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现代化进程的阵痛
中医医院对现代化进程的追求,既是发展的要求,更是生存的需要。然而,由于学科结构、业务结构、技术结构等软硬件条件,与现代化进程对市场主体的要求,均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客观上使这一进程在充满着诱人向往的同时,也承受着别有另一番感受的阵痛。归纳起来,大抵有如下几个方面。
业务转型之痛
毋庸讳言,中医医院追求现代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面临业务的转型。因为单凭中医学科以医院形式独立经营,是难以支撑起医院现代化运行模式的展开,业务转型势在必行,其“痛”也就伴随着产生了,并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当价值转换的结果扑朔迷离之时,往往更容易导致某些可以理解的畏难情绪的发生。
中医基本业务面临萎缩。中医医院中医本体业务越来越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乍看这似乎为中医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作了前期预演,其实不然。因为中医业务是中医医院区别于综合性医院的基本业务内涵,是能够立足于医疗市场的业务基本面,却又是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传统学科。面对这样的矛盾,特别是在生存和发展双重压力之下,总是以中医业务的收缩来缓和,一时间会表现为收入的增长,于是这种“榜样效应”,促使中医医院内部内生性的放弃中医业务的行为整体膨胀,中医本身业务的不断下降也就是必然结果了。至于其远期的真正影响怎样,反而往往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并简单地认为,这是追求中医医院现代化必须和值得付出的“成本”。
, 百拇医药
中、西医业务面临消长不适。医疗市场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市场挤压,也是中医医院中医业务不断缩减的重要原因。问题是,所削减下来的业务份额,要由自身的西医业务来填充,对于大多数基层中医医院来说,仍然是面对经营低端的原有业务板块,对扩大医疗市场的实际占有率作用有限。于是,不断地引进非中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快业务科室的“西化”速度,如此的“薄积厚发”,使业务在转换过程中要实现设定的价值异常艰难。
首先,在原有的市场份额内,中医业务减少留下的空缺,自身的西医业务能否有效而稳定地填充,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约束和技术约束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基层中医医院,西医技术实力都比同一市场平面的综合性医院弱,渴望在市场争夺中异军突起,既保住自己的原有份额,又能侵蚀非自己的份额,可以讲胜算不多。
其二,中医业务不能伴随着业务的拓展而有效增长,表现为相对萎缩。由于受利润约束和成本约束的影响,对于广大的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业务在整体业务拓展中的相对扩张缓慢,可能表现为一时的非中医业务的快速增长。但是,针对这一块增加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没有条件通过某些市场化手段,使人才、设备的实际占有迅速得到增强,那么,不仅对一时获得的新的市场份额难以巩固,就是连过去的份额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丢失。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在中医医院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中、西医业务的竞争和消长,均会导致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使医院的整体运行难以把握。形成在相应的市场份额内,自身西医业务的进入,不能或不能完全弥补中医业务退出所留下的空缺,随即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损失都将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中、西医业务的消长进退这个“度”,能否与所处的目标市场实现妥帖对接,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转型的压力。随着中医本体业务绝对或相对的减少,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将面临重新构建,并在相应范围内重新定位。增加的人力资源培训费用暂且不说,具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角色转换的认同,以及社会的认可,都必须假以时日,这对于中医医院发展的机会成本,其投入究竟产出怎样,是很难估算的。稍有失误,这种压力,就会由专业技术人员传递到整个医院,变成医院整体业务运行的压力,从而滞缓或阻碍医院设定的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
管理转型之痛
中医医院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程,就是适时变革管理,完成管理转型。然而,要平稳实现管理转型,就必须确定一个既能适应现有业务运行的需要,又能满足业务变化要求的过渡性安排。涉及的问题很多,难度很大,甚至是“伤筋动骨”之痛。
, 百拇医药
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既有业务的需要。管理转型的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变革管理来实现确定的组织意志。然而,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如何使既有的业务能够在新的管理框架内正常运行,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因为既有业务是医院生存的基础,也是启动和发展新业务的基础。可是,在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如果过多地迁就过去,就有可能丧失最佳的时效;步伐太快,又有丢失既有业务之虞。特别是对业务生态环境本身就十分严峻的基层中医医院,如何以可以接受的代价,完成必须的管理转型,除了决心之外,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价值转换的预期效果难以准确界定和把握。
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业务变化的要求。随着业务的变化,必然对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任何管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执行的滞后特点,往往会成为与旧模式摩擦的导火线,成为被攻击的焦点,甚至在某种情形下,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在进行管理转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随时可以启动的预案准备,使“阵痛”和“震动”降到最小程度。
