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加孚.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4页 |
参见附件(195kb)。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285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外科 季加孚 吴爱文
胃癌的术前辅助化疗并非一个新的概念,很早就有相应的理念和做法。主要原因在于胃癌早期发现
较为困难,一旦就诊多为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多在20-50%[1]。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
的手段,但仅限于病变较早的I期胃癌,故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切实措施。值得
注意的是,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也较未切除疗效好。根据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报告,未手术和剖腹探查患者的生存期在3.94-4.37个月,平均寿命7.08-12.95个月;而姑息性切除患者则
分别为11.35和14.64个月[2]。因此,目前在胃癌外科已经初步达成了这样两个共识:(1)单纯外科手术无法
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根治, 即便扩大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仍然如此。(2)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胃癌患
者,姑息切除的效果较之未手术者效果要好。那么,积极寻求其他可能根治肿瘤的手段和提高手术切除
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成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两大目标。[3]
胃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又称术前化疗,主要目的在于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
除率,改善治疗效果。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均出自胃癌化疗的经验,早期多以 5-FU 及 PDD 为主要药物,如FAM、EAP、ECF、ELF、FAMTX 等,但上述化疗方案新推出时疗效往往较好,而常常不能重复。近
年来在胃癌化疗领域有较多发展,如5-Fu的持续灌注、化疗增敏剂的使用、新型药物的出现、与放疗的
结合等,也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因而又成为进展期胃癌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国内
外有关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 疗效的总体评价
一般认为,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 31-70%,切除率因所选病例差异而相差较大(40-100%),中位生存
期15-52个月。事实上,对于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由于随机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相对较少,限制了对此
问题的准确评价。本研究组新近在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发表的系统综述,筛选出胃癌新辅助
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共4项,结果发现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5(95% CI: 0.73-1.50),不支
持新辅助化疗。但是文中也指出,前期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化疗方案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新辅助
化疗的综合评价;[4]
另外,如纳入 MAGIC 研究的结果,则两组差异可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MAGIC 研
究纳入 500 名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化疗方案是术前和术后均接受 ECF 方
案化疗 3 周期,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化疗组可使患者 5 年总生存率从 23%提高到 36%。[5]
该研究结果导致
2007年NCCN指南推荐胃癌新辅助化疗作为 1 级证据。[6]
该研究后来也受到不少批评,包括胃癌手术不够规范、术前分期不够准确、化疗毒性反应较重等,还
有认为 MAGIC 研究中的化疗方案 ECF(表柔比星、顺铂、5-FU)是 80 年代开始流行的胃癌化疗方案,目
前已有新替代药物,如奥沙利铂替代顺铂、卡培他滨替代 5-FU,新一代药物已显示出很好的疗效。[7]
笔
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8]
采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 FOLFOX 方案,组织开展北京市胃癌新辅助化疗多中
心对照研究,截至2006年共纳入99例胃癌患者,其中新辅助化疗组 38 例,临床有效率 58%,根治性切
除率高于对照组(63% vs 52%)。[9] 286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除此之外,常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药物还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和 S-1,均显示了良好
的抗肿瘤特性。[3]
紫杉醇治疗胃癌单药有效率在 20%以上,联合使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顺铂等药物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最高可达70%。在我们临床应用来看,毒性反应较轻,常规应用抗过敏药物后,最为
常见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 42.5-64%,主要毒性
反应是周围神经损害。对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的报告比紫杉醇还早,其有效率 17.5-24%,剂量由
