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第十四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060kb)。
掌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的主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醛固酮自主性的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占高血压患者10%
?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以外的因素,如血容量减少或肾脏缺血等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 肾上腺醛固酮瘤 65%~85%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APA)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5%~40%
(id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 IHA)
*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GRA)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1%
(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 PAH)
* 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癌 <1%
(aldosterone-secreting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 产生醛固酮的异位肿瘤
(aldosterone-secreting ectopic tumor)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占15%~40%;双肾上腺球状带增生可伴有结节
机制:
1、存在醛固酮刺激因子,对AngII的敏感性作用增强;
ACEI可抑制
2、血清素拮抗剂可致醛固酮降低
3、垂体促醛固酮分泌因子
正常解剖学:球状带-醛固酮合成酶;束状带-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和11β-羟化酶基因同在第8号染色体。DNA编码区有95%相同
同源染色体之间遗传物质不等交换。醛固酮合成酶基因与11?-羟化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均在8号染色体)的编码序列融合(嵌合体)。基因产物具醛固酮合成酶活性,束状带表达,受ACTH控制
4、原发性肾上腺增生:
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5、醛固酮癌:大多直径 > 5cm
肾上腺皮质癌,约1%;可分泌糖皮质激素、雄激素。
病理学难明确诊断。远处转移可鉴别
6、产生醛固酮的异位肿瘤:少见
1、高血压:主要的表现,早期可出现。一般不呈恶性经过。
BP:170/100mmHg左右
* 早期:
高血压、醛固酮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抑制
* 第二期:
高血压、轻度低钾
* 第三期:
高血压、严重低钾肌麻痹
2、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1)肌无力(典型者为周期性麻痹)
* 诱因:劳累、久坐、利尿剂、呕吐、腹泻
* 常见在下肢,可累及四肢,呼吸、吞咽困难
* 低钾程度重、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大者症状愈重
2)肢端麻木、手足搐搦:游离钙和血镁(随尿排出过多)减低。严重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手足搐搦不明显,补钾后加重
3、肾脏表现:慢性失钾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浓缩功能下降 多尿、夜尿增加;尿蛋白增多(低钾性);
常并发尿路感染
4、心脏表现:
1)心电图为低血钾表现:
QT延长、T波增宽、减低、倒置,U 波上升
2)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多见)、室上性心动过速
5、IGT:低血钾 ?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 糖耐量减低
1.低血钾:多数为持续性低血钾 ( 2~3mmol/L)
2.高血钠:一般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3.碱血症:血pH值和CO2CP为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4. 24h尿钠排泄量 < 摄入量或接近平衡
5. 尿液: 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少量蛋白质;尿比重较固定(1.010~1.018)而减低
6.尿钾:
* 正常:当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 肾性失钾: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或者 血钾 < 3.0mmol/L,尿钾 < 20mmol/24h
7.醛固酮测定(注意受体位、钠摄入量和血钾水平影响)
* 正常人(判断结果时注意按照各个实验室的标准)
尿醛固酮排出量:6.4~86nmol /24h
卧位血浆醛固酮:50~250pmol/L
立位血浆醛固酮:80~970pmol/L
影响RAS系统的药物和激素
许多药物可以影响RAS系统调节, 在测定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浆醛固酮之前,应该停用以下药物:
* 停用6周:
安体舒通(拮抗醛固酮作用)
雌二醇(拟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 B超:显示直径>1.3cm腺瘤
* CT:显示直径>1cm腺瘤
*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照相
* 肾上腺血管造影:通过造影
可测两侧肾上腺血管内醛固酮
含量, 对诊断价值较大
高血压及低血钾(肾性失钾)患者,伴有高醛固酮
血症、尿醛固酮排量增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Ⅱ降低,螺内酯可拮抗纠正低血钾及电解质紊乱,降低
高血压
诊断步骤:
一、证实原醛症的存在
二、鉴别原醛症的病因
1. 高血压及低血钾患者,是否为肾性失钾?
注意影响血钾水平的因素:
* 疾病活动程度:
严重者有自发性低血钾或易于被利尿剂诱发低血钾;
病情轻者血钾可正常
* 钠盐摄入量:高钠摄入血清钾降低;反之可以升高
病情不明显者可以做平衡餐试验:
方法:
普食条件 ......