, 百拇医药
市场对接之痛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竞争的白热化趋势,决定了对任何新进入的市场主体,都会形成强烈的排挤反应,挤压其基本的生存空间。因此,对实力不济或进入时机把握不当,特别是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的市场主体,均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作为启动现代化进程的中医医院,也必将面临类似的问题,使设定的组织追求困难重重。
市场定位面临新选择。俗话说,“大千世界,熙熙攘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中医医院来说,随着业务转型和管理转型的进行,必然面临市场定位的新选择。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市场海洋里,面对众多的市场主体,如何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且要基本接近自身实际和市场实际的真实,在短时间内,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说不定会恋旧,想走回头路。但是,既然已经跨出去了,就必须确立无论困难再大,也要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市场定位面临新认可。实现现代化,是中医医院发展的确定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无论需要分为几步走,都必须首先获得新的市场定位的市场认可。特别是在今天医疗市场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现实面前,中医医院要在中医业务绝对或相对萎缩的情况下,进入并非中医优势的业务领域,淘汰弱者的刚性规则,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斯剑”,随时都可能“斩”下来。这就是说,随着非中医业务的拓展,确立步步为营的经营风格,力争通过较为准确的市场定位,获得市场的初步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逐渐巩固新的市场份额。
, 百拇医药
当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认可逐一得以兑现之后,才能使中医医院扩展的业务在市场上找到适宜的接口,为完成价值的转移和有效拉长产业链,奠定可靠的市场接纳基础。
不能为现代化而现代化,重在寻找有利发展之路
通过艰苦的努力,即使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业务转型和管理转型,在非中医业务的市场拓展方面,也形成了较为有利的态势时,是不是就是实现了中医医院现代化的追求?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大家都站在比较接近的角度来分析和判断,也会给出不同的解答。但是,有一点是应该取得高度的一致,那就是:中医医院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为现代化而现代化,重要的在于要不断引入创新性思维,取得创新性成果,确实闯出一条有利于自身做强、做大的发展之路来。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中医医院的现代化进程,其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其过程的艰辛和痛楚,都是一定要经历的。“阵痛过后分娩出健康的婴儿”,是中医界共同的企盼。, 百拇医药(吴 勇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
业务转型之痛
毋庸讳言,中医医院追求现代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面临业务的转型。因为单凭中医学科以医院形式独立经营,是难以支撑起医院现代化运行模式的展开,业务转型势在必行,其“痛”也就伴随着产生了,并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当价值转换的结果扑朔迷离之时,往往更容易导致某些可以理解的畏难情绪的发生。
中医基本业务面临萎缩。中医医院中医本体业务越来越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乍看这似乎为中医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作了前期预演,其实不然。因为中医业务是中医医院区别于综合性医院的基本业务内涵,是能够立足于医疗市场的业务基本面,却又是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传统学科。面对这样的矛盾,特别是在生存和发展双重压力之下,总是以中医业务的收缩来缓和,一时间会表现为收入的增长,于是这种“榜样效应”,促使中医医院内部内生性的放弃中医业务的行为整体膨胀,中医本身业务的不断下降也就是必然结果了。至于其远期的真正影响怎样,反而往往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并简单地认为,这是追求中医医院现代化必须和值得付出的“成本”。
, 百拇医药
中、西医业务面临消长不适。医疗市场运动变化所形成的市场挤压,也是中医医院中医业务不断缩减的重要原因。问题是,所削减下来的业务份额,要由自身的西医业务来填充,对于大多数基层中医医院来说,仍然是面对经营低端的原有业务板块,对扩大医疗市场的实际占有率作用有限。于是,不断地引进非中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快业务科室的“西化”速度,如此的“薄积厚发”,使业务在转换过程中要实现设定的价值异常艰难。
首先,在原有的市场份额内,中医业务减少留下的空缺,自身的西医业务能否有效而稳定地填充,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约束和技术约束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基层中医医院,西医技术实力都比同一市场平面的综合性医院弱,渴望在市场争夺中异军突起,既保住自己的原有份额,又能侵蚀非自己的份额,可以讲胜算不多。