60-100mg/m2
不等,不同用药间隔和剂量有效率似乎相差不多,但其严重的骨髓抑制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
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多为 III/IV度,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不少见。依立替康治疗晚期
胃癌单药有效率为 14-23%,联合用药的有效率为 42.5-64%。其主要的毒性反应为致命性腹泻,其次为骨
髓抑制。近年来S-1 为主的化疗方案报告较多。S-1是替加氟(tegafur, FT)、吉美拉西(gimeracil, CDHP)和
奥替拉西钾(oteracil potassium, OXO)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各组成摩尔比为 1:0.4:1。替加氟在吉美拉西和奥
替拉西钾两种药物的调节作用下,增强了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降低了毒副作用。一项 1059 名日本胃癌
患者参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根治性胃癌手术后 S-1辅助治疗组3 年生存率为 80.5%,而对照
组仅为70.1%,且不良反应较轻,仅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轻度血液学毒性。[10]
Satoh S报告使用 S-1
联合顺铂治疗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结果,根治性切除率 80%,其中临床分期 IV期的 27 例患者中有 10
例达到了R0切除,R0 切除与未达到 R0 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2.3 和 12.6 个月,临床 III期的患
者R0切除后2年生存率高达90.9%。[11]
意大利学者D'Ugo D 等报告 30例患者胃癌新辅助化疗的3 年随访结果,其中 13例达到降期,80%根
治性切除,切除组3年生存率达到70.8%,全组为 56.7%,但文中未提及具体化疗方案。[12]
美国 Ajani等
2006年报告了RTOG9904的结果,该研究方案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顺铂两周期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氟
尿嘧啶持续灌注并紫杉醇每周输注)。结果发现,49 例患者(43 例可评价)中,病理完全缓解和 R0 切除率
分别为26%和77%,获得病理缓解的患者1 年生存率较高(82% vs 69%),但不良反应较多,4 度者占 21%。
该研究主要问题是 D2 淋巴结清扫者仅占 50%。[13]
美国斯隆凯特林纪念医院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并术
后腹腔灌注化疗,共 38 例患者入组,术前静脉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两个周期后接受胃癌根治术(D2 淋巴结
清扫),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氟脲嘧啶脱氧核苷并亚叶酸钙。该方案耐受良好,R0 切除率为84%。中位随访
43个月,15例患者仍然存活, 病理反应良好者预后较好(P=0.053)。[14]
美国纽约大学 Newman等报告同
上述报告同样治疗模式的研究结果,术前化疗方案为依立替康联合顺铂,32 例可评价胃癌患者中,中位
随访28个月,14例存活,25例R0 切除患者无局部复发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外科 季加孚 吴爱文
胃癌的术前辅助化疗并非一个新的概念,很早就有相应的理念和做法。主要原因在于胃癌早期发现
较为困难,一旦就诊多为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多在20-50%[1]。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
的手段,但仅限于病变较早的I期胃癌,故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切实措施。值得
注意的是,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也较未切除疗效好。根据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报告,未手术和剖腹探查患者的生存期在3.94-4.37个月,平均寿命7.08-12.95个月;而姑息性切除患者则
分别为11.35和14.64个月[2]。因此,目前在胃癌外科已经初步达成了这样两个共识:(1)单纯外科手术无法
达到生物学意义上的根治, 即便扩大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仍然如此。(2)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胃癌患
者,姑息切除的效果较之未手术者效果要好。那么,积极寻求其他可能根治肿瘤的手段和提高手术切除
率,尤其是根治性切除率成为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两大目标。[3]
胃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又称术前化疗,主要目的在于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
除率,改善治疗效果。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均出自胃癌化疗的经验,早期多以 5-FU 及 PDD 为主要药物,如FAM、EAP、ECF、ELF、FAMTX 等,但上述化疗方案新推出时疗效往往较好,而常常不能重复。近
年来在胃癌化疗领域有较多发展,如5-Fu的持续灌注、化疗增敏剂的使用、新型药物的出现、与放疗的
结合等,也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因而又成为进展期胃癌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国内
外有关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 疗效的总体评价
一般认为,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 31-70%,切除率因所选病例差异而相差较大(40-100%),中位生存
期15-52个月。事实上,对于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由于随机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相对较少,限制了对此