掌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的主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醛固酮自主性的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群。占高血压患者10%
?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以外的因素,如血容量减少或肾脏缺血等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 肾上腺醛固酮瘤 65%~85%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 APA)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5%~40%
(id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 IHA)
*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 GRA)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1%
(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 PAH)
* 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癌 <1%
(aldosterone-secreting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 产生醛固酮的异位肿瘤
(aldosterone-secreting ectopic tumor)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占15%~40%;双肾上腺球状带增生可伴有结节
机制:
1、存在醛固酮刺激因子,对AngII的敏感性作用增强;
ACEI可抑制
2、血清素拮抗剂可致醛固酮降低
3、垂体促醛固酮分泌因子
正常解剖学:球状带-醛固酮合成酶;束状带-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和11β-羟化酶基因同在第8号染色体。DNA编码区有95%相同
同源染色体之间遗传物质不等交换。醛固酮合成酶基因与11?-羟化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均在8号染色体)的编码序列融合(嵌合体)。基因产物具醛固酮合成酶活性,束状带表达,受ACTH控制
4、原发性肾上腺增生:
双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5、醛固酮癌:大多直径 > 5cm
肾上腺皮质癌,约1%;可分泌糖皮质激素、雄激素。
病理学难明确诊断。远处转移可鉴别
6、产生醛固酮的异位肿瘤:少见
1、高血压:主要的表现,早期可出现。一般不呈恶性经过。
BP:170/100mmHg左右
* 早期:
高血压、醛固酮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抑制
* 第二期:
高血压、轻度低钾
* 第三期:
高血压、严重低钾肌麻痹
2、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1)肌无力(典型者为周期性麻痹)
* 诱因:劳累、久坐、利尿剂、呕吐、腹泻
* 常见在下肢,可累及四肢,呼吸、吞咽困难
* 低钾程度重、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大者症状愈重
2)肢端麻木、手足搐搦:游离钙和血镁(随尿排出过多)减低。严重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手足搐搦不明显,补钾后加重
3、肾脏表现:慢性失钾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
浓缩功能下降 多尿、夜尿增加;尿蛋白增多(低钾性);
常并发尿路感染
4、心脏表现:
1)心电图为低血钾表现:
QT延长、T波增宽、减低、倒置,U 波上升
2)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多见)、室上性心动过速
5、IGT:低血钾 ?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 糖耐量减低
1.低血钾:多数为持续性低血钾 ( 2~3mmol/L)
2.高血钠:一般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3.碱血症:血pH值和CO2CP为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4. 24h尿钠排泄量 < 摄入量或接近平衡
5. 尿液: 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少量蛋白质;尿比重较固定(1.010~1.018)而减低
6.尿钾:
* 正常:当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 肾性失钾:血钾 < 3.5mmol/L,尿钾 > 25mmol/24h;
或者 血钾 < 3.0mmol/L,尿钾 < 20mmol/24h
7.醛固酮测定(注意受体位、钠摄入量和血钾水平影响)
* 正常人(判断结果时注意按照各个实验室的标准)
尿醛固酮排出量:6.4~86nmol /24h
卧位血浆醛固酮:50~250pmol/L
立位血浆醛固酮:80~970pmol/L
影响RAS系统的药物和激素
许多药物可以影响RAS系统调节, 在测定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浆醛固酮之前,应该停用以下药物:
* 停用6周:
安体舒通(拮抗醛固酮作用)
雌二醇(拟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 B超:显示直径>1.3cm腺瘤
* CT:显示直径>1cm腺瘤
*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照相
* 肾上腺血管造影:通过造影
可测两侧肾上腺血管内醛固酮
含量, 对诊断价值较大
高血压及低血钾(肾性失钾)患者,伴有高醛固酮
血症、尿醛固酮排量增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Ⅱ降低,螺内酯可拮抗纠正低血钾及电解质紊乱,降低
高血压
诊断步骤:
一、证实原醛症的存在
二、鉴别原醛症的病因
1. 高血压及低血钾患者,是否为肾性失钾?
注意影响血钾水平的因素:
* 疾病活动程度:
严重者有自发性低血钾或易于被利尿剂诱发低血钾;
病情轻者血钾可正常
* 钠盐摄入量:高钠摄入血清钾降低;反之可以升高
病情不明显者可以做平衡餐试验:
方法:
普食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30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