其二,中医业务不能伴随着业务的拓展而有效增长,表现为相对萎缩。由于受利润约束和成本约束的影响,对于广大的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业务在整体业务拓展中的相对扩张缓慢,可能表现为一时的非中医业务的快速增长。但是,针对这一块增加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没有条件通过某些市场化手段,使人才、设备的实际占有迅速得到增强,那么,不仅对一时获得的新的市场份额难以巩固,就是连过去的份额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丢失。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在中医医院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中、西医业务的竞争和消长,均会导致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使医院的整体运行难以把握。形成在相应的市场份额内,自身西医业务的进入,不能或不能完全弥补中医业务退出所留下的空缺,随即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损失都将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中、西医业务的消长进退这个“度”,能否与所处的目标市场实现妥帖对接,是很难准确把握的。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转型的压力。随着中医本体业务绝对或相对的减少,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将面临重新构建,并在相应范围内重新定位。增加的人力资源培训费用暂且不说,具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角色转换的认同,以及社会的认可,都必须假以时日,这对于中医医院发展的机会成本,其投入究竟产出怎样,是很难估算的。稍有失误,这种压力,就会由专业技术人员传递到整个医院,变成医院整体业务运行的压力,从而滞缓或阻碍医院设定的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
管理转型之痛
中医医院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程,就是适时变革管理,完成管理转型。然而,要平稳实现管理转型,就必须确定一个既能适应现有业务运行的需要,又能满足业务变化要求的过渡性安排。涉及的问题很多,难度很大,甚至是“伤筋动骨”之痛。
, 百拇医药
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既有业务的需要。管理转型的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变革管理来实现确定的组织意志。然而,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如何使既有的业务能够在新的管理框架内正常运行,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因为既有业务是医院生存的基础,也是启动和发展新业务的基础。可是,在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如果过多地迁就过去,就有可能丧失最佳的时效;步伐太快,又有丢失既有业务之虞。特别是对业务生态环境本身就十分严峻的基层中医医院,如何以可以接受的代价,完成必须的管理转型,除了决心之外,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价值转换的预期效果难以准确界定和把握。
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业务变化的要求。随着业务的变化,必然对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任何管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执行的滞后特点,往往会成为与旧模式摩擦的导火线,成为被攻击的焦点,甚至在某种情形下,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在进行管理转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随时可以启动的预案准备,使“阵痛”和“震动”降到最小程度。
, 百拇医药
市场对接之痛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竞争的白热化趋势,决定了对任何新进入的市场主体,都会形成强烈的排挤反应,挤压其基本的生存空间。因此,对实力不济或进入时机把握不当,特别是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的市场主体,均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作为启动现代化进程的中医医院,也必将面临类似的问题,使设定的组织追求困难重重。
市场定位面临新选择。俗话说,“大千世界,熙熙攘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中医医院来说,随着业务转型和管理转型的进行,必然面临市场定位的新选择。在一个似曾相识的市场海洋里,面对众多的市场主体,如何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且要基本接近自身实际和市场实际的真实,在短时间内,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说不定会恋旧,想走回头路。但是,既然已经跨出去了,就必须确立无论困难再大,也要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市场定位面临新认可。实现现代化,是中医医院发展的确定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无论需要分为几步走,都必须首先获得新的市场定位的市场认可。特别是在今天医疗市场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现实面前,中医医院要在中医业务绝对或相对萎缩的情况下,进入并非中医优势的业务领域,淘汰弱者的刚性规则,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斯剑”,随时都可能“斩”下来。这就是说,随着非中医业务的拓展,确立步步为营的经营风格,力争通过较为准确的市场定位,获得市场的初步认可,才能最大限度地逐渐巩固新的市场份额。
, 百拇医药
当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认可逐一得以兑现之后,才能使中医医院扩展的业务在市场上找到适宜的接口,为完成价值的转移和有效拉长产业链,奠定可靠的市场接纳基础。
不能为现代化而现代化,重在寻找有利发展之路
通过艰苦的努力,即使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业务转型和管理转型,在非中医业务的市场拓展方面,也形成了较为有利的态势时,是不是就是实现了中医医院现代化的追求?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大家都站在比较接近的角度来分析和判断,也会给出不同的解答。但是,有一点是应该取得高度的一致,那就是:中医医院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为现代化而现代化,重要的在于要不断引入创新性思维,取得创新性成果,确实闯出一条有利于自身做强、做大的发展之路来。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中医医院的现代化进程,其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过,其过程的艰辛和痛楚,都是一定要经历的。“阵痛过后分娩出健康的婴儿”,是中医界共同的企盼。, 百拇医药(吴 勇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