问题的准确评价。本研究组新近在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发表的系统综述,筛选出胃癌新辅助
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共4项,结果发现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5(95% CI: 0.73-1.50),不支
持新辅助化疗。但是文中也指出,前期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化疗方案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新辅助
化疗的综合评价;[4]
另外,如纳入 MAGIC 研究的结果,则两组差异可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MAGIC 研
究纳入 500 名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化疗方案是术前和术后均接受 ECF 方
案化疗 3 周期,结果发现围手术期化疗组可使患者 5 年总生存率从 23%提高到 36%。[5]
该研究结果导致
2007年NCCN指南推荐胃癌新辅助化疗作为 1 级证据。[6]
该研究后来也受到不少批评,包括胃癌手术不够规范、术前分期不够准确、化疗毒性反应较重等,还
有认为 MAGIC 研究中的化疗方案 ECF(表柔比星、顺铂、5-FU)是 80 年代开始流行的胃癌化疗方案,目
前已有新替代药物,如奥沙利铂替代顺铂、卡培他滨替代 5-FU,新一代药物已显示出很好的疗效。[7]
笔
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8]
采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 FOLFOX 方案,组织开展北京市胃癌新辅助化疗多中
心对照研究,截至2006年共纳入99例胃癌患者,其中新辅助化疗组 38 例,临床有效率 58%,根治性切
除率高于对照组(63% vs 52%)。[9] 286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除此之外,常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药物还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和 S-1,均显示了良好
的抗肿瘤特性。[3]
紫杉醇治疗胃癌单药有效率在 20%以上,联合使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顺铂等药物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最高可达70%。在我们临床应用来看,毒性反应较轻,常规应用抗过敏药物后,最为
常见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脱发等。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 42.5-64%,主要毒性
反应是周围神经损害。对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的报告比紫杉醇还早,其有效率 17.5-24%,剂量由
60-100mg/m2
不等,不同用药间隔和剂量有效率似乎相差不多,但其严重的骨髓抑制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
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多为 III/IV度,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不少见。依立替康治疗晚期
胃癌单药有效率为 14-23%,联合用药的有效率为 42.5-64%。其主要的毒性反应为致命性腹泻,其次为骨
髓抑制。近年来S-1 为主的化疗方案报告较多。S-1是替加氟(tegafur, FT)、吉美拉西(gimeracil, CDHP)和
奥替拉西钾(oteracil potassium, OXO)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各组成摩尔比为 1:0.4:1。替加氟在吉美拉西和奥
替拉西钾两种药物的调节作用下,增强了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降低了毒副作用。一项 1059 名日本胃癌
患者参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根治性胃癌手术后 S-1辅助治疗组3 年生存率为 80.5%,而对照
组仅为70.1%,且不良反应较轻,仅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轻度血液学毒性。[10]
Satoh S报告使用 S-1
联合顺铂治疗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结果,根治性切除率 80%,其中临床分期 IV期的 27 例患者中有 10
例达到了R0切除,R0 切除与未达到 R0 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2.3 和 12.6 个月,临床 III期的患
者R0切除后2年生存率高达90.9%。[11]
意大利学者D'Ugo D 等报告 30例患者胃癌新辅助化疗的3 年随访结果,其中 13例达到降期,80%根
治性切除,切除组3年生存率达到70.8%,全组为 56.7%,但文中未提及具体化疗方案。[12]
美国 Ajani等
2006年报告了RTOG9904的结果,该研究方案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顺铂两周期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氟
尿嘧啶持续灌注并紫杉醇每周输注)。结果发现,49 例患者(43 例可评价)中,病理完全缓解和 R0 切除率
分别为26%和77%,获得病理缓解的患者1 年生存率较高(82% vs 69%),但不良反应较多,4 度者占 21%。
该研究主要问题是 D2 淋巴结清扫者仅占 50%。[13]
美国斯隆凯特林纪念医院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并术
后腹腔灌注化疗,共 38 例患者入组,术前静脉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两个周期后接受胃癌根治术(D2 淋巴结
清扫),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氟脲嘧啶脱氧核苷并亚叶酸钙。该方案耐受良好,R0 切除率为84%。中位随访
43个月,15例患者仍然存活, 病理反应良好者预后较好(P=0.053)。[14]
美国纽约大学 Newman等报告同
上述报告同样治疗模式的研究结果,术前化疗方案为依立替康联合顺铂,32 例可评价胃癌患者中,中位
随访28个月,14例存活,25例R0 切除患者无局部复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