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pdf资料17 > 正文
编号:11638391
于丁.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6页

    参见附件(175kb)。

    100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科治疗

    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 于 丁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科治疗经30多年来的实践及研究,其作用已得到临床广大医生的认同。正由于辅

    助治疗的临床广泛应用,使得乳腺癌发病率在继续上升的同时,其死亡率则开始有下降的趋势。30 多年

    来,特别是近年来进入临床的新药越来越多,在疗效不断提高的同时,而在众多的方案中如何选择却成

    了我们临床医生的一个困惑问题。

    一、 术后辅助化疗能使那些患者受益?

    30 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的恶性疾病。虽然手术治疗仍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

    选治疗手段,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仍死于全身的远处转移。术后的辅助化疗对哪些患者受益?要解决

    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明确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降低通过外科手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

    的危险程度。

    (一) 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70年代的 CMF是当今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化疗方案。 2005年发表了其30 年的

    随访结果表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高于单纯手术组。而这些研究入组病人绝

    大部分是淋巴结阳性的。

    80 年代以后,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含蒽环类及含紫杉类化疗方案) 的研究中,绝大部分入组病人

    也均是淋巴结阳性,如 NSABP B-15,B-28,B-30,BCIRG 001,005,006,PACS 01,04,BIG 02-98,及CALGB 9344 等。

    在部分临床试验中也有高危因素的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入组,结果同样也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受益。

    所以在目前的几个治疗指南(NCCN、NIH、St.Gallen)中可看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受益人群

    是淋巴结阳性病人。对于淋巴结阴性病人并不常规推荐术后辅助化疗,原因是缺乏有力的受益支持证据。

    对于虽然淋巴结阴性,但有某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如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小于35岁。则应该根据其危险度的评估,来考虑术后辅助化疗的问题。

    (二) 年龄较轻的患者(小于70 岁)

    从2005年 EBCTCG(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发表的统计资料中发现, 老年乳

    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受益度远低于年轻患者;接受术后联合化疗的死亡风险率(HR),60-69岁为

    0.91,50-59岁为0.85,40-49岁为0.70。在70 岁以上接受化疗后的疾病死亡风险率则很难测定,原因是

    目前的临床证据太少。同时发现接受含蒽环类联合化疗的乳腺癌中,死亡率50-69岁组明显高于50 岁以

    下组,但收益率在各年龄组都高于20%。

    IBCSG(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的一项研究结果,在ER(+)患者术后辅助CMF化疗加

    TAM与单用TAM的比较中发现,年龄小于 65 岁接受化疗的患者无病生存明显受益(HR,0.71),而大于

    65岁者并未从辅助化疗中受益。

    CALGB(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近来一个回顾性研究发现,在 6593例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101

    中,65岁以上者占有8%,而 70岁以上者仅占有 2%。化疗方案包括有 CMF、CAF,AC,AC+T等。化

    疗相关的死亡率在年龄大于65岁组较高(1.5%),而年龄小于 65 岁组则 0.2%-0.7%)。

    所以在目前的几个治疗指南(NCCN、NIH、St.Gallen)中可看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主要受益人

    群是年龄较轻的病人,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老年患者(大于 70 岁)并不常规推荐术后辅助化疗,原因是缺

    乏有力的受益支持证据

    二、 如何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一定要考虑以下因素:疾病的危险程度、年龄大小、HER-2 基因过表

    达或扩增程度、激素受体依赖情况、身体主要器官的耐受能力及治疗经费情况等。目前的辅助化疗方案

    有四大类:非含蒽环类、含蒽环类、含紫杉类及含赫赛丁类。

    (一) 非含蒽环类化疗方案,CMF方案已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应用了三十多年,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是目前有最

    长期随访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结果。2005 年 BMJ 发表了此项临床研究随访 30 年的结果:

    随访 28.5 年后,术后辅助 CMF 方案化疗可分别使复发风险降低 34%(P=0.005),死亡风险降低

    22%(P=0.04)。但与其后新的化疗方案相比,疗效相对较差。那为什么在有众多新方案的今天,治疗指南

    中还保留有CMF方案?哪些患者需用CMF方案做辅助治疗?

    根据CMF方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治疗经费较小的特点,临床上常对于年龄较

    大、病期较早、低危、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如心脏疾病)及治疗经费较困难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使用 CMF

    方案做术后的辅助化疗。

    根据CMF方案的这些特点,T. Watanabe等(ASCO 2007,551)对 773 例淋巴结阴性、高危的乳腺癌

    术后患者给予随机UFT/CMF对照研究。UFT 300mg/日,连续服用 2年,随访时间平均 6.1年,其结果为:

    5 年 RFS,CMF 组为 88.2%,UFT 组为 87.7%,5 年 OS 则分别为 96%,96.1%。而且骨髓抑制和消化道

    反应在UFT组明显较低。

    (二) 含蒽环类化疗方案,阿霉素仍是当前对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在80年代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后

    辅助化疗中。NSABP B-15研究结果发现乳腺癌术后行 AC方案辅助化疗 4周期的疗效与 CMF方案化疗

    6周期的疗效相同。EBCTCG 对14000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含蒽环类的化疗较传统 CMF方案化疗比较,复发及死亡危险分别降低了 11%及 16%,5 年及 10 年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 3.5%(80.2%比 76.7%)及

    4.6%(68%比 63.4%)。 2000 年 Oxford 回顾 22 个临床研究(13756 例)表明,含蒽环类化疗(ACM、EPI)较

    CMF方案化疗,死亡危险降低了15.7%(P<0.00001)。可以说,80 年代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已是乳腺癌术后

    辅助治疗的最主要方案了。

    含蒽环类方案有多种,AC、EC、FAC、FEC 等,而且在目前国内临床上还有含吡喃阿霉素(THP)的

    TC、FTC方案。在各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剂量也各不相同,ADM 50-60mg/m2

    ,EPI 60-100mg/m2

    ,但目前

    并未有各方案之间明显差异的报道。但从目前的资料认为,THP的使用剂量应相同于ADM。

    (三) 含紫杉类化疗方案,紫杉类化疗药物(紫杉醇,多西他赛)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继蒽环类后又一对乳腺癌有特效的药物。含10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紫杉类的化疗方案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可更提高乳腺癌术后病人的DFS和 O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