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8 > 正文
编号:11637215
第二篇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59kb)。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3.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发病机制

    一 缺氧、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2、弥散障碍,常产生I型呼衰

    正常弥散量(DL):35ml/mmHg·min

    影响因素:弥散面积、肺泡膜的厚度、通透性、气体和血液接触时间、气体弥散能力、气体分压差等

    CO2弥散速度为O2的21倍

    3、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常产生I型呼衰

    正常V/Q=0.8

    V/Q↓-- A-V样分流(真性、功能性)

    V/Q↑-- 无效腔效应

    4、肺A-V样分流,常产生I型呼衰

    肺泡萎陷,水肿,实变

    若分流量>30%,吸氧亦难以纠正

    PaCO2↑

    轻:脑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

    中:皮质下层刺激↑、皮质兴奋

    兴奋、烦躁不安

    重:皮质抑制、CO2麻醉

    CO2麻醉(肺性脑病)--Ⅱ型呼吸衰竭

    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兴奋、失眠

    与低氧、高二氧化碳和酸中毒有关

    (二)缺O2对心血管、循环的影响

    PaO2↓ PaCO2↑ Ⅱ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8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