或电技术(如除颤或起搏),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

    第三期:后期复苏,即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为脑复苏以及治疗心脏骤停的原发疾患和并发症。

    A (airway) 畅通呼吸道

    B (Breathing ) 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A (airway) 畅通呼吸道

    呼吸道的通畅是一切人工呼吸能够生效的先决条件,也是复苏工作的首要任务。

    ★ 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躯干

    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 畅通呼吸道

    仰头抬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避免舌根下坠,开放气道;清除口内呕吐物和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 ) 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

    ①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捏 紧鼻翼下端)。

    ②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③ 用力向病人的嘴内吹气(吹 气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④一次吹气完毕,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⑤ 每次吹气量约为800- 1200ml。

    ★ 口对鼻人工呼吸 当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张口,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方法:①开放病人气道;

    ②使病人口部紧闭;

    ③深吸气后,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④呼气时,使病人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

    ⑤ 观察及其他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

    ★ 简易人工呼吸器

    口罩-呼吸囊人工呼吸器使用最广泛。

    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

    吹气时可见胸廓抬起,呼气时还原。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目的:建立人工循环使之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 患者体位

    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

    ★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

    突以上 4-5cm 为按压点。

    ★ 抢救者身体姿势

    抢救者将一手掌跟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的跟部置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翘起,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

    ★ 按压用力方式 :

    ①按压应平稳、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

    ②不能冲击式的猛压;

    ③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

    ④按压至最低点时,应有一明显的停顿;

    ⑤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⑥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

    ★ 按压深度 成人3-5cm;5-13岁3cm;婴幼儿2cm。

    ★ 胸外按压有效的表现:

    ①大动脉能触到搏动;

    ②收缩压≥8.0kPa(60mmHg);

    ③皮肤转红,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

    ④自主呼吸恢复等;

    ★ 按压无效者应注意有无气胸或心包填塞等;体形过于肥胖、重度肺气肿、胸廓畸形、脊柱侧后突、血容量过低等均影响按压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